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
摘要:教育部“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是全國性大型黨史學習活動。該活動將音樂高等教育與黨史學習緊密結(jié)合,以音樂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的育人功能。天津音樂學院作為該活動的區(qū)域巡演牽頭高校之一,認真貫徹相關文件精神,積極部署策劃,在組織管理、整合資源、課程思政和演出藝術實踐方面都推出了特色做法,圓滿完成了“音樂黨史”活動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會影響。
關鍵詞:“音樂黨史” 黨史學習? 天津音樂學院? 文化育人? 美育
“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是由教育部發(fā)起,中央音樂學院牽頭的全國性大型黨史學習活動?;顒庸灿?14所音樂類院校及綜合類大學參加,涉及東北、西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qū)的11個省及直轄市,將音樂藝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機制,是將音樂、思政、美育三者深度融合的一次大型藝術實踐活動,同時也是各大音樂院校自身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
一、活動溯源
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5月21日“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正式啟動,首場報告會暨展演在教育部機關禮堂舉行。5月24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做好“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21〕7號)。通知明確了活動時間為2021年5月至7月,主題為“唱響百年輝煌,凝聚奮進力量”。文件同時指出,本次活動由中央音樂學院牽頭,與其他10所音樂類院校(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及其他綜合性高校、師范院校等合計103所學校共同參與,以“區(qū)域巡演、重點聯(lián)演、廣泛展演、云端匯演”四種主要形式,以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四川、江西、陜西等11個有代表性的地區(qū)為單位,進入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軍營、企業(yè)等進行巡演,在全國大范圍內(nèi)進行廣泛展演,形成黨史學習的熱潮。此外,在通知附件中,明確了區(qū)域巡演牽頭高校(見表1)以及展演參考曲目①。
5月31日,在中央音樂學院教學樓717會議室召開了教育部“音樂黨史”系列活動工作推進會。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副司長萬麗君,中央音樂學院校長俞峰等在主會場出席會議,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等全國十一大音樂專業(yè)院校的校領導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會議。會上,萬麗君強調(diào):“辦好‘音樂黨史’系列活動,要明確主題和目標,將‘藝術+思政’作為此次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遵循‘四演’‘五進’工作脈絡,在活動期間形成聲勢與高潮,展現(xiàn)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功用。②”俞峰指出:“在‘音樂黨史’系列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藝術院校的作用,不斷拓寬高校思政教育和美育的新途徑,利用音樂的獨特優(yōu)勢和廣泛影響力,帶動區(qū)域,輻射全國。③”各音樂專業(yè)院校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匯報了各自的“音樂黨史”活動進展、工作計劃及目標。此次會議迅速推動了“音樂黨史”活動的進程,使活動如火如荼地在全國范圍開展起來。
二、理論依據(jù)
1.指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tǒng)一……生動傳播紅色文化,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④”習近平同時指出:“要強化教育功能,引導青少年樹立紅色理想。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音樂教育從業(yè)者的革命擔當和歷史使命。
2.紅色音樂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百年以來,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無數(shù)勝利,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巔,鑄就了具有時代風貌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革命史中,涌現(xiàn)出大批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精神食糧,從《十送紅軍》到《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從《黃河大合唱》到《紅旗頌》,從《義勇軍進行曲》到《春天的故事》,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以音樂的形式被記錄下來,音樂藝術以強大的感染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革命黨人前進。深挖紅色藝術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利用音樂的形式,助力黨史學習,用激昂的旋律講好中國故事,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和鮮活的表現(xiàn)形式,讓黨史學習更深入人心,傳播更加廣泛深遠。
3.文化育人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之間是密不可分、互相滲透的關系。音樂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育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音樂文化育人不僅是對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與教育,更是通過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方式。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文化育人紅色教育,是落實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也對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工作開展
1.前期部署
作為津冀豫地區(qū)區(qū)域巡演的牽頭高校,天津音樂學院院黨委對“音樂黨史”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做好“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21〕7號)及《“音樂黨史”系列活動區(qū)域牽頭高校近期工作提示》等文件精神,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由校領導分別擔任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對于“音樂黨史”活動的開展進行了總體規(guī)劃和前期部署。在校內(nèi),由演出藝術實踐負責部門演藝中心牽頭,對全校十七個系部(附中)進行了動員部署。在校外,第一時間與本區(qū)域內(nèi)的參與高校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大學、鄭州大學,以及聯(lián)合高校河北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取得聯(lián)系,發(fā)送《關于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的函》等函件,開啟津冀豫地區(qū)高?!耙魳伏h史”系列活動的序幕。
2.中期推進
依據(jù)學院“音樂黨史”活動專項工作小組的工作部署,牽頭部門演藝中心,每周召開一次“音樂黨史”活動工作例會,及時交流溝通工作進展情況,處理解決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jié)工作開展經(jīng)驗,布置進一步工作任務,并統(tǒng)籌策劃校級大型綜合性“音樂黨史”演出藝術實踐活動。各個系部(附中)及時將自己部門“音樂黨史”活動的動態(tài)信息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反饋給演藝中心,并與學校宣傳部保持緊密聯(lián)系,在學校官網(wǎng)及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報道“音樂黨史”演出藝術實踐活動的前沿信息。演藝中心每周梳理一周以來學院各系部“音樂黨史”活動的開展情況,攥寫文字總結(jié),搜集圖片與視頻資料,并形成簡報,上報教育部。
3.后期總結(jié)
各系部對“音樂黨史”活動以來,本系部開展的演出藝術實踐活動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向?qū)W院匯報工作開展情況。由演藝中心負責對全校進行的“音樂黨史”演出藝術實踐活動信息進行匯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工作。梳理演出脈絡,總結(jié)工作經(jīng)驗,并進行演出場地和資金報銷等收尾工作。演藝中心攥寫學院“音樂黨史”系列活動工作總結(jié),制作“音樂黨史”活動集錦視頻,并上報教育部。
四、特色做法
1.加強組織管理,形成聯(lián)動機制
在“音樂黨史”活動中,天津音樂學院依據(jù)自身特點,形成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音樂黨史”工作鏈條(見圖1),有效整合自身藝術資源,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首先,學院黨委成立了“音樂黨史”活動專項工作小組,由校領導擔任組長,詳細部署活動工作的開展。其次,具體工作牽頭部門演藝中心每周召開一次“音樂黨史”活動工作例會,并開通了“音樂黨史”活動工作匯報電子信箱,與各系部展開對話,積極推動“音樂黨史”活動向前發(fā)展。再次,各系部積極開展“音樂黨史”演出藝術實踐活動,配合演藝中心工作,并及時將演出動態(tài)信息反饋給演藝中心及宣傳部門。最后,由演藝中心對全院“音樂黨史”演出藝術實踐活動進行總結(jié)和收尾工作。
2.音樂藝術實踐與黨史學習緊密結(jié)合
天津音樂學院注重挖掘紅色音樂資源,將演出藝術實踐活動與黨史學習緊密結(jié)合,用音樂藝術作品講好紅色主題故事,通過音樂藝術的獨特形式呈現(xiàn)黨的光輝歷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入腦入心、走深走實。2021年5月28日,演藝中心組織管弦系、鋼琴系、民族聲樂系、手風琴鍵盤系、現(xiàn)代音樂系、藝術管理系師生二十余人,走進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舉行了“音樂黨課——從嘉興南湖到海河之濱”活動,該校師生500余人聆聽觀看了本次活動?!耙魳伏h課”歷時三個月精心策劃、編創(chuàng)、排練而成,將黨史學習與音樂教育專長相結(jié)合,將課程思政與演出藝術實踐相結(jié)合,將思想建設與美育建設相結(jié)合。從1921年南湖紅船建黨講起,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當代,在百年黨史中選取《南湖的船,黨的搖籃》《回延安》《游擊隊歌》《快樂的女戰(zhàn)士》《慶豐收》《紅旗頌》《我和我的祖國》《唱支新歌給黨聽》等八首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音樂作品,與黨史宣講相融合。采用黨史經(jīng)典宣講、黨史視頻資料播放、黨史音樂現(xiàn)場演奏三位一體的綜合形式,使在場聽眾在聽覺上、視覺上全方位感官感受,形成侵入式黨史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美育教育的優(yōu)勢,形成演員、講解人以及聽眾間的思政聯(lián)動,切實做到“鑄魂育人”。
3.活動開展范圍廣、形式多樣
在“音樂黨史”活動期間,天津音樂學院組織師生深入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醫(yī)院等,開展演出藝術實踐活動,進行音樂基層文藝宣講。2021年5月22日,天津音樂學院現(xiàn)代音樂系師生走進天津市薊州區(qū)洇溜鎮(zhèn)敦莊子村和下營鎮(zhèn)劉莊子村,開展“‘同唱一首歌,永遠跟黨走’——學黨史,黨群共建系列活動”,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該系黨支部還策劃了“重走行軍路”活動,組織師生黨員,從劉莊子村爨嶺廟烈士陵園出發(fā),經(jīng)下營鎮(zhèn)十里紅色長廊,到青山嶺村戰(zhàn)備洞結(jié)束,全程5公里,深切體會革命先烈行軍戰(zhàn)斗時的艱辛與困苦。
除音樂會外,天津音樂學院還進行了小型展演、文藝演出、舞劇、話劇、情景詩劇等多種形式的演出藝術實踐活動,同時還開通了網(wǎng)絡直播平臺,以云端的方式擴大“音樂黨史”活動的受眾范圍。2021年6月19日,天津音樂學院師生攜音樂智能機器人在天津市和平區(qū)魯能城廣場舉行 “同唱紅歌經(jīng)典 獻禮建黨百年”音樂快閃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天音師生演唱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愛你中國》《歌唱祖國》等經(jīng)典作品,人聲與電子手風琴、音樂智能機器人共同奏響紅色經(jīng)典主題旋律,引起了現(xiàn)場大批群眾的共鳴,大家在紅色旋律中體會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同時也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五、主要成效
1.社會媒體爭相報道
“音樂黨史”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媒體對天津音樂學院演出藝術實踐活動高度重視,給予充分報道。2021年6月20日,人民網(wǎng)天津頻道發(fā)表了《同唱經(jīng)典紅歌 音樂快閃唱響天津》的報道。6月24日,津門教育發(fā)布專題報道《以史為鑒,學史力行!天津音樂學院紅色話劇<趙一曼>8場熱演,獻禮建黨百年》。6月25日,津云報道了《大型原創(chuàng)紅色題材舞劇<永遠的新娘>首演》。6月24、25、29日,天津電視臺音樂頻道、音教藝術網(wǎng)、網(wǎng)事津評報道了《黨史學習教育——“最美贊歌獻給黨”天津音樂學院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音樂會》。
2.全員上下總動員,百花齊放慶建黨
在本次“音樂黨史”活動中,天津音樂學院十七個系部(附中)全員行動起來,共開展音樂演出藝術實踐活動45項,57場,平均每周開展10場左右的演出音樂會活動,參演師生4000人/次(見圖2)。其中,面向全社會的大型演出、音樂會、舞劇話劇共21場,占比36%;走進基層、鄉(xiāng)村、街道、社區(qū)的演出、小型展演活動共7場,占比12%;走進其他高校、中小學,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共5場,占比9%;校園藝術實踐、黨史學習教育專業(yè)踐行活動共24場,占比42%。共制作海報、宣傳展板一百余張/塊,節(jié)目單、宣傳冊3000余份/冊,視頻資料60余小時。
六、結(jié)語
天津音樂學院“音樂黨史”系列演出藝術實踐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部“音樂黨史”活動“唱響百年輝煌,凝聚奮進力量”的主題,以及“藝術+思政”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認真貫徹執(zhí)行了“四演”“五進”的工作脈絡,體現(xiàn)了音樂、思政、美育三者的深度融合,以音樂藝術助力黨史學習,掀起了黨史學習活動的新高潮,同時也是天津音樂學院高等音樂專業(yè)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對建設音樂學科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
注釋:
①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2105/t20210525_533503.html
②https://mp.weixin.qq.com/s/1izzPWoniboeZ50RZdTKQw
③https://mp.weixin.qq.com/s/1izzPWoniboeZ50RZdTKQw
④https://mp.weixin.qq.com/s/lnt0SEeEY-VbXHcxq_vuQg
⑤https://mp.weixin.qq.com/s/lnt0SEeEY-VbXHcxq_vuQg
參考文獻:
[1]張江.實現(xiàn)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歷史使命[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2]倪文東.從美育與德、智、體育的關系看美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第2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