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寧
幼兒時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小班幼兒入園后,家長往往最關心孩子能否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以及在園內的進餐情況。剛開學時,幼兒進餐狀況百出:他們有不會使用勺子的,有用手抓飯吃的,有玩食物的,還有挑食、偏食的。針對這些問題,讓小班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
幼兒餐前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飯前便后要洗手,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衛(wèi)生要求,但是他們需要在成人的監(jiān)督下才能完成得更好。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七步洗手法和保持小手干凈的基本方法。在健康課上,我們設置“寶寶小手真干凈”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小朋友行為的對比,幼兒認識到飯前洗手的重要性,自覺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為了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我們配以淺顯易懂的兒歌,增加“甩一甩”的方法,讓幼兒把手上的水甩進洗手池里,避免水滴在地上造成幼兒摔倒。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保持手部干凈的好習慣,我們準備了一系列手指游戲,如小豆芽、紅紅和黃黃、五只小猴蕩秋千等,讓幼兒保持手部衛(wèi)生,同時也鍛煉了幼兒手指的靈活性。
幼兒進餐常規(guī)習慣的培養(yǎng)
在進餐環(huán)節(jié),要讓幼兒安靜、有序地進餐并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凈整潔,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講解、示范和引導。班里有一個叫米兒的小朋友,因為年齡較小,家人照顧得比較周全,所以剛到幼兒園吃飯時,她還不會拿勺子,只能用手抓飯吃。對于這類幼兒,教師要教給他們正確的進餐方法,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還有的幼兒邊吃邊玩,教師一般會通過講故事、比賽吃飯等方式讓他們改掉不好的習慣。我們還在幼兒活動區(qū)域開展喂小動物吃飯的游戲,在喂飯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要從碗里舀東西且不灑在碗外面,就得一只手把碗固定,另一只手拿勺子來舀。在游戲中,幼兒的進餐技能得到了提升,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
另外,要提高幼兒獨立、專注吃飯的意識。有些孩子雖會用勺子獨立吃飯,但吃飯時總是東張西望,或者玩勺子等著教師喂飯。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口頭引導,不要動手代勞。對班里吃飯慢、挑食的幼兒,教師安排他們坐在一起,并有專職教師在旁邊引導、提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部分幼兒會有進步,教師要及時鼓勵他們并給予獎勵。
幼兒餐后的衛(wèi)生教育
幼兒進餐完畢后,教師要提醒幼兒擦嘴、漱口、送餐具,并學著清潔自己的桌面。哪怕孩子干得亂七八糟,也要讓他們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操作步驟,再稍加練習,孩子們一定會有不小的進步。
總之,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格外重要。這需要教師、幼兒、家長三者之間緊密配合,需要家園教育觀念一致,只有這樣,幼兒教育才會更有效。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