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按下了暫停鍵,人類經歷了不安、恐慌、焦慮、迷茫等一系列危機,國際秩序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發(fā)生了改變。在此背景下,作為地域性很強的特色小吃——螺螄粉強勢登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頂熱搜,并牢牢占據話題中心,時至今日仍熱度不減。作為柳州特色小吃,螺螄粉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還是一個被傾注了感情的載體,承載了豐富的隱喻。
螺螄粉是當代青年訴求路徑創(chuàng)新的隱喻
首先,螺螄粉是當代青年飲食訴求路徑創(chuàng)新的隱喻。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被迫居家的生活方式造成空間阻隔,進而導致人類互動空間和地域受限,極大地影響了原有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彼時出行不便,全國消費市場對方便食品釋放出巨大的需求,搭乘互聯(lián)網經濟快車道的袋裝螺螄粉趁機走進了千家萬戶。
作為中國方便速食的新寵,當代青年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原有的泡面,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螺螄粉。從味道而言,螺螄粉的味道層次感比泡面豐富,集鮮、爽、辣、酸、燙為一體,能夠激發(fā)食欲、刺激味蕾;從分量而言,螺螄粉的主配料十分充足,與泡面相比更是顯出巨大優(yōu)勢。
其實,當代青年對螺螄粉的鐘愛是有原因的,螺螄粉滿足了他們對新飲食的渴求,激發(fā)了許多人的感官好奇和體驗訴求,從側面折射出當前我國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理念的升級。隨著國人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青年人更愿意通過消費升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與此同時,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人們的新型線上“無接觸式”消費習慣,引領了網絡消費,催生了“宅經濟”的發(fā)展和產業(yè)升級。
其次,螺螄粉是當代青年精神訴求路徑創(chuàng)新的隱喻?!皼]有什么是一碗螺螄粉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碗!”人生在世,誰都離不開吃,食物也和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欲望等休戚相關,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螺螄粉具有穿透力的臭味本身自帶話題性,可塑性強,由此可制造和衍生出很多話題和故事。
在居家隔離的過程中,新冠疫情不斷突破人們的心理,帶來恐慌,造成緊張和導致壓力,種種不確定性讓焦慮蔓延在彼此之間,人們急需心理調節(jié),彌補感情失衡。彼時,伴隨著互聯(lián)網成長的年輕人天然地對網絡熱點保持極強的敏感度,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當螺螄粉、年輕人和互聯(lián)網三者因緣際會于一處,必將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螺螄粉革命。受益于網絡的開放性、交流性和共享性,從事件伊始直至現在,螺螄粉一直長期占據網絡熱搜,創(chuàng)造了“螺螄粉還不發(fā)貨”“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等諸多熱搜。
當人們居家隔離時,天生的補償心理就開始啟動,他們開始積極尋求良方以拯救個體內心未得到滿足的生存渴望和人際交流渴望。以螺螄粉為媒介,當代青年人打開了一扇全新表達精神和自我的大門。??略f過:“話語即權力”,螺螄粉這種“生化武器”讓年輕人在缺場化的交往中開辟了新的精神訴求途徑,激發(fā)了交流體驗,也掌握了話語權。尤其是彈幕和評論功能夠為年輕人提供表達自我和交流意見的平臺,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展示自我個性、釋放壓力,以此滿足青年個體的自我需求和價值呈現。同時螺螄粉所制造出的話題也足以讓被迫宅家的年輕人積極參與線上社交活動,利用螺螄粉話題來消解孤獨,減輕焦慮和彌補情感的缺失,并能夠從中獲得參與感、安全感,滿足個體的社交需求,得到些許心理慰藉,從而實現內心的平衡和獲得繼續(xù)向前的力量。
螺螄粉是當代青年自我身份探尋的隱喻
在特殊時期,人類面臨生命的直接死亡威脅,自然生命的冷酷性和脆弱性迫使大眾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價值。當今社會高度發(fā)達,隨著物質的豐富,生存危機退居次要地位,存在危機日益凸顯為主要問題,但目前的存在危機形勢比較嚴峻。首先,當代社會已經進入消費主義時代,隨之而來的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物質主義、娛樂至死,這正加速生活的物化、價值的虛化和人的異化。其次,很多人的大把時間在無聊中虛度,最后逐漸迷失自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此種消極情緒容易讓人沉湎于追求毫無意義的活動且陷入惡行循環(huán),如長期宅家、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網絡成癮等。于是,絕望感、無依靠感、無意義感和無價值感日益困擾人類,亟待解決。
由于空間隔離,使得本來就很有限的面對面交流直接清零,個體在長期獨立的生存狀態(tài)下安全感缺乏、孤獨感更甚。食物實則是我們人類身份屬性和情感需求的隱喻,為人類彼此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發(fā)揮著社會溝通和情感交際的功能。于是人們紛紛轉向螺螄粉,畢竟它相對容易獲取,并且能夠將人們與外界聯(lián)系起來,人類期待通過食物調節(jié)自我,獲取情感體驗和歸屬感。
螺螄粉是當代青年對自我身份探尋的隱喻。人是具有社會性的,每一個個體都在努力尋找自我,以期獲得自我認同,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群體認同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個體必須同社會中其他個體建立群體認同關系,這樣才能找到自我,以及收獲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螺螄粉橫空出世后,年輕人已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孤寂,蜂擁購買袋裝螺螄粉品嘗,而真相卻是七分獵奇、三分真愛。大量的年輕人不管是否喜歡,先買先嘗再說,這背后體現的就是從眾心理,他們內心渴望融入所謂的年輕人群體,不被時代所拋棄,而這些行為至少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身處年輕人群體中,這樣他們就有共同的行為和話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通過購買和品嘗螺螄粉,年輕人已經為他們構筑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群體,它建立在年輕人類似的喜好之上,通過共同的愛好抱團形成。而之后關于螺螄粉所衍生出的各種微博熱搜和話題,實則就是身處螺螄粉群體中的個體青年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強化。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這些螺螄粉友們在虛擬世界中自覺尋找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群體,并展示各自的作品,分享各自的觀點,相互評論,甚至在群體內建構了一套內部成員才能理解的符號系統(tǒng),比如“精神柳州人”,用于形容對螺螄粉有狂熱之情的外地群眾。在該群體內,年輕人可以發(fā)泄自我、表達自我、建構自我,通過食物補給感情的空虛,獲得那些難以從人情關系中獲得的溫情與滿足。隨著上述行為的加深,個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就愈強,對群體的依賴也愈強,最后完成自我身份認同,并以此找到個體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螺螄粉是當代青年美好生活希冀的隱喻
當前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食物的外觀、營養(yǎng)、體驗感等皆為所慮之范圍。螺螄粉能夠輕松俘獲大批國人之胃,必定有其原因。
首先,從色澤來看,螺螄粉豐富的色系讓人感受到微觀世界的精妙之美,紅紅的辣椒油為主色調,這寓意著紅紅火火的喜慶生活,代表積極、熱情。其次,螺螄粉的配料相當豐富,米粉、腐竹、酸筍、酸豆角、木耳、花生、當季時蔬、鵪鶉蛋等,一碗小小的螺螄粉內涵卻如此豐富,營養(yǎng)價值也自然提高了不少。再次,從體驗感來講,螺螄粉著實層次感豐富,食客體驗感很好,如同變戲法一般讓人在短時間之內嘗盡百態(tài),又酸又臭的筍、爽滑的米粉、脆脆的花生,沒泡軟的是脆脆的腐竹,泡軟之后居然是咸辣味的腐竹。當然不同進食流程會造就不同的飲食體驗,貴在好玩和驚喜,當然還有意外,這在無形之中提升了人們的參與感和幸福感。
特殊時期、非常之事,讓人類從未像此刻般思考生命的意義。人類要積極找尋自我,避免生存的無根化和價值的虛無化,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沖擊和危機。螺螄粉就是一個較易獲取的、比較溫和且有效實現人類之間溝通的媒介,并不斷被人類添加意義變成食物隱喻。推此及彼,這將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可能性,提供一個新思路。
作者簡介:
周桂林(1992-),女,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