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偉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寫作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難度較大的教學任務,要想使小學寫作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專業(yè)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濃厚的寫作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進入作文的世界,展開寫作練習。所以,在組織學生開展寫作練習時,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外,也應當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寫作。
一、借助故事,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都是直接為學生呈現寫作的話題,讓學生自主寫作,期望學生在多次寫作練習中總結寫作經驗,形成個人獨特的寫作風格。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寫作教學需求了,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導向,科學安排寫作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寫作。而故事對學生具有極高的吸引力,所以,教師有必要借助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為例,文章講述了赤壁大戰(zhàn)前夕諸葛亮幫助周瑜從曹操手中“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在文章中,作者以巧妙的結構安排、精彩的語言表達,講述了諸葛亮借箭的過程,讓讀者每每讀起時都回味無窮。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這一故事,引導他們感受文字表達的魅力。之后,教師再借由這一故事內容介紹寫作的方法和語言表達的技巧等,使學生在對照草船借箭這一故事文本時,激發(fā)對寫作深入學習的興趣,并產生自主寫作的動力。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草船借箭的故事為參考,展開仿寫練習,使學生在設計文章布局、精煉語言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基于上述案例,教師可從課本上精選的文章出發(f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寫作規(guī)律,從而主動寫作,將寫作當作自己的愛好。
二、營造情境,激活寫作靈感
營造情境是激活語文寫作課堂,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前提,只有將學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才可以讓他們基于情境的刺激產生一定的情感,生成寫作的靈感,從而在作文中流露真情。所以,在寫作練習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認識情境創(chuàng)建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寫作特點,以及寫作主題,設計特定的情境,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起點,以便提高寫作的效率。
比如,在設定了“自然景物”的寫作主題后,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有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旅行經歷,而有的學生則沒有這方面的經歷,所以,在描寫自然風光時,學生抒發(fā)的情感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寫作前,使用多媒體播放介紹我國自然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視聽感受中體會到我國美麗風景的魅力,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隨后,教師讓學生談一談觀看感受,使得學生逐步調動自己的真情實感,找到寫作的角度。
顯而易見,現代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聽感受,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寫作教學中播放相關視頻,能夠彌補學生經驗的不足,使學生在真情實感的體驗中產生寫作的靈感,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
三、積累素材,豐富習作材料
在引導學生開展寫作練習時,教師能夠看到,經常有學生文章內容空洞無趣、沒有內涵,甚至有些學生會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原因是學生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梢?,素材的有效積累對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組織學生寫作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介紹寫作素材積累的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素材積累習慣,充實素材庫。
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聽,多看,多觀察”,積累素材。其中“多聽”主要是指讓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從“聽”中積累素材,具體來說可以聆聽長輩的故事、聆聽新聞廣播、聆聽自然聲音等。而“多看”則是閱讀的代名詞,主要是指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來積累素材,使學生在閱讀中打開自己的視野,接觸更加鮮活的世界。此外,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增加詞匯量,積累好詞佳句,使學生在正式寫作時語言豐富。而“多觀察”則是指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使學生從生活經驗中獲得最為真切的體驗,逐步形成帶有感情色彩的素材。在學生完成素材的積累后,教師也要引導他們將這些素材記錄下來,形成素材集,以便在需要時翻閱,從而寫出更具個性、內容更加豐富的文章。
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滲透素材積累的方法,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從而提高寫作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重視寫作教學,意識到寫作教學在學生人生歷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在良好的素材儲備下,有序地開展寫作練習活動,以便喚醒寫作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作活力,提高寫作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