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捷媚
風(fēng)雨橋、鼓樓、寨門、吊腳樓、薩壇……穿越古老歲月,靜默成湖南通道縣坪坦侗寨一幅藏著智慧符號的古畫。
古畫嵌在一個山間盆地的田壩中,一條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過古畫,讓畫面變得更加鮮活,更加靈動。潺潺流水、濃濃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囂融化成一片澄凈,撐起的天空,宛如一條碩大的藍色傘裙。
如老龍似的普濟橋盤亙在小河上,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橋梁建筑“活化石”風(fēng)雨橋,橋面和橋身的杉木板經(jīng)過幾百年風(fēng)雨的啃噬,木色陳舊,卻異常堅固。橋頂有兩層廊瓦,廊瓦邊有白色石灰批蕩的弧形檐眉恰如其分地橫貫其間,上接青瓦,下接屋檐,像女人裙子上的蕾絲鑲邊。橋身欄桿的木雕和橋頂龍船脊上的灰塑,造型精美,做工精細(xì),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
風(fēng)雨橋,又叫風(fēng)水橋,福橋,侗族人受中原風(fēng)水學(xué)說的影響,為防財運和福氣隨水而去,需修筑屏障以堵,故喜歡在村寨下游的出水口修“福橋”為屏障。
侗族大地上最優(yōu)雅的、最有文化具象的建筑要數(shù)高高的鼓樓了?;趾甑母窬?、翹起的檐角、尖尖的塔頂、精美的雕花……讓人肅然起敬。鼓樓有著“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之禮制,乃侗寨之中心。寨子以鼓樓為中心向外輻射,宗族團團而居。一棟古樓下就會聚居一個家族或宗支。
坪坦古寨的五座鼓樓,全為純木結(jié)構(gòu),不施一釘一鉚,集美學(xué)、風(fēng)水、建筑之大成,雄偉中極顯莊嚴(yán),樸素中盡顯大氣,把侗族古建筑之象形美,樸實生態(tài)美,自然和諧美糅合在一起。鼓樓的外形從遠(yuǎn)處看,似一棵巨大的杉樹,巍峨沖霄,連天接地。頂上的葫蘆串,象征著宗族多子多孫,興盛發(fā)達……
薩壇前那一塊塊小石頭砌成,有著八卦圖形的蘆笙廣場,發(fā)出耀眼的亮光。一群身穿花衣、腰圍花裙、頭插銀飾、耳戴耳環(huán)的侗家女子和羽毛花色放上面,珠串瓔珞放下面,項套銀項圈,頭帕纏成角,黃羅傘遮天,雉尾衣飾身的侗家男子載歌載舞。美妙的歌聲和宛轉(zhuǎn)悠揚的蘆笙吸引著我們走過去圍觀。熱情的小阿妹拉住我們的手繞著廣場舞動起來。雖然語言不通,但從他們的肢體語言和臉上的表情,就能感受到他們對客人的真誠。
穿行侗寨,吊腳樓、鼓樓、古井、古樹、古廟、薩壇等古跡隨處可見,讓人越看越有滋味。抬腳走過一個安靜的吊腳樓,三個穿著藍色布衣的侗族大媽坐吊腳樓前的空地上摘菜、談天,看到我們,她們熱情地拿出凳子讓我們坐下,遞上一熱茶。吃著侗寨的熱茶,看著侗寨阿媽慈祥而親切的笑容,仿若回到了老家!
白云悠悠,歲月無聲。寂靜的中午,平坦侗寨散發(fā)出一縷縷歷史的沉重氣息。它仿佛有一種魔法,走進去,會讓人心安,讓人沉醉,久久不愿離去。
端午盛事
農(nóng)歷五月,草木清香,菖蒲、艾草、薜荔、蘭草在集體吟誦,悠長蜿蜒,一年一度的疊滘龍舟盛會拉開序幕。應(yīng)疊南同學(xué)李英邀請,去他們村看賽龍舟吃龍船飯。
才到村邊,震耳欲聾的鑼鼓咚咚聲和人群沸騰的歡呼聲讓人熱血沸騰,精神大振。我快步跑到河涌邊,只見彩旗飛舞,五彩繽紛,黑壓壓的人潮把河涌圍得水泄不通。河涌里停有數(shù)艘龍船,龍頭高昂,披紅掛綠,目睛炯炯,栩栩如生。每艘龍船的指揮者——擂鼓手神情凜然,綢帶飄飄;橈手們赤膊上陣,皮膚黝黑,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手握楫槳,屏氣凝神,蓄勢待發(fā)。忽見令旗一揮,禮炮齊鳴,幾艘龍船像離弦的箭往前沖。鼓聲雷動,槳棹翻飛,狂龍奮鱗,巨浪排空。
圍觀人群群情涌動,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動情之處,有拍腿大喊,摘帽奮揮;有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連環(huán)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河涌面上回蕩,那聲音驚天動地,氣吞山河。
凝神細(xì)看,橈手們奮勇?lián)]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布滿汗珠兀自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擂鼓手更是異常興奮,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dān)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zhí)帲蔷十惓?,沖在最前面的兩支隊伍劈波斬浪,齊頭并進,死咬不放。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勝負(fù)分出,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賽完龍舟,鞭炮再次噼噼啪啪響,燒豬抬上龍舟,上下皆歡呼,簇?fù)磉M村準(zhǔn)備吃龍船飯。臨涌邊搭建的簡易大棚里,擺滿了一個個裝滿九節(jié)蝦、雞、扣肉、豬手、冬菇……各種時蔬以及各種配料的大銅盆。一排臨時搭建的大鑊灶邊,爐灶上煙氣裊裊,幾個臨時大廚正在用長柄大鑊鏟用力翻炒……
村里的祠堂,太公桌前那張方方正正的八仙桌,紅燭搖曳,那頭掛彩的大紅燒豬格外醒目,這是剛贏回來的戰(zhàn)利品。祠堂里外,一張張紅色膠凳子圍著一張張大圓桌,一只只白瓷大海碗安靜地擺在桌面上,碗上擱著一雙筷子,飯碗邊配一只碟,碟上放一只剛好一口喝掉的恰到好處的白瓷藍邊小酒杯。全村的男女老少還有每個家庭應(yīng)邀的一些親戚朋友圍坐在大圓桌邊,村里有威望的長者拜過太公,舉刀切燒豬,鞭炮又再次噼噼啪啪響,鄉(xiāng)宴正式開始。端碗拿筷、斟酒暢飲、把酒言歡。
李英說她們村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進行龍舟賽,都會組織全村男女老少在一起吃龍船飯。他們村把龍船和龍船飯都被視為神圣之物,寓意一種好意頭。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我定睛地看著負(fù)責(zé)后勤部的傳菜村民,圍著長圍裙,托著紅漆木托盤,滿臉喜氣洋洋的,托盤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紛然搖曳上桌,生灼九節(jié)蝦、姜子豬手、豆豉雞、龍鱔、百合荷蘭豆炒木耳……李英告訴我,這些菜肴可不是隨意搭配的,都有特別的寓意來的。姜子豬手寓意財源滾滾來,豆豉雞配上盤龍鱔象征龍鳳呈祥,生灼九節(jié)蝦祝福村民生活笑哈哈,還有為扒船手祛濕而準(zhǔn)備的傳統(tǒng)菜粉葛扣肉……
大大的碗,大塊的肉,伴著正午最熱辣的太陽,我和村民們觥籌交錯,吃得不亦悅乎。喝得酣暢淋漓時,腦子突然浮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p>
是的,隨著城市化建設(shè)深入農(nóng)村,現(xiàn)在珠江三角洲的農(nóng)村幾乎變成城市,每年的龍船飯,村民盼的不僅是一頓飯,更是村民相聚和緬懷的難得時機。只有這時,所有的村民才放下手頭的工作,不分尊卑、不分貴賤,平等地相聚在一起“把酒話桑麻”,享受著眾樂樂的愜意。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