高翔
金圣嘆曾說:“詩不是什么特別的東西,不過是人人心頭舌尖按捺不住、必須要說出的那一句話。”孔子也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痹谖膶W的諸多功用中,“詩可以興”排在第一位??梢?,作家只有在情之所至的時刻才開始創(chuàng)作,而只有激發(fā)真情實感的作品才真正能夠打動人心。
那么,什么是真情實感?真情,就是指有真實的情緒,能夠體察自己的喜怒哀樂,能夠識別并用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實感,就是指擁有豐富的情感,能夠培養(yǎng)移情和共情的能力。激發(fā)真情實感,需要循序漸進,先破譯情緒密碼,再訓練移情和共情的寫作。
在具體寫作中,怎樣表達情緒呢?我們先要從日常閱讀和成語中,積累基本的情緒表述用詞。它們有的是以抽象的定義表述情緒,有的是用神態(tài)、動作等來形容情緒。例如:
喜樂的情緒:喜悅、欣悅、欣快、快樂、開心、愉悅、放松、高興、興奮、狂喜、喜出望外、喜上眉梢、興致勃勃、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喜不自勝、捧腹大笑、忍俊不禁、春風滿面、神采飛揚等。
怒的情緒:憤怒、生氣、氣憤、憤懣、憤慨、氣急敗壞、暴怒、怒發(fā)沖冠、怒不可遏、大發(fā)雷霆、令人發(fā)指、青筋暴突、怒目圓睜、暴跳如雷等。
悲哀的情緒:哀傷、難過、傷心、悲慟、心碎、悲哀、唉聲嘆氣、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心如死灰、悲痛欲絕、號啕大哭、泣不成聲、以淚洗面等。
恐懼的情緒:害怕、戰(zhàn)栗、瑟瑟發(fā)抖、恐慌、慌亂、忐忑、緊張、心驚膽戰(zhàn)、心驚肉跳、草木皆兵、面色蒼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
驚訝的情緒:驚愕、震驚、錯愕、驚喜、驚恐、晴天霹靂、心悸、激動等。
憂慮的情緒:憂心忡忡、愁苦、煩悶、頹靡、壓抑、痛苦、憂郁、郁悶、自閉、孤獨、寂寞、心煩意亂、形銷骨立、形容枯槁、顧影自憐等。
人的情緒復雜多變,形容情緒的形容詞比我們想象中豐富得多。德國人約翰·科寧就花費了七年時間編撰了一本《悲傷詞典》,收錄了形容悲傷的8000種說法。我們也可以仿照這種方法,在閱讀小說或散文時,刻意積累情緒用詞,編撰屬于你自己的“情緒詞典”。
除了積累情緒用詞,更高級的情緒寫作方法是運用賦形思維。作家通常運用巧妙的比喻,將抽象的內(nèi)在情緒賦予顏色、形狀、重量等可感的形象,或者運用通感的方式,讓情緒有氣息、有味道、有聲音,形成一幅美妙的情緒畫像,一首情緒律動的MTV。
我們來看看古人怎么寫愁這種情緒的。愁,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母題之一。愁,本是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想要讓讀者感同身受,就必須賦予愁緒外在的形象。
古人寫愁,善用通感,化虛為實,讓愁有長度、有重量、有色彩、有體積、有形象。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崩畎讓χR子梳頭,看到白發(fā)叢生,把愁緒比作三千丈的白發(fā)。愁緒綿延不絕,有了生命,有了長度,還有了顏色。再比如,李群玉在《雨夜呈長官》中寫道:“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愁窮重于山,終年壓人頭?!?詩人在雨夜聽雨看雨,心中的愁思油然而生,以至于突發(fā)奇想,想要用東海的水來量一量愁有多深,這是把愁比作海水,讓愁有了深淺,有了體積。無盡的愁像山一樣重,終年壓在頭頂,讓人頭痛欲裂,愁又有了重量。賦予愁以重量的寫法,還有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愁之重,和小舟之輕盈形成對比,讓愁緒躍然紙上。
古人寫愁,還喜歡用比喻。尤其喜歡把愁緒比作流水。比如,歐陽修在《踏莎行》中寫道:“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崩畎自凇稒M江詞》中寫道:“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边€有家喻戶曉的李煜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币唤核瑤缀醭闪顺罹w的代名詞。大概是因為春天如此短暫,美好留不住,而離愁別恨卻像江水一樣浩蕩連綿,故而詩人觸景生情。在歐陽修的詩里,愁緒如影隨行,無限綿延;在李白的詩里,愁緒隨江水起伏,揮之不去;在李煜的詩里,愁緒無可抵擋,像時間一樣,只能“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除此之外,古人描繪愁緒,還慣用春草、飛紅、飛絮、細雨等意象類比。例如,秦觀寫道:“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詩人眺望暮春遠山,愁緒就像殘敗的花海一樣,綿延堆疊。柳永寫:“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痹谶@里,詩人獨自登高,看到愁緒是什么樣子呢?草色、煙光、殘照,無言的風景都是愁的寫照。
看完古人寫愁緒,我們再來看看現(xiàn)代詩人如何寫歡樂。何其芳在《歡樂》一詩中,這樣寫道:“告訴我,歡樂是什么顏色?/像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歡樂是什么聲音?像一聲蘆笛?/還是從簌簌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會不會使心靈微微地顫抖,/或者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在這里,詩人運用了賦形手法,把看不見摸不到的歡樂情緒賦予可感知的形狀、顏色、氣味,運用形象化的美好意象來比喻歡樂的情緒。詩人調(diào)動視覺、觸覺、聽覺等各種感官,把歡樂比作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悠揚的蘆笛和松聲、潺潺的流水等自然意象;又把歡樂比作溫情的手、愛憐的眼光、如同悲傷一樣的內(nèi)心顫動等更直觀的生活意象。
當我們熟練掌握情緒寫作后,就可以探索更深層的情感寫作了。情感比情緒更深層。情緒只是一種個性化的表達,但是情感反映的是人對于自我的深層評價,人對事物和他人的態(tài)度,它反映的是一種關系??偟膩碚f,人對事物的情感包括:喜愛(迷戀)或者厭倦(厭惡);留戀(懷舊)或者淡忘(冷漠);依賴(期待)或者害怕(逃避);滿意(滿足)或者失望(不滿足)。人與人的情感有親情、友情、愛情、同理心、人道主義等。人對自我的情感有成就感、尊嚴感、愧疚感、自卑感、孤獨感、挫敗感等。
情感寫作時,一般會用到敘事思維。即以講故事的方式表現(xiàn)具體的態(tài)度和關系。比如,嘗試寫一寫你最喜歡的寵物貓咪,寫一下你們之間發(fā)生的趣事,借此探索“什么是關心”“什么是依戀”“怎樣尊重生命”等情感議題。也可以寫你最恐懼、最厭惡的東西,比如有潔癖,比如害怕老鼠,想一想為什么害怕這些東西。或者寫一段讓你困惑、難過的關系,比如和父母的爭吵,與朋友的喜怒哀樂等,借此反思一下:“你理想的父母是什么樣子?”“你想要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可以經(jīng)常寫日記,寫開心日記、懺悔日記、驚喜日記等,進行自我追問。
更高級的情感寫作,是由講述“我”的故事,推己及人,達到移情和共情的效果。移情力,就是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并能將之投射到相應的物象、景象或某個人身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睹物思人、借物抒懷、觸景生情——作家看到明月而想到故鄉(xiāng),看到發(fā)簪想起戀人,看到大雁想起故友,思念、孤獨、留戀、愛和幸?!@都是感情的范疇。詩人通過移情來將內(nèi)在情感顯化,同時也通過共情將個體情感延展。正如惠特曼所說,“我即包羅萬象”。作家自我的情感,是與他人、與世界共鳴的結(jié)果,作家寫孤獨,是寫盡天下人的孤獨;詩人不僅為自己嗟嘆,也能替他人感懷——這就是共情的能力。
創(chuàng)意寫作練習
運用情緒寫作中的賦形思維和情感寫作中的敘事思維,試著調(diào)動六感和回憶,先以一連串的比喻形容表格中的情緒、情感;再寫一個小故事來表現(xiàn)這種情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