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對蜻蜓的飛行,螞蟻的運糧,甚至是竹節(jié)蟲的爬動興趣濃厚。
有一次,我在一棵樹前,發(fā)現(xiàn)一根樹枝上的樹葉竟無風自動,定睛一看,原來那是一只螳螂。它應該是發(fā)現(xiàn)了我,所以就左右晃動,模仿一片隨風擺動的樹葉。我一直很想親眼見識見識螳螂是如何獵食的,所以,我就一動不動,屏息凝神,如同被孫悟空使了定身術一般——因為螳螂只對移動的物體有反應。過了一會兒,螳螂覺得附近沒有危險了,就開始梳理自己的觸角。這時,一只蝗蟲跳到了螳螂的身邊,螳螂被這不請自來的獵物嚇了一跳,本能地把身體直立起來,向后退了一步。當螳螂發(fā)現(xiàn)天上掉下個“午餐肉”時,就迫不及待地撲了過去,可惜只捉住了蝗蟲的一條后腿。原來蝗蟲來了個舍“卒”保“車”,棄腿而逃。螳螂也不嫌棄,這后腿肉應該只夠它塞塞牙縫……
如此美妙的昆蟲世界,可比書上寫的要有趣多了。當我把觀察到的這些昆蟲趣事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同學們看了,都圍著我嘰嘰喳喳地提問、聊天,這也讓我體驗到了分享的樂趣,使我更加喜歡研究昆蟲和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