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崇鳳 賈婷 于耀洲
關鍵詞:馬占山;誘降;合作
中圖分類號:K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3 — 0130 — 03
1931年10月至11月,黑龍江省防軍在馬占山將軍等指揮下,痛擊日本侵略者及偽軍,爆發(fā)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有組織、有規(guī)模、有影響的江橋抗戰(zhàn),給予侵略者沉重打擊,馬占山成為“不抵抗”政策下英勇抗日的民族英雄。1932年2月,馬占山參加了關東軍導演的“聯(lián)省自治”會議,并相繼被任命為偽黑龍江省省長和偽滿洲國軍政部長。4月初,馬占山率軍出走,重舉義旗。但這40余日的經(jīng)歷成為馬占山一生無法抹去的污點。對此問題,學術界一直有不同觀點。本文從相關概念入手,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梳理,認為馬占山的降日問題定性為是“合作”更符合歷史事實。
“合作”是一種有條件的聯(lián)合行動的方式,成功的合作需要有基本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第一,一致的目標。第二,統(tǒng)一的認識和規(guī)范。第三,相互信賴的合作氛圍。
由上可以得知,“合作”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基于一定的條件而進行的一種聯(lián)合行動。江橋抗戰(zhàn)失敗后,馬占山屈于日本侵略者的武力壓迫與政治誘降,出席了成立偽滿洲國的“聯(lián)省自治”會議,并相繼就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和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從“合作”的定義,馬占山與日本侵略者以及偽滿洲國的關系來分析,馬占山與他們之間確實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無論馬占山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雙方合作的關系無論是和諧的還是蠻橫的,無論是平等的還是歧視的,馬占山與日本侵略者及偽滿洲國之間終究是有過四十余天的合作,這一事實是無法改變的。目前學術界關于馬占山究竟是“詐降”、“真降”還是“失敗的偽降”,都無法準確的說明這一時期馬占山的真實心態(tài),以及馬占山與日本和偽滿洲國的關系。
馬占山與日本侵略者及偽滿洲國這四十天是一種合作,合作的基礎與條件,就是雙方談判時所提出的、亦能為對方所接受的基本要求。當合作的基礎與條件不復存在的時候,這種合作也就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通過梳理日本對馬占山的誘降以及雙方的合作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雙方合作的條件就是當時日本關東軍曾做出的種種“承諾”;造成馬占山再舉義旗的原因,是雙方合作后日本方面背信棄義,拒不兌現(xiàn)誘降馬占山時答應的條件,使雙方合作的基礎不復存在。當馬占山認清日本的陰謀后,毅然走上了重舉義旗的道路。
日本侵略者在對黑龍江實施軍事進攻的同時,還實施政治誘降,企圖引誘馬占山放下武器,成為其統(tǒng)治東北的傀儡與幫兇?!罢T降”是侵略者的手段,使馬占山與之“合作”并為其統(tǒng)治服務,才是目的所在。
11月8日江橋抗戰(zhàn)如火如荼進行之時,日本方面就以通牒的方式,企圖迫使馬占山下野。是日,日軍少佐林義秀向馬占山轉交了本莊繁強迫馬占山下野的通告:“如欲避免日軍進入齊齊哈爾,應速披瀝,希速于八日夜十二時以前提出問題”。①對于本莊繁的信函,馬占山置之不理。但日本對馬占山的誘降條件中,已然包括“避免日軍進入齊齊哈爾”的條件。
11月12日下午,林義秀再次向馬占山提交本莊繁要求“馬占山下野”、“黑軍由省垣撤退”②的通告,再次遭到拒絕。19日,馬占山率領黑龍江軍政兩署撤離齊齊哈爾。同日下午,日軍進入齊齊哈爾。雖然戰(zhàn)局已經(jīng)如此,但退出齊齊哈爾的馬占山將軍,依然成為日軍占領齊齊哈爾的最大威脅。為此,如何與馬占山“合作”,使之放棄反抗,成為侵略者必須要考慮的事宜。30日,日軍第二師團長多門致函馬占山,進一步提出誘降條件:“一、馬占山對于克山泰安中國軍隊,如能勸其歸降時,可以通知新井顧問。二、馬占山如確定回省日期,亦可事先通知新井顧問,即林少佐親自往迎至泰安亦可。三、馬占山生命,林少佐擔保絕無意外情事。四、馬占山準許帶衛(wèi)隊八十名入黑垣?!雹塾纱丝梢?,即使是日本占領齊齊哈爾后,依然沒有放棄對馬占山的誘降。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作為一個小國,即使武裝占領東北,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守衛(wèi)這一地區(qū),只能采用政治上“以華制華”的方針,通過建立傀儡政權、網(wǎng)羅漢奸來實現(xiàn)其政治目的。作為黑龍江省省長的馬占山,經(jīng)過江橋抗戰(zhàn)后在全國民眾中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誘降馬占山與之合作成為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任務。
在此過程中,漢奸趙仲仁等成為侵略者誘降馬占山的說客。正是在趙仲仁等人的“斡旋”之下,12月7日午夜12時,日本關東軍代表板垣征四郎與馬占山在海倫舉行秘密會談。④盡管此次會談只是雙方彼此交換了意見,但雙方亦然表明了各自的立場。對日本來說,最主要的是要馬占山停止抵抗,與之合作。對于馬占山來說,一是只要日本方面停止新的進攻,就會停止對日本的抵抗;二是黑龍江省軍政大權仍由馬占山負責。
海倫會談后,關東軍繼續(xù)慫恿漢奸張景惠、趙仲仁等與馬占山會晤。12月11日,馬占山等與漢奸張景惠、趙仲仁等在哈爾濱會面,“談洽極密,歷三小時”。⑤據(jù)報道此次會談中,“張請馬諒解本人赴黑為不得已……馬謂對張赴黑不反對,惟無日人在內(nèi)干政,并日軍退卻城外,本人所□款項,不準扣撥云?!雹抻纱丝梢?,會談中馬占山所在意的仍然是日本侵略者對黑龍江內(nèi)政的干涉,以及日軍駐扎地問題。如果上述問題能夠得以解決,對于由誰來主政黑龍江他本人并不介意。這次會面,“外間紛傳是馬對日屈服的象征”。⑦盡管馬占山也表示不會對日本屈服,并發(fā)表通電表示“守土系屬天職,自衛(wèi)斯為神圣……惟有謹率我江省民眾,從事自□,此身存在,誓不屈服?!雹嗟渌魉鶠楸砻?,馬占山并沒有停止與漢奸、與關東軍方面的接觸。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馬占山的“抗日情緒則逐漸消沉下去”。⑨可以說,這一時期馬占山處于動搖之中,一方面公開表示“對日不屈服”,另一方面與漢奸、關東軍保持密切聯(lián)系。
1932年1月7日,在事先征得馬占山同意的情況下,張景惠赴齊齊哈爾,完成了“接印視事”之事。10日,黑龍江省富紳吉祥為偽黑龍江代理省長,偽黑龍江政府正式出臺。16日,馬占山所屬一部開赴齊齊哈爾。隨后,張景惠命令吉祥等人赴海倫,“迎請馬占山返黑坐鎮(zhèn)”。⑩對于日本的誘降以及漢奸的活動,“馬占山采取暫與周旋、待機而動的態(tài)度”。?輥?輯?訛
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馬占山已經(jīng)開始為與關東軍合作進行準備。既然是合作,馬占山亦提出了與日本“合作”的具體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一、停止一切對吉黑軍事行動;二、不得殺害黎民;三、補充彈藥餉械”。?輥?輰?訛對于馬占山提出的條件,漢奸趙仲仁轉告給關東軍第二師團多門師團長后,“多門完全接受,……并促早日回省,主持軍民兩政”。①
2月16日,馬占山赴沈陽參加“四巨頭”“聯(lián)省自治”會議,抵達后方知,在日本關東軍的恐嚇威脅下,此次會議已由“聯(lián)省自治”會議變成“建國會議”,并擬定了“建國計劃”、起草了“建國宣言”等文件,對此馬占山以“自己不識字”為名沒有在“建國宣言”上簽字。②23日,馬占山率領衛(wèi)隊及部分官員回到齊齊哈爾。24日,馬占山在省政府大禮堂舉行就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就職儀式并發(fā)表就職宣言。
3月8日,馬占山被任命為偽滿洲國軍政部長。
通過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侵略者為了誘降馬占山不擇手段,提出了一些誘人的條件,包括“黑龍江自治”、“馬占山主政黑龍江”、“日軍不再進入齊齊哈爾”等,這些條件對于陷入困境的馬占山來說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如果這些條件能夠?qū)崿F(xiàn),同樣可以通過另一種手段,實現(xiàn)阻止日軍進入黑龍江的目的,馬占山還可以繼續(xù)主政黑龍江,使黑龍江民眾免遭戰(zhàn)火涂炭。從時間上來看,二三月間,黑龍江地區(qū)大地復蘇,已經(jīng)開始準備春耕,廣大農(nóng)民急需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進行生產(chǎn)。在這種情況下,馬占山才能夠與日本進行合作??梢哉f,這一時期馬占山對日本侵略者的真實面目認識不清,以為日本方面是會信守承諾的。正如馬占山自己所說的:“國際間最重信義道德,未有只恃暴力欺詐,而可以得世界文明各國之同情者。乃日本不顧一切,甘冒不韙,其計劃之毒,出人以外?!雹垴R占山作為軍人,并沒有政治家的智慧,對于日本方面的伎倆和背信棄義的做法,沒有清醒的認識,對此后人不能苛求馬占山將軍。但日本作為侵略者,其目的就是侵略中國,是不可能信守承諾的,所以當馬占山與日本侵略者合作后,侵略者便背信棄義,拒不履行曾經(jīng)答應的條件。正因為如此,最終導致馬占山的再舉義旗。
日本作為侵略國家,在侵華過程中扶持漢奸、建立傀儡政權,政治上“以華制華”是其重要手段之一。當馬占山與侵略者及其扶持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合作后,日本方面就拒不履行會談時所承諾的條件,侵略者的面目暴露無遺。對于遼吉黑三省,設立總務廳與警務廳,由日本人掌控,“總攬各省全權”。④對此,馬占山雖竭力反對并極力爭取,但日本方面僅答應黑龍江省總務廳與警務廳“暫允緩三月后再由日人接充?!雹?月16日,本莊繁到達黑龍江時表示,“日本已具決心,無論如何犧牲,決不放棄東三省。如有反對新國家者,即由日本軍隊完全擔任掃滅責任。”⑥這表明,當初日本所承諾的“黑龍江完全自治”的提議,已經(jīng)被徹底拋棄。
正是由于日本方面背信棄義,使得馬占山“復以不堪日方壓迫,于上月七日密離龍江,急遁黑河,組織軍政各機關,宣言反正,依舊歸還祖國”。?譿?訛不難看出,促使馬占山再舉義旗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不堪日方壓迫”,說的更明白就是不愿意做日本帝國主義的奴隸。一方面,日本方面背信棄義,將先前所答應的條件徹底否認;另一方面,在偽滿洲國建國過程中,侵略者盛氣凌人的嘴臉暴露無遺。
關東軍這一時期的態(tài)度,與原來談判時承諾的“黑龍江自治”、“馬占山主政黑龍江”的“合作”條件有著天壤之別,日本單方面破壞了與馬占山會晤時答應的條件,馬占山失去了與日本方面合作的前提與基礎,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合作一定會破裂的,馬占山再舉義旗也就不難理解了。
1932年2月,馬占山參加偽滿洲國“建國會議”、并相繼被任命為偽黑龍江省省長和偽滿軍政部長,是與日本侵略者及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合作,是有條件的合作。當關東軍方面已然達到誘使馬占山與之合作的目的后,就拋棄了原來曾經(jīng)答應的各種條件。日本方面背信棄義的做法,使馬占山對日本侵略者、對偽滿洲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終于使馬占山于4月1日再舉義旗,重新走上抗擊日本侵略的道路。作者認為,以往提出的馬占山是“詐降”、“真降”和“失敗的詐降”是不準確的,雙方就是一種合作。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