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莊子》著作中蘊含大量的寓言故事,語言純正,文學色彩很濃。其作者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莊子曾做過短期的漆園小吏,生活十分貧困,為了轆轆饑腸而垂釣于濮水,還與弟子到山上砍樵換糧,編織過草鞋,更有斷炊借米下鍋之急,盡管潦倒如此,但其仍然拒不接受楚王重金封相的大任。莊子雖身份卑微,卻心懷遠志,放眼天下。莊子實在是一位有思想的清廉之士。
具備清廉思想,能夠廉潔從政,可以說是對古今為官者的基本要求。堅決反對腐敗,加強廉政建設,是共產(chǎn)黨人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懲治腐敗這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指出,“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秉h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diào)要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的監(jiān)督體系,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jiān)督。“人不以規(guī)矩則廢,黨不以規(guī)矩則亂?!币虼苏f,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簡稱“三不”)的體制機制非常及時、非常關鍵。新時期,借助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雄風,深刻挖掘、研究莊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清廉思想文化對快速推進“三不”機制廉政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本文主要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其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義及其時代價值。
二、《莊子》蘊含清廉思想的寓言故事
莊子的清廉思想主要表現(xiàn)了其對財物的輕視、權位的蔑視以及對貧困理念的特殊解讀等幾個方面。
(一)輕視財物,窮且益堅
莊子家境貧寒,幾乎終身布衣。在古代,讀書人不當官,就沒有固定生活的經(jīng)濟來源,可以想象其生活的貧困程度。據(jù)《莊子》記載了“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之事例。
從這則寓言可見,莊子斷炊了,需要借粟下鍋。莊子生活很拮據(jù)、很貧窮的事實自不待言,
但是對待貧窮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莊周用“車轍鮒魚求水”的故事,既幽默、諷刺而又體現(xiàn)了莊子的涵養(yǎng),即不因一時之困而卑躬屈膝。試想,鮒魚在車轍里僅需“斗升水”即可活命,但是如果等到游說吳越之王、開渠引來西江水之后,鮒魚早就渴死了。莊周以貸粟于監(jiān)河侯之寓言,直接表明自己生活的貧困,間接說明求助于人是困難的。
莊子衣食不足,難以維持溫飽。但是,莊子人窮志不短,那么他又是怎么看待金錢財富的呢?《莊子》又載了“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生活過得好一些,官當?shù)拇笠稽c,也無可非議。問題是采取什么方法?君子生財取之有道。但是,如果通過卑劣的手段而獲取財富與權位,實為人類所不齒。孔子也曾說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莊子更是嗤之以鼻。由寓言可見,莊子重視的是精神修養(yǎng),他極端鄙視毫無廉恥的、單純的“拜金主義者”。
人是一種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級動物,對待生活貧富、貴賤的態(tài)度決定他人生的精神追求。它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格高尚與低劣,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失敗。莊子雖然生活清貧,但精神境界崇高。
(二)蔑視權位,崇尚自然
莊子是一位讀書人,具備入仕的基本條件。但是,據(jù)相關資料分析,除了短暫任職漆園吏,莊子就再沒有踏入官場的記錄。莊子不當官,并不是沒有當官的門路。從《史記》《莊子》等資料的零碎記載看,在他一生中有幾次進階為官、食祿千鐘的機會。再從莊子所處的歷史大背景分析,與莊子同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都“順應潮流”走上了為官之路。因為戰(zhàn)國時代各國君主為了擴張領土、奪取霸主,急需人才支持,像莊子這樣富有才華的士人,必定會成為統(tǒng)治階級網(wǎng)絡拉攏的對象。莊子能仕而不仕,完全是自愿放棄的。
據(jù)《莊子》書中記載,“莊子釣于濮水”的事例。其中,莊子不愿當官并且鄙視權位的意圖還是很明顯的。相似的例子還有,《莊子》記載了“惠子相梁”的故事。“相”是什么職位?朝中大臣,文官級別最高。但在莊子眼里呢?梁國的相位,就是一只死老鼠而已。莊子蔑視權位,嘲諷惠子,拒不入仕。同時,莊子崇尚自然,追求個人的精神自由。他樂于過清貧的生活,而不愿與昏庸無道者合作,最終得以保全其清廉的人格??梢哉f,莊子把功名利祿統(tǒng)統(tǒng)拋進了垃圾堆。
(三)對貧困的解讀
莊子以高度清廉的人格來鄙棄世俗的利欲之心??梢哉f,崇尚無為和逍遙,是莊子生存哲學的重心?!肚f子》寓言中,莊子對于“曹商使秦”的無恥和“惠施相梁”時的丑態(tài),做了辛辣而幽默的嘲諷,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有志氣、有道德、有骨氣的文人對于高尚人格境界的追求以及對淳樸、清廉而又自然生活的向往,也體現(xiàn)了莊子雖然生逢亂世,食不果腹,卻欲超越眾生的人生理想。莊子雖“貧困”,但對貧困的解讀又有著與眾不同的內(nèi)涵。根據(jù)《莊子》記載: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也?”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保ā渡侥尽罚?/p>
莊子身著打補丁的粗布衣,腳穿綁著麻繩的草鞋。對于莊子的衣履不整,魏王認為是“憊”,而莊子自己則認為是“貧”。“貧”與“憊”的辯論,表現(xiàn)了莊子埋藏于心靈深處的“貧賤不能移”的高貴品格。
三、對“三不”廉政機制建設的啟示
為人清廉,是其廉潔從政的基本條件。面對紛繁復雜、日新月異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無序競爭在加劇,突破道德底線,不擇手段攫取官位名利的人與日俱增。因此,如何在黨員干部中弘揚清廉思想,加強廉政建設,是我們黨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當下,借助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勁東風,認真研究莊子的清廉思想,對于構建“三不”機制體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加強內(nèi)心修養(yǎng),倡導清廉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nèi)部,在于事物內(nèi)部的矛盾性。”莊子甘于清廉、樂于清廉,無視名利、權位完全是發(fā)自其內(nèi)心的。因此學習莊子清廉思想,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要自我反省,加強道德修養(yǎng),理智對待身外之物——名利。
莊子認為:“道德不殘,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馬蹄》)莊子清廉思想表現(xiàn)在,要加強自我內(nèi)心修養(yǎng),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善良的道德固守內(nèi)心,就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禮儀來約束自己。
莊子的清廉就是不迷失本性。這就是莊子留給后人的啟示。當下的反腐倡廉,只要從正己修身做起,時時勤于自省,處處自覺自律,“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做官時刻反省為官的初心,就不想貪腐了;做官時刻記起清廉,就不愿意貪腐了;為官不清廉,想到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就不敢貪腐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保ā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松谑?,首先面臨的就是經(jīng)濟利益的問題和日常生活的問題。此外,在物質(zhì)財富極大豐富的情況下,人們成名升職的路徑也日益多元化?;诖?,為官者要學習選擇,學會選擇,懂得放棄。道理看似簡單,但是翻看歷史看看,從古至今,很多人卻在清廉的反面——貪腐上,栽了跟頭,甚至于丟了性命。南北朝的石崇、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檜、元朝的張閭、明朝的嚴嵩、劉瑾、王振、清朝的和珅,近代形形色色的貪腐人員更是不可勝數(shù)。他們沒有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看待財富、權位,終于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子上。
莊子的清廉思想,對今天的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廉政建設尤為重要。“要恪守廉潔的職業(yè)操守,就要擁有一顆淡泊名利之心,主動消滅自身的貪婪欲望,做“到對不義之財不動心,對法外之求不動心,對非分之想不動心”。特別是身居要職的官員,不要眼中只有“富貴”了,一切只為“富貴”了。領導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那些重氣節(jié)、重情操,特別要學習研究莊子的清廉思想,輕名利、輕富貴的優(yōu)良品質(zhì),砥礪自己的品行,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改造和完善自己。
莊子的淡化名利權位之清廉思想,發(fā)自內(nèi)心的靈魂深處。學習莊子就必須從自我做起,因此強調(diào)領導干部自我教育,目的在于使領導干部增強廉潔自律的內(nèi)在動力,把廉潔從政的要求內(nèi)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把加強廉潔從政自我教育作為提高素質(zhì),拒腐防變的根本途徑。
(二)淡化名利權位,以免被“身外之物”所役使、所左右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這種講法,看似消極卻是實事求是?,F(xiàn)在社會物質(zhì)極大豐富,吃穿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而在莊子時代吃飽飯、吃好飯,有衣穿、穿好衣是人生首要的追求。吃不飽、穿不暖是貧窮的表現(xiàn),喝酒吃肉、穿綾羅綢緞、當大官是富貴的象征。但是,不管是二千年前的莊子時代,還是物質(zhì)財富非常豐富的當下社會,追求物質(zhì)的心態(tài)理想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如何正確對待物質(zhì)的貧乏和生活的窮困,卻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與操守的高尚與否。莊子淡泊名利,以免人被物被名所累,他幻想追求一種個人精神上絕對自由的境界。
面對紛繁復雜的物質(zhì)世界,學習莊子清廉思想,借鑒莊子淡泊寧靜的生活觀念,淡化對于名利、權位的追求;踐行莊子倡導的回歸自然的淳樸觀念和逍遙游的美好理想。從而引導人們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減輕因欲望過高、求之不得而帶來的精神痛苦。這對建設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黨員干部卻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就是莊子所說的“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在宥》)欲念是無窮的,滿足是有限的,這樣必然會導致悲慘的后果。莊子認為:“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保ā跺羞b游》)莊子用兩種動物作比喻,它們只需要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無更多奢求,便可以保全身體,以盡天年。人類莫不如此。在生活態(tài)度上,莊子崇尚的是道家之順其自然。
因此,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名利權位思想,時刻牢記莊子的清廉思想,防患于未然。
身處要職的官位要時刻警惕外部金錢物質(zhì)的誘惑,處處慎思,事事篤行,防微杜漸,防范廉政風險。陳毅元帥詩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p>
四、結語
莊子之時,以及其后歷朝歷代官吏貪污腐敗、為官不廉的案例比比皆是。今天,由于歷史的原因及復雜的社會背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貪腐事件也是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自然生態(tài)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tài)也要山清水秀,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反腐倡廉是長期的,必須常抓不懈。當今的為官者,如果不能做到莊子般的淡泊名利、廉潔自律,不能主動做到拒腐防變,那么建立健全相應的懲戒機制實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在全國興起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從歷史辯證法的觀點分析,《莊子》在現(xiàn)時代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今人在與莊子對話中可以汲取其豐富的人生智慧。
今天,從語言學的角度,深入研究《莊子》的思想理論,挖掘并批判地繼承莊子清廉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對構建“三不”機制體制,促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形成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梅紅梅,女,漢族,安徽懷遠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F(xiàn)中共懷遠縣委黨校教員。
中共懷遠縣委黨校 安徽懷遠 2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