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龍生九子只是一種傳說,九子并不是指龍真的只有九個兒子,而是說龍的兒子多。九是虛數(shù),不是實指。在古時,數(shù)字“九”十分尊貴,也是最大的數(shù)字,所以固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之九子的形象多用作辟邪驅(qū)魔,以保安寧,寄托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zāi)、祈福的美好愿望。
除了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椒圖、負屃、螭吻之外,比較有名的還有,饕餮、狴犴、麒麟、犼、貔貅、蚣蝮等等。
蚣蝮
在余下的這幾位龍子當中蚣蝮(gōng fù)要特別提一下。傳說蚣蝮的母親是鱷魚,水陸兩棲,所以蚣蝮的頭部有點像龍,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更像母親。蚣蝮是鎮(zhèn)水獸之一,因其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故宮中也擔任排水口的工作。
以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3層臺基上的1142個蚣蝮為例,在雨季時節(jié),這些排水獸不僅能發(fā)揮有效的排水功能,還形成了“千龍吐水”的奇觀。
屋脊獸
提到故宮神獸就不能不提到屋脊獸,他們是故宮的代表之一。而太和殿的屋脊獸也是全國脊獸之最!
你知道它們中有幾個是龍的兒子么?而各個脊獸又是分別起到什么作用的呢?
屋脊獸是統(tǒng)稱,其中還分為吻獸,望獸,套獸和跑獸。
起初,這些脊獸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保護木栓和鐵釘,防止漏水和生銹,以實用為主。后來,除了實用功能以外,這些小獸們也被人們賦予了裝飾和避邪的功能。
人們將屋脊上的小獸,奉為神獸,并頂禮膜拜,認為它們可以“護脊消災(zāi)”,這些小獸們也就漸漸的成為了盤踞在房頂上的守護神。
被安置在正脊上的守護神—吻獸
吻獸,又被稱為鴟吻、螭吻。通常被安放在正脊的兩頭,面朝里,是一種面對面的龍首形瓦件。傳說此獸好吞,所以在正脊兩端作張嘴吞脊狀,又被稱為“吞脊獸”。
故宮太和殿的吻獸是明、清的典型樣式,雙面浮雕,狀如龍首,獠牙巨齒,目眥俱裂,張著血盆大口,吞著屋脊。
古代人將吻獸放置在正脊的兩側(cè),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雨水侵蝕屋脊,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它能夠防火賑災(zāi)、驅(qū)邪避禍,保佑平安,同時它也是等級地位的象征。
矗立在房頂?shù)牟t望者 — 望獸
吻獸多安放在一些重要建筑的正脊之上,口向內(nèi),而望獸是從吻獸發(fā)展而來,安放在鐘樓或者是門樓等地,口向外,取瞭望之意。
望獸是統(tǒng)稱,按照所在的部位不同又分為,垂獸與戧獸。他們在樣式上大致相同,頭向外,像是長著尖角的龍頭,都是獸頭的形狀。之所以在叫法上存在區(qū)別,這與它們放置的位置有關(guān)系。
在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望獸也是龍的兒子—嘲風。意思是說龍?zhí)映帮L平時喜歡險處,喜歡登高望遠,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zāi)禍、辟邪安宅的作用。因此,古代帝王們常將它放在垂脊或者戧脊的“險處”,一來符合它的個性,二來讓它保家宅平安,三來還有一定的實用性。
安放在仔角梁上的小獸—套獸
在古代,還有一些建筑在屋檐的最外側(cè)會伸出一小節(jié)的房梁,稱為仔角梁。為了保護伸出的仔角梁不被雨水所侵蝕,便會在仔角梁上套上一個陶制的構(gòu)件,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套獸。套獸是空心的,套在最前端的角梁上,所以叫套獸。
套獸,是一種體積略大的獸。主要突出的是獸的頭部,多為獅子頭或是龍頭的形狀,由琉璃瓦制作而成。
站在垂脊上的神獸 —走獸
除了剛剛提到的位于正脊和垂脊上的小獸之外,還有一些小獸,整整齊齊的站在垂脊之上,被人們稱為走獸,或是稱作蹲獸、跑獸。
起初,在唐宋時,還只有一枚獸頭,后來又逐漸增加了數(shù)量不等的走獸。到了清代,就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騎鳳仙人”領(lǐng)頭的神獸隊列形態(tài)。
五色五行
故宮整體的規(guī)劃是根據(jù)五行所建,脊獸也要對應(yīng)五行,而五行要對應(yīng)五色,所以脊獸不光有數(shù)量的區(qū)別,也有顏色的差異。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故宮建筑都是“紅墻黃瓦”,盡顯皇家氣派,但其實除了黃色的脊獸之外,故宮還有綠色、藍色和黑色的存在。
原來故宮是按照五行原理建造的,黃色屬土,土居中,而帝王居天下之中。紅色屬火,火生土,所以在黃瓦之下覆蓋的是紅墻。
東方屬木,主青,意為生長,所以太子們的屋頂采用綠色的琉璃瓦寓意生機勃勃,生生不息。藍色是天空的顏色,所以一般在祭天的地方才會使用。而神武門位于故宮最北端,北方屬水,主黑,所以神武門內(nèi)東西長房的屋頂一律采用黑色琉璃瓦,其目的也是為了順應(yīng)五行相生相克之說。
建筑的等級由脊獸的數(shù)量體現(xiàn),脊獸越多,代表建筑等級越高。數(shù)量的增減都是從隊尾開始的,且使用的數(shù)量一般是奇數(shù),最多為九,然而全中國唯一的特例就是太和殿,它放了十只,并且是明清兩代的明確規(guī)定,取“十全十美”之意。
按建筑等級和用途來確定使用數(shù)量,以故宮的太和殿為例,在騎鳳仙人之后依次是: “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押魚,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個猴”,象征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這種封建意識一直流傳至今。故宮的太和殿為中外最高等級,用了10個。
除了太和殿這個特例以外,其他建筑上的脊獸一般都是奇數(shù),根據(jù)等級,9、7、5、3、1這樣遞減。
太和殿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因此是天下僅有的十脊獸建筑,中和殿、保和殿為九只,皇帝的寢宮——乾清宮也是九只,皇后寢宮——坤寧宮是七只,妃嬪們所屬的東西六宮是五只,配殿只有三只甚至一只。
坤寧宮明代是皇后寢宮,是清代祭神和舉行婚禮之用,檐角脊獸為七只。
東西六宮是后妃居住的地方,檐角脊獸為五只。
還有一些配殿,只有三只脊獸。
宮墻門檐角則只有一只脊獸,即琉璃小獸只有“龍子嘲風”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