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哲
摘 要:班主任工作辛苦且瑣碎繁雜,難免有時煩躁,產(chǎn)生倦怠心理,筆者認為帶一顆取經(jīng)之心與學生一同走在取經(jīng)路上,擺好師徒位置,保持敬畏,更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慧,便有一路同心合力,一路斬妖斗魔,也才能讓學生取得學習真經(jīng)、生活真經(jīng),讓自己做一個更快樂的班主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93
一、誰是唐僧
《西游記》中的師徒關系不也很像師生關系嗎?那問題是:誰是唐僧?!
開始以為班主任是唐僧,班里不時有孫猴子一樣的學生跳出來“鬧一鬧”,班主任如唐僧一般念緊箍咒!我們的緊箍咒是校規(guī)、班規(guī)、各種禁令,確實也足以箍住一些學生??蓵r間一長非但沒有成為唐僧,反而成了“貓”。一走近學生便有“教師來了”的小聲警報,貓捉老鼠,這樣的貓不快樂!
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師范生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其中說道:
師范生應該拜小朋友做師傅,也如同孫行者的本領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們的總指導。不愿受小朋友指導的人不配指導小朋友。唐僧向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了八十一難,若不是孫悟空保駕,哪能得到正果?
恍然有悟,班主任不就是要保著學生去“取經(jīng)”嗎?學生取了真經(jīng)(學會學習和生活),我們也能得到快樂!
為護送“唐僧”取經(jīng),班主任可以是很多角色,甚至還得學會變臉…… 哎,沒個72變還當不了這班主任。
要說我也沒有孫悟空的本領,但我可以做個快樂的豬八戒,或做個任勞任怨的沙僧,不要成為學生取經(jīng)路上的妖怪,要護送“師傅”歷經(jīng)磨難去取那學習與生活的真經(jīng)。
二、敬畏唐僧師傅
悟空本領大,但他時時敬畏著自己的師傅。若拜學生做我們的師傅,自然也要敬畏“師傅”。學生是我們職業(yè)的基礎和依據(jù),只有立足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有作為教師的健康發(fā)展。
我們的“唐僧”,是一個個有獨立思想的人,是稚嫩而鮮活的生命,對待生命需心生敬意、須悉心關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悟空三打白骨精卻被唐僧多次誤解,我們的“唐僧”也時不時會氣我們,甚至有時候還有“唐僧”他媽。曾網(wǎng)傳某教師在管教上課違紀學生時,與學生發(fā)生激烈沖突,家長不依不饒,要求該教師當眾下跪為學生道歉。這一跪,傷了多少教師的心,這一跪讓教育變得如此悲哀!
事情發(fā)展到這個程度,不是跟妖怪去戰(zhàn)斗了,這是師徒打起來了,還怎么西游取真經(jīng)呢?
且不探討學生與家長之是非,只論教師,面對一個無知的“唐僧”,當初若有悟空的胸懷、八戒的敬畏或悟凈的堅韌白龍馬的耐力,也許不會置身悲哀的困境。我們要敬畏學生,努力提升自己,才有本領跟“唐僧”一起西游,“師傅”取了真經(jīng),班主任才立地成佛。我們對“唐僧”的敬畏,是對我們職業(yè)的敬畏之心,是職業(yè)道德使然。有這敬畏之心,才能跟新時代的“唐僧”經(jīng)歷新時代的九九八十一難,取學習真經(jīng)、生活真經(jīng)。
三、發(fā)現(xiàn)唐僧的智慧
取經(jīng)路上時常會見識到“師傅”的智慧,你給他機會,他還你驚喜。比如跑操,讓“師傅”自己來講評,學生高興,教師快樂;兩個“師傅”有矛盾,讓班干部、宿舍長貢獻策略,派出“人民調解員(學生)”,一番溝通,兩人握手言和,小矛盾迎刃而解,何樂不為?
我們若能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就能發(fā)現(xiàn)“唐僧”更多的智慧和才能,讓班級管理更多地閃爍“師傅”的智慧之光,更能同心合力攻堅克難,讓取經(jīng)之路有更多快樂和收獲。
歷九九八十一難,得佛法真經(jīng),這是《西游記》的辯證法。考驗了師徒一路堅定不移的信念,成就了堅不可破的師徒情誼,以致最后真經(jīng)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患難與共的過程讓師徒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