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味道。城市中的每一條街,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煙火。蘇州是個美食之城,其中也有著眾多獨具特色的美食街區(qū)。品一街美食,賞一方文化,這或許是了解一個城市最愜意的方式。穿梭過浩浩人海,唯有美食,一往情深。
在“姑蘇第一街”品位食色人生
擁有150余年歷史的觀前街,有著“姑蘇第一街”的美譽,自“開街”以來,便是蘇州城熙熙攘攘的重要商業(yè)街區(qū)。
觀前街從最初只是玄妙觀前一條長七百多米的街巷,到后來變成包含了碧鳳坊、觀巷、宮巷、珍珠弄、太監(jiān)弄……縱橫交錯一大片的街巷,不僅名聲極響,而且古往今來也有很多書籍描寫這條街,因此,若想以一篇千百字的短文來介紹是有些無所著力的。那么,今天我們只聊聊關(guān)于這條街的美食記憶與情懷。
姑蘇“變大”,觀前街不“香”了
蘇州有句古話叫“蕩蕩觀前街,白相玄妙觀”,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蘇州人休閑時間真實寫照。
游暫時不表,單單來說下食。民國19年前后,觀前街拓寬,松鶴樓等老菜館也紛紛翻建擴大,大菜館紛紛裝潢門面,北局、太監(jiān)弄一帶餐飲店增多。1937年以后,蘇州的飯店都集中在觀前街一帶,北局太監(jiān)弄幾乎都是酒樓飯館,于是有了“吃煞太監(jiān)弄”之說。
作為80后來說,兒時記憶里的觀前,集聚的可都是餐飲“名角”——得月樓的松鼠鱖魚、松鶴樓的鹵鴨面、陸稿薦的醬鴨、采芝齋的粽子糖、稻香村的蘇式月餅、葉受和的寧式糕點、觀振興的油氽饅頭、廣南居的廣式夜宵……只要是到觀前街溜達,隨便逛逛就能大飽口福。
不僅是傳統(tǒng)美食,九十年代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相繼開業(yè),再加上各類牛排店、西餐廳的層出不窮,蘇州小囡的美食記憶也從蘇幫菜、中式餐飲逐漸發(fā)散出去,身未動,味蕾已經(jīng)嘗遍了世界。
事實上,名店、名吃與“外來美食”不僅讓蘇州人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同時也體現(xiàn)著蘇州飲食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色,凸顯出了蘇州文化的包容。
時移世易,進入新世紀,隨著城市不斷西進東拓,小城故事邁入大城時代,特別是東西兩翼新的商業(yè)體不斷開建,承載了幾代蘇州人情懷的觀前街,開始黯然失色。
同時,觀前街也越來越陌生。傳統(tǒng)小吃被越來越多甚至記不住名字的網(wǎng)紅小吃替代,各種門店的品牌不斷迭代,老字號松鶴樓易主,沿街叫賣的促銷音響越來越吵……許多兒時的美好漸行漸遠,觀前街不復從前輝煌。
重新復出,你給多少分?
對于95后、00后來說,觀前街三個字可能不怎么親切,對于80后、90后來說,這里留下了美好童年和學生時代的記憶。而對于年歲更大一點的蘇州人來說,這條街,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蘇州商貿(mào),或者說是飲食文化的發(fā)展。
從蘇幫菜、姑蘇小吃,到匯集全國各地美食,再到聚集了川菜、粵菜、西餐網(wǎng)紅店,只是,有那么一段時間,當大家踏足觀前,耳邊充斥著各類叫賣聲,空氣中彌漫的是那些所謂網(wǎng)紅小吃散發(fā)的不那么好聞的氣味,內(nèi)心的無奈大于可惜。
好在,最近兩年觀前街的氣象發(fā)生了積極變化。承載蘇州人回憶的觀前小公園變成了“潮流市集”;碧風坊夜市美食重出江湖;嘉余坊美食一條街從早上熱鬧到深夜;老字號推陳出新,吸引了年輕一代目光;各類蘇式小吃通過網(wǎng)絡(luò)平臺再次走紅,不少游客爭相打卡……
特別是隨著“姑蘇八點半”的啟幕,老觀前煥發(fā)了新生命,全新的景觀裝飾,聚集年輕人的潮流集市,老字號的招牌被擦得锃亮。攤開觀前街的美食地圖,從觀東一路往觀西,你更是會驚嘆于這里的美食之數(shù)量,從街頭小吃,到姑蘇名點,蘇幫菜肴到各地饕餮……海納百川的觀前街上,你能想得到的美食,這里都有。
就像南京的夫子廟、北京的王府井,重慶的磁器口,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代表性的街,盡管它們可能暫時褪去光芒,但最起碼在蘇州人的心里,觀前街是繞不過去的,這不是一句兩句就能描述的清楚的感情,這是城市的烙印。
那么,對于如今的觀前街,你又給幾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