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教育博士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就指導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六大悖論”:既是界限分明的又是門戶開放的、既是熱情友好的又是緊張急迫的、既鼓勵個人發(fā)表意見又歡迎聽到團隊的聲音、既尊重學生“小故事”又尊重準則和傳統(tǒng)的“大故事”、既支持個人的獨處又讓獨處者可以充分利用團體的資源、既鼓勵沉默又歡迎發(fā)言。[1]書中對這六大悖論在課堂中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落實進行了闡述,對我們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就語文教育教學中最為普遍的文本教學而言,落實“六大悖論”,設計利用好上課的教學空間,提升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在帕爾默博士眼里,教學空間意味有一組四個相關的要素——教室中教學實施的放置安排及舒適程度;針對探討的主題而建構的概念框架;以情感人的場面;能引導我們進行探究的基本規(guī)則。[2]在語文文本的教學空間中,姑且不探討教學中的硬件要素,就具體到和教師有關的教學過程而言,我們認為,在語文文本教學空間中,需要執(zhí)行和把控的幾個要義有:
一、文本的選擇
就目前語文教育教學而言,文本的選擇權一般都集中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就是說,語文教師承擔的只是語文教材的傳授者、組織者。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大語文”框架的建構中,需要語文教師走出語文課堂,將閱讀好教材的視線,投注到更為廣闊浩瀚的文本中。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在世界文明進步里,從來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這給語文教師提供無數(shù)選擇的同時,也給出了一個怎樣選擇的難題。按照帕爾默博士的說法是“適用上課的文本應該兼顧開放與界限——界限是由一系列清晰而有趣的問題劃定的,而開放則來自以各抒己見的方式來探討這些問題”[3],也就是說,文本的選擇上,首先是要注意與教學主題相關度,當確定一個教學主題之后,要選擇的是和教師達到的教學目的相一致的教學文本——即使這個文本會讓“學生感到困惑、恐慌甚至想避而遠之的”。其次,這個文本可以是十全十美完美的公認的名著文本,也可以是帶有瑕疵的,甚至表達上斷斷續(xù)續(xù)、含含糊糊的文本,可以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糾偏成美(文)的機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再次,基于學生手頭各種經(jīng)典書籍較多,文本的選擇可以由老師完成,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選擇,選擇的過程就是一個讓學生自我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主題清晰和掌握的過程。
二、探討主題的建構
在選擇好文本后,教師要認真研究文本,根據(jù)本節(jié)次的教學目的和主題,確定好教學目標和任務,設計好教學過程和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創(chuàng)建好本次教學中引導學生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創(chuàng)設好“既是熱情友好的又是緊張急迫的”學習空間。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首先“既要圍繞主題明確界限,同時又讓學生暢所欲言”,[4]要讓大家明確本文本學習中的主題和要點,通過正確的問題引導,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其次,在學習過程中,設計問題要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究學習能力,并就圍繞主題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教師在課堂中盡量做好熱情友好學習氣氛的創(chuàng)設者、主動探究問題學習的引導者。有時甚至教師可以是旁觀者的角色,只關注學生而不評論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靶蜗蟮牧α吭谟趯ξ磥淼臐撛诶斫?,而解釋會削弱它的力量?!盵5]再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挑戰(zhàn)性,要善于制造緊張激烈的氣氛,要有調(diào)動“群眾斗群眾”的智慧,在學生不斷的辯駁反思中造成緊張的氣氛,達到“理不辯不明”的效果。
三、文本的教學和探究學習的完成
完成文本的選擇和教學主題建構后,我們最終要考慮的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達成目標的方法過程有很多,具體到帕爾默博士的“六大悖論”,我們要注意把握的是:
1.既要鼓勵獨立思考的大膽發(fā)表個人意見,也要注重團隊集體智慧。
我們的先哲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美國杰出的教育家、作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也說過:“在某特定領域中,不存在標準化的、必然被認為是具有智慧的屬性組合?!盵6]在每篇文本的解讀上,每個人,每個不同環(huán)境背景下,都會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在文本教學中,首先要創(chuàng)設安全的環(huán)境和條件,給學生充分的設計去獨立思考和吸收消化學習內(nèi)容,“沒有個人的獨處,也就沒有真正的學習”[7]其次,教育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文本教學的課堂上,我們最成功的應該是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大膽表達他的思想、情感、困惑,說出他們的心聲,并充分尊重他們的表達,讓每位同學在尊重中認識自己的價值。最后,在文本教學中,在充分尊重每位同學、在個體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分享每位成員意見,通過確認、質(zhì)疑、反駁和更正個人意見,形成團體智慧?!霸趫F體中,多樣化不是分歧,大家重視合作的過程,整體遠大于部分之和,彼此間的學習永無止境?!盵8]這個過程,教師的角色是引領者、指導者、協(xié)同者,在表達、討論、形成集體智慧中,幫助厘清同學思路,摸準同學思維模式,最終把集體智慧凝聚成文本學習的基本思路,順利完成文本意志的傳達。
2.既要鼓勵發(fā)言表達,也不反對沉默無語。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每位教師都曾經(jīng)歷過一個可怕的場景,那就是——冷場,在課堂中突然出現(xiàn)的一種集體的沉默,對教師教學的無聲靜默。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較多,有的時候是教師的教學出現(xiàn)問題,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的是教師提出的觀點或問題震撼了學生,使學生無法做出即刻的反應;也有的是學生的精明——他們知道學習是需要靜思默想的存在,需要強化反思的過程。出現(xiàn)這種靜默的時候并不可怕,更不需要心懷恐懼和內(nèi)疚,關鍵是要洞悉原因并迅速做出反應。同時需要我們把握的是,很多時候出現(xiàn)短時的靜默是一種正常的存在,是學習的必要手段?!霸捳Z不是教學中唯一的交流媒介——我們也可用沉默進行教育”[9],教學的藝術,在于對課堂的把握和應變能力,適時采取與備課相近甚至相反的策略,完成界限分明的教學主題。通過沉默,反思課堂中的所說所聽,這何嘗不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呢?“沉默本身就是一種話語,是從我們自身、從他人、從世界最深處發(fā)出的聲音”[10],要允許學生存在“心靈的空間”,以放飛“自由的靈魂”。
綜上所述,這“六大悖論”在語文文本教學中,既是矛盾的也是統(tǒng)一的,關鍵的還是在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了解文本,嫻熟掌握教學技巧,以期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2][3][4][7][9][10]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帕克·帕爾默.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34,135,133,139,140,137,137.
[5][8]學校是一段旅程[M].托靈·M·芬瑟.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2.50.
[6]課堂中的多元智能[M].Thomas Armstrong.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14.
金喜慶,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教育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