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材料,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獨特價值。通過家園協(xié)作開展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探索捕獲幼兒注意的路徑,家園共同挖掘幼兒繪本閱讀之樂;通過互動識“樂”和情境享“樂”,實施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策略,提升幼兒閱讀品質,提高家長繪本認知和組織能力,讓書香飄逸童年。
【關鍵詞】注意;家園協(xié)作;繪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1)07/08-0091-03
【作者簡介】吳樂(1993-),女,江蘇蘇州人,蘇州市吳中區(qū)胥口實驗幼兒園二級教師。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能夠極大程度影響幼兒的學習能力[1]。閱讀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3~8歲是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基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我園嘗試將繪本融于幼兒的一日生活。通過家園協(xié)作開展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抓住幼兒注意,多形式感知繪本,并對此展開相關研究。
一、探索家園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的“意”路徑
學齡前幼兒有意注意初步發(fā)展,幼兒注意控制能力較弱,容易被周圍事物分散注意力。通過多次觀察幼兒外部行為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繪本閱讀時間較短,活動中常有幼兒獨自玩耍,或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谟變骸白⒁狻碧攸c,我嘗試探究捕獲幼兒繪本閱讀注意的路徑。
(一)多元主題捕獲選擇性注意
心理學表明人腦可以選擇性地過濾掉“無關”聲音,將注意集中在自己關注的那一個聲音上,首先要對“那一個聲音”有興趣,想聽、想了解[2]。新穎的主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引起幼兒注意,引發(fā)他們的關注。繪本閱讀主題應基于幼兒的興趣、喜好和年齡發(fā)展特點進行確定,避免“老生常談”式、“高談闊論”式活動主題,選擇與幼兒生活經(jīng)驗有連接的繪本,結合季節(jié)、節(jié)氣、時令,關注閱讀喜好,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共鳴為目標,給予幼兒最直接的刺激,引起幼兒選擇性注意。
(二)多樣形式捕獲持續(xù)性注意
研究表明學習是神經(jīng)元間連接的過程,要想長時間抓住幼兒注意力,需要有效的互動和引導。繪本閱讀不僅可以“坐”下講述,更能在“玩”中感知,家長使用別開生面的形式引發(fā)幼兒的注意,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賦予主題“活力”。在《鱷魚怕怕 牙醫(yī)怕怕》的活動中,媽媽扮演鱷魚小姐、孩子扮演牙醫(yī)先生,看似同樣的對白,當以繪本劇形式出現(xiàn)時,一下子抓住了活動人員的注意,讓大家哈哈大笑,不禁模仿。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幼兒圍坐一起看《灶神爺》,感受屬于中國人的新年趣味。當繪本以故事、表演、話劇等多樣形式出現(xiàn)時,幼兒思維迸發(fā)、興趣滿溢,自然能保持持續(xù)性注意。
(三)多維“時空”捕獲分配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是指在同一時刻將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上,同時獲取多樣信息。感官協(xié)同原則認為人的感官就像傳輸通道,不同的感官匯聚在一起,能夠強化對事物的認知[3]?;顒拥拈_展不再限制固定的時間和空間,提供適當鷹架,從一班之地轉向更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解放活動“時空”,將繪本“玩”起來,讓各種感官協(xié)同體驗,幼兒運用手、眼、身、心,充分參與和感受,捕獲分配性注意。
二、實施家園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的“樂”策略
基于注意原理進行分析探索,通過多層級互動交流,實施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由家園協(xié)作坊中的家長成員“領頭”,教師和家長們協(xié)作交流,感知繪本價值,挖掘活動之樂,讓家園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綻放活力。
(一)互動識“樂”策略
1. 家園攜手共研
家長是幼兒教育中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教師和家長作為學齡前幼兒最親密的“伙伴”,伴隨幼兒成長,在情感上家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在教育方式上,教師擁有更專業(yè)先進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家園協(xié)作坊的交流互動,教師帶領家長認識繪本特點,共同感受繪本多樣性,初步普及繪本閱讀知識。根據(jù)繪本閱讀現(xiàn)狀,開展家園間、年級組分層式活動審議,家長間交流孩子的閱讀喜好,尋覓幼兒喜歡的閱讀方式中的共通點,確定活動實施方案,家園間互鑒所長,共同探索有效指導的策略。
2. 賞識繪本價值
繪本以圖片為載體向幼兒傳達信息,具有傳達性、直觀性、連續(xù)性、趣味性等特點[5],用貼近幼兒視角的圖畫和內容,讓幼兒愛不釋手。每一本繪本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在繪本交流周,家長來赴一場繪本之約。在音樂聲中一同品味繪本,走進幼兒世界,感受繪本魅力。在交流討論中家園互動學習,促進繪本的多元認知,在欣賞繪本的基礎上為幼兒選擇最適合的繪本。
開展定期的家園閱讀分享會、網(wǎng)上閱讀分享、讀書漂流等增強家長繪本閱讀認知, 通過家園協(xié)作坊帶動班中的部分家長,再通過線上交流和活動參與,帶動班中其他家長,提升繪本閱讀的知識和技能,建立統(tǒng)一的家園閱讀文化,形成家園合力[6]。
(二)情境享“樂”策略
1. 游戲情境中“樂玩”
家長是幼兒園的伙伴,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繪本加上體育活動,幼兒的注意力一分鐘都舍不得離開。閱讀活動的地點不再局限在教室,也可以放到操場上。在為大象加油的呼喊聲中,孩子們仿佛進入了繪本《大象能玩撐竿跳》,跟著大象一起努力;在寬闊的草坪上聽一聽《鴨子騎車記》,學著鴨子的方法雙腳用力踩,鼓起勇氣,掌握方向學騎車;看一看《草莓快來呀》里草莓們各種運動后的神奇變身,幼兒們也忍不住開動腦筋做起神奇的運動。家長們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從“好像很難”的困境中走出來,在旁聽、參與、實施中,日漸學會與幼兒趣味閱讀的方式,幼兒在“玩”中閱讀繪本。
2. 角色情境中“樂演”
模仿是學齡前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帶有角色情境的繪本閱讀活動更是幼兒的“心之所向”。 奶奶穿著奇怪的服裝來到班級分享繪本《我的奶奶真麻煩》;媽媽們拿起喇叭、戴上帽子、吹起號角,來一段情景劇《在森林里》。孩子們參與其中,興奮不已。 以“閱讀”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游戲”為基本形式,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繪本的教育功能,幼兒樂在其中。
3. 生活情境中“樂知”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幼兒在回憶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同時,與新知識進行鏈接,豐富知識框架。在一次次活動中,家長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才藝,“一不小心”竟成了幼兒眼里的大本領。皮皮說:“我的媽媽會做蛋糕和蛋撻,她可厲害了!”在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中,皮皮媽媽決定和孩子們一起來一次蘋果派的旅行制作。皮皮成了媽媽的小助手,一起采買材料,學習制作。孩子們跟著繪本《環(huán)游世界做蘋果派》找到了蘋果派的制作材料,根據(jù)繪本中的食譜制作美味的蘋果派。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伴隨著彌漫的蘋果派香味,孩子們第一次見到了蘋果派的“真容”。嘗一嘗,“真是太美味了!”孩子們歡呼雀躍,身臨其境地品味繪本。
三、 實踐家園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的真效果
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活動有效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實踐成效顯著。我們通過觀察法結合訪談法對幼兒進行活動效果檢測,發(fā)現(xiàn)幼兒繪本閱讀專注性、活動互動性、知識理解性都有了顯著提升。
(一)增強幼兒繪本閱讀專注性
專注性是幼兒持續(xù)參與并專注于感興趣的活動,幼兒處于堅持、積極的狀態(tài)且能保持專注,是學習品質層面的行動導向維度[7]。在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實施階段,幼兒活動的專注性有了明顯提升,能夠專注于整個活動過程。
(二)提高家長繪本閱讀組織能力
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的開展加強了家長繪本閱讀的認知,在實踐中拓寬了家長繪本活動組織能力,將繪本閱讀從平面講述逐漸轉化為帶有個人魅力的“立體閱讀”。
(三)豐富幼兒園繪本閱讀形式
幼兒園攜手家庭一同開展適宜幼兒的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讓書香雋永,流向每個幼兒的美好記憶。幼兒園以領頭羊的角色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以班級為紐帶,傳播繪本閱讀知識,豐富繪本閱讀形式,多角度感知繪本,開展多元繪本閱讀。
綜上所述,基于心理學原理和幼兒發(fā)展特點,實踐繪本“創(chuàng)樂”閱讀,有效捕獲幼兒注意,豐富了繪本閱讀資源和方式,開拓了家園共育的新形式,提高了家長繪本閱讀認知和指導能力,也提高了幼兒閱讀積極性、閱讀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7-99.
[2] 王春華.從雞尾酒會效應看早期教育的有效性[J].學前教育,2016(6):10-11.
[3] 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18-226.
[4] 徐燕萍.家長“滲入式”參加幼兒園教育[J].早期教育,2019(12): 28-29.
[5] 李瑩.學前兒童文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40-143.
[6] 吳樂.“家園互動式”繪本閱讀活動實施策略[J].山東教育,2020(1):90-91.
[7] [美]安·S. 愛潑斯坦(Ann S.Epstein).學習品質:關鍵發(fā)展指標與支持性教學策略[M].霍力巖,李金,劉璐,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50-58.
通訊作者:吳樂,1169783865@qq.com
(責任編輯 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