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國
摘 要:語文是綜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門課程。這要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要有思考、有體驗、有表達。表達是輸出,教學生會表達是語文學習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文章以《壺口瀑布》課堂教學為例,具體闡述了如何在課前思考設計教表達、課中精彩演繹能表達、課后分析課例提煉會表達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表達”的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89-02
語文是工具,運用于日常的交際交流、學習發(fā)展之中。語文是基礎,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和國家的軟實力與文化自信。這啟示我們,學語文的目的在于用語文,用祖國美妙的語言文字和他人交流,準確、清楚、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會表達呢?本文以部編版八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壺口瀑布》為例,具體闡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表達”的實踐與體悟。
一、課前思考:“教表達”的設計
好課需精心設計。有的教師上課看似閑庭信步,漫不經(jīng)心,卻潤物無痕。那是他們長期精心備課后的完美呈現(xiàn)。我認為,好課堂是學生有思考、有體驗、有表達的課堂,是教師課前深度思考、精心設計后的精彩演繹。
課前思考要在陌生化閱讀文本和個性化設計教學兩方面下功夫。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所謂陌生化閱讀文本,就是指無論拿到什么課文,我們都要拋卻潛意識,不看教參,不帶任何觀點評價文本,以讀者的視角靜靜地閱讀文本至少三遍,讀出自己的理解。初讀《壺口瀑布》,我就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民族情愫深深感動;再讀文本,又被作者莊重、典雅的用詞風格和長短交替、疏密有致的筆風所感動;三讀文本,更被作者那種融情于景、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折服。我便在心中有了要讓學生學什么的原初思考和判斷。
所謂個性化設計教學,強調(diào)的是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課前備《壺口瀑布》一課時,我重點從本文是教讀課文、是“定篇”、是“例子”的角度和八年級學生缺文體閱讀經(jīng)驗兩個方面來設計學習活動。
三個學習活動“讀課文,知我中有物;讀課文,明物中有我;讀課文,懂物我合一”,以讀為基,以教學生會表達為抓手,符合“要了解游記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語句”的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培育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課中演繹:“教表達”的做法
我由眾人旅游“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拍照,回來一問,什么都不知道”的常態(tài)導入,引發(fā)學生對人們往往只“游”不“記”這一普遍現(xiàn)象的思考;再向學生介紹游記類文本的特點和閱讀游記的一般方法,即要知所蹤、明所見、悟所感,并拋出一個話題“有人說,只要讀懂了《壺口瀑布》的最后一個句子就讀懂了本文”,引發(fā)學生思考與質疑。學生便緊扣“一剎那”“這偉大”“閃現(xiàn)”等三個關鍵詞,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學生課堂生成的疑問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三個學習活動便順利展開。
(一)活動一:讀課文,知“我”中有物
本活動以“我閱讀,我發(fā)現(xiàn)”為任務驅動,要求學生“細讀課文2~5段,用波浪線勾畫出‘我兩次到壺口所見景物并概括其特點”。他們在細讀后,分別從2~5段讀出了壺口瀑布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奇異險絕、奮勇剛強、柔美多姿的特點。我便因勢利導:“梁衡先生兩次來到壺口,同樣的瀑布卻有不一樣的描寫。第一次,作者雖移步換景,卻只看到了氣勢磅礴、浪沫橫溢的瀑布;第二次,作者定點換景,不但看到了黃河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還領略到了它的奇異、雄渾、險絕、柔美和剛強,帶給了我們美感,也帶給了我們震撼?!?/p>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初讀文本,整體感知,了解作者的游蹤,讀出作者眼中所見到的獨特的黃河壺口瀑布,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剎那”,解決了學生的第一個疑問。
(二)活動二:讀課文,明物中有“我”
本活動以“我閱讀,我分享”為任務,要求學生“研讀課文2~5段,用直線勾畫出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探究并分享作者產(chǎn)生這種感受的原因”。
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后,從第2段“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匆匆逃離”“心還在不住地跳”等處讀出了作者表面上對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感到恐懼、害怕,更讀出了作者與壺口瀑布的疏離感、游未盡興的遺憾;從第3段“專選”“倚在一塊大石頭上”讀出了作者第二次游覽壺口瀑布時心情的舒緩和審美的從容;從第3段“不覺打了一個寒噤”讀出了作者看到壺口瀑布險絕時的那種害怕,和雨季時觀景保持了情感上的一致;從第4段“我突然陷入了沉思”讀出了作者由寫景到寫人的理性思考,由瀑布的形態(tài)各異聯(lián)想到人的各種情感;從第5段水石相生、石束縛水、水激石蕩讀出了作者對黃河的贊美……
我便引導學生:作者兩次來到壺口,每觀一景,不僅有直接的體驗,還由景及人引發(fā)了對人生百態(tài)的思考,更由水石相生的景象產(chǎn)生出對國家、對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感受到了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偉大性格。這就是游記散文的精神旅行路線。游記散文,不但人眼中有景,而且景中有人。人,永遠是游記散文的核心;情感和思想,永遠是游記散文的靈魂。這解決了學生的第二個疑問“這偉大”的具體內(nèi)涵。
(三)活動三:讀課文,懂物我合一
活動以“我閱讀,我思考”為任務,要求學生“朗讀課文第6段,思考黃河偉大的性格是怎樣‘閃現(xiàn)出來的”。
有學生從文章精巧的構思入手,認為文章開篇平平而起,質樸真誠,勾起了讀者的閱讀欲望;第一次未及細看,便被瀑布的磅礴氣勢所嚇倒,選擇了“逃”,讓人身臨其境;第二次“專選”枯水季節(jié),從從容容觀景,寫出了水在柔弱中有剛強,限制中有突破,壓迫中有崛起,絕望中有生機,歷經(jīng)磨難,勇于反抗,奮力抗爭,最終成就了偉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