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國
“體育”已成為人類萬古長青的終身事業(yè)進入世界科學之林。歷經(jīng)“古代體育”演變發(fā)展,進化到“近代體育”乃至“現(xiàn)代體育”的悠久歷程,并成作為一項既古老又創(chuàng)新,既獨立又綜合的學科。至今為止,世界上各種最精良的尖端科學技術運用到體育上是最多的,上至天文星座,下至地理八卦,外到人體形態(tài)結構,內到人體細胞遺傳,不一而是,包羅萬象。隨著21世紀高科技信息時代到來,體育又無可爭議地成為全人類教育、運動、訓練、競賽、健身、娛樂、交流的良好手段;在各級各類學校中能充分發(fā)揮它完整、周密、全方位的綜合治理作用;在社會高質量生活中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必備、一種培訓、一種博弈、一種享受的特殊形式。故可以說,體育不僅是重要而必要的一門綜合科學,同時也是一種精彩而獨特的文化。
1 前言
“體育”是中國教育事業(yè)中德、智、體三育并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作為學校必須開設的國家規(guī)定課程之一,是世界各國學校少有的幾門從小學、中學至大學,都被列為必修課程的文化基礎學科。也是完成教育任務的公共必修課程之一。作為一項既古老又新穎(即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生命沿襲現(xiàn)象——古意識;經(jīng)不斷發(fā)展進步,成為當今人類社會共同擁有的完整的必不可少的思想體系——新觀念),既獨立又綜合(即具有自身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本質的自身需要——獨立的科學體系;又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乃至技術科學等各種學科相互結合與滲透的重要領域——綜合科技的櫥窗)的學科。迄今為止,世界上各種最前衛(wèi)科學技術應用到體育事業(yè)上是最多的,如:激光、光導纖維、地球衛(wèi)星、電子計算機、聲學、光學、電學、力學、數(shù)學、醫(yī)學、藥學、生理學、生態(tài)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營養(yǎng)學、哲學、心理學、運動學、材料學、建筑學、解剖學、遺傳學、仿生學、地理學、氣象學、經(jīng)濟學、統(tǒng)計學、人才學、評價學、預測決策學、訓練學、老三論(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新三論(協(xié)調論、突變論、耗教結構論)等。它作為一門綜合科學已為世界人民所共識,這是不容置疑的。但“體育”到底如何定義?它的功能和價值以及分類如何界定?其特點與現(xiàn)狀又怎樣?體育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尤其在當今人類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的新時期,已然成為我們必須知曉和明晰的一個重要學術課題。千百年來,無數(shù)體育學者、專家及其他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幾經(jīng)探索、辯論良久,在世界國際上舉行過屢次專題會議,中國體育和教育主管部門也曾頻頻組織各種體育專項研討,卻始終未能得到和推介出一個能為世界各國大眾所接受認可的科學合理的精確答案。本文企望通過探微的方式和大家共同討論以求理解和共勉。
2 “體育”一詞新探微
眾所周知,“體育”已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富民強、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等綜合實力的窗口和鑒標。但對“體育”一詞的基本概念和確切定義卻一直是中、外學者長期爭論和關注的研究課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第22屆奧運會前夕,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體育教育和運動國際理事會》在前蘇聯(lián)召開的“世界科學大會《現(xiàn)代社會中的體育》的哲學、史學和社會學組織的專題討論會上亦未解決“體育”一詞的基本概念與定義問題。1982年在中國煙臺召開的“全國體育概念、本質屬性與功能”討論會上也未取得一致滿意的結果。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前夕,原國家體委在中國上海召開了“體育概念和分類問題”研討會也未能達成統(tǒng)一定論。眾所周知,“體育”是一個外來詞,最初在1760年由法國開始使用,這可在1762年法國盧梭名著“愛彌爾”(Emile)書中應用“體育”(E·P)一詞得到證實。其后在英語中一直沿用(P·E);接著在1878年由日本將其翻譯成“體育”,中國在1902年從日本引進“體育”(たいいく)一詞。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又從前蘇聯(lián)輸入了俄語的“體育”(фB)專業(yè)用詞。因此可以說“體育”這個詞在世界各國從字形到語音基本上是趨向一致的,即:法語為Education physique(縮寫為E·P);英語為Physical Education(縮寫為P·E);俄語為физкультура ;日語為(たいいく)。
但世界各國在“體育”基本含義解釋及內涵外延的界定方面則又是不盡相同的,特別是中國在近一個世紀由于外來的種種影響,歷史翻譯的差錯、認識的主次顛倒、理解的片面狹窄等原因,造成了教育說、體質說、健身說、娛樂說、休閑說、競技說等各種觀點并存以及什么大體育、小體育等理論的混亂局面,既給人們正確認識與理解“體育”真諦帶來了困惑,又給“體育”的宏觀調控與微觀分析的科學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難。
有鑒于此,在1991年由原國家教委(體衛(wèi)司)在清華大學主持召開了國家教委立項課題《學校體育大辭典》領銜條目——“體育”一詞的專題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學者對“體育”相關的概念、特點、分類、功能等經(jīng)過充分認真地討論、分析乃至爭議。初步形成了一個相對較為規(guī)范的界定意見,現(xiàn)分述如下。注:該研討會推出其界定意見的處理原則是:
①要與中國國內的現(xiàn)實國情相符;
②要與國際通用的詞義解釋協(xié)調對應;
③要能為廣大教育、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者所接受;
④要使其定義內涵、外延界定清楚、立意準確,達到“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目的。在此四大原則基礎上,推出了以下初步結論。
2.1 “體育”一詞的概念
即指在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下,以人體關節(jié)為樞紐、骨骼為杠桿、肌肉為動力所進行的以強體、健身、競技、娛樂為主要目的的身體活動與練習。
展開來講:它主要從人體生物科學的角度來詮釋“體育”,包含兩層含義:
①亦稱身體教育。是以對人的身體教育為核心展開的,既有自然科學、又有社會科學等全面知識的支撐,充分展示了其多功能的重大作用,并和英文physical Edutation 與俄文физкультура 相對應;
②又稱體育運動。強調了它是人體直接參與的身體活動,除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外,還需要技術科學知識等各學科在普及與提高的原則指導下進行身體鍛煉,也較符合中國國情,且已約定俗成將“體育”列為各級各類學校中開設課程的專有名稱與體育院校(系)專業(yè)目錄中設置的專業(yè)名稱。“體育”一詞的這一概念定義在1992年10月28日順利地通過了國家教委(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專家鑒定。
2.2 體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
我國《易經(jīng)》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詞即源于此,則是:按以人文來進行教化。含義有三:
①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總和中特指偏重的精神財富,如科學、文學、教育、藝術等;
②考古學用語,泛指某一歷史時期保留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
③指運用文學的能力及一般知識的水準。綜上所述,文化就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和部分物質財富的總和。
“體育”還是一種奇異的文化,它充滿了各種神奇的團結與友誼、勝與敗、愛與恨、喜與憂、善與惡、矛盾、競爭與抗衡、運動與靜止、嚴肅與幽默、高雅與粗俗……它也給人類社會帶來歡樂笑聲、健康刺激、競爭與斗志、追求與激情;同時也帶來了勝利、成功、財富、喜悅乃至失敗、痛苦、悲傷、煩惱與磨難?!绑w育”運動如同一股洪流,把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褒狹進去,盡情享受、宣泄、駕馭操作,并從中得到鍛煉、教育、培訓、啟迪和發(fā)展、提高,同時又把社會調動和激勵起來,添上一層光耀奪目的多彩光環(huán),使我們這個人類生活的星球蓬勃向上充滿生機、活力、和諧、人情味與責任感、使命感。這一切,你可從以下事實(統(tǒng)計資料)得到佐證 :
①國際人文組織曾在全球作過調查,研究主題是世界上最能激發(fā)民眾心中的大事是什么?回復的結論是除了戰(zhàn)爭,就是體育;
②世界知名的四大通訊社,僅體育信息的發(fā)行量就占總量的四分之一,美國《世界年鑒》雜志每年出版發(fā)行中光體育相關信息就占去十分之一;
③美國每年平均有近40億左右人次觀賞多種類型的體育競賽;美國全國工業(yè)系統(tǒng)領域投入10多億美元開展職工體育活動;ABC電視臺每天24小時轉播各項體育節(jié)目,并唯獨出資60萬美元轉播全美國大學生橄欖球比賽;投入體育廣告的費用每一分鐘就高達10.8萬美元;
④體育領域的多功能、全方位綜合治理影響正隨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而逐步提升,已無可爭議的成為人類社會的一項萬古長青的終身事業(yè);體育娛樂業(yè)不斷拓展市場,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居民每一年在體育娛樂產(chǎn)業(yè)市場耗資達400億美元;英國統(tǒng)計的10大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體育產(chǎn)業(yè)則名列第三; 中國也一年比一年地在快速增高。
⑤世界競技體育的三大賽事(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精彩紛呈,吸引著各國人民的眼球,愈來愈受到關注,據(jù)統(tǒng)計,1992年世界第25屆奧運會,平均每天就有30億人次以上觀看電視;直到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每天近40億人次收看電視。可以說,這種奧林匹克文化,這種獨特文化的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容量之大是任何文化都獨一無二的。另外,從近幾屆世界杯足球賽看,競賽期間的觀眾超過30—40億人次以上(占去世界人口的50%以上),可見其觀眾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魅力之大,除了地球、月球,就是足球了!
2.3 體育是體力、智力和情緒三大人類生物鐘特點的全面體現(xiàn)
2.3.1 人體上百種“生物鐘”中唯體力、智力和情緒是和“體育”緊密相關的三大因素,突顯了“體育”的特點和魅力。體力是人的毅力、精力、耐力、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又是其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拼搏精神的表現(xiàn)。如:“馬拉松”,歷史源遠流長,舉世聞名,是世界上體育最長距離的田徑項目。相傳,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率10萬大軍進犯希臘,希臘人民不屈不撓,奮力抵抗,在首都鄰近的馬拉松鎮(zhèn)與波斯軍展開殊死激戰(zhàn),以少勝多,擊敗敵軍,急需將此一重大喜訊傳到首都,當時希臘軍隊傷亡十分慘重,幾乎彈盡糧絕,軍馬也全部戰(zhàn)死,于是主帥特別指派體魄健壯、尤善奔跑的勇士菲利普斯從司令官中接過火炬向首都雅典跑去,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一路上一心想著“快跑、快跑,再快跑,快把勝利消息傳到首都”。當他歷經(jīng)艱險到達雅典中央廣場時已精疲力竭,癱倒在地,用盡最后一口氣舉著火把高呼:“慶賀吧!歡呼吧!我們勝利了!”隨即安然長逝。后人為紀念這位英雄,在1894年巴黎召開的奧運會籌備會上決定設立這一重要項目,直到1924年第8屆奧運會(法國)才正式將跑程距離定為42公里195公尺(正好為雅典到馬拉松鎮(zhèn)的距離)。
2.3.2 智力是人機智、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又是思維敏捷,行動果斷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如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田忌賽馬典故:據(jù)傳齊國國王齊威王喜好賽馬,幾乎全國上等駿馬都獻給他,湊巧他手下一員著名大將田忌也是一位養(yǎng)馬迷同時喜歡賽馬,但田忌的馬從等級上要比國王低檔一些。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進行一次比賽并許諾勝者獲大獎。 比賽當天,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若硬碰硬田忌必輸無疑,但他采用了孫臏智取戰(zhàn)略,排出以己下等馬對齊王上等馬(負一場);中等馬對齊王下等馬(勝一場);上等馬對齊王中等馬(勝一場),這樣三戰(zhàn)二勝,獲雙方設定的大獎。在體育競賽中尤其球類的出場對陣等是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2.3.3 “情緒”是人心理穩(wěn)定、信心、決心、耐心等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又是豁達、開朗、專心致志與否的程度展現(xiàn)。如23屆奧運會(美國),世界田徑名將100M、200M、4×100M接力,奧運會跳遠四塊金牌得主美國田徑名將劉易斯,他除了科學系統(tǒng)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外,還有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心理訓練。據(jù)傳報:劉易斯在每次國際性大賽前三天調整訓練節(jié)奏,并按運動心理專家訓練安排在一個漆黑的屋中,伸手不見五指,靜坐面壁,自我反思,口中念念有詞,口若懸河:我是世界冠軍!我是奧運冠軍!其它什么都不想。這樣,每當他站在跑道起跑線上,威風凜凜、盛氣逼人、目不斜視、旁若無人,無不令身旁跑道上競爭者側目而視,造成對手心理負擔。故總能取得壓倒性優(yōu)勢好成績。這種情緒的穩(wěn)定著實增強了他的信心和決心。
3 體育的基本分類
分類是指各門學科依據(jù)一定法則和規(guī)范集中按系列歸類和區(qū)分定位的總稱,多年來,學術界與體育界對“體育”的分類進行過反復探究,國內外專家曾辯論良久,無所適從、各執(zhí)一詞、眾說紛紜。什么大體育說、小體育論、廣義的體育、狹義的體育皆難以統(tǒng)一和規(guī)范。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逐漸采納了國際體育聯(lián)合會秘書長約翰·安德魯斯先生的提法,即“體育”基本上可分為、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大眾體育(全民、群眾體育)和體育產(chǎn)業(yè)四大類。
3.1 競技體育
是指為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去奪取競賽錦標、展示運動技術技巧而戰(zhàn)勝對手所進行的具有競爭性體育運動形式的統(tǒng)稱,又叫競技運動。它包含了二種形式: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也是中國“奧運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
3.2 大眾體育(全民、群眾體育)
是指以強身健體、娛樂休閑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在廣大城、鄉(xiāng)、學校、機關、工廠、部隊、家庭開展的面向工、農(nóng)、兵、學、干部和居民的多種體育休閑活動的總稱。又叫“大眾體育”。也是我國“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重要方面。
3.3 學校體育
是指在學校(大、中、小)范圍內進行的體育管理、體育教學、體育科研、群體活動、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的總稱。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KAQ(知識、能力、素質三結合)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之一。
3.4 體育產(chǎn)業(yè)
是指生產(chǎn)體育物質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yè)的總和。他的范疇包括體育本體產(chǎn)業(yè)、外圍產(chǎn)業(yè)、中介和消費者等。
此四大類體育相輔依存和推動,大眾體育和學校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礎,其基礎越厚實競技體育水平就越高,相反,競技體育水平越高又可促進大眾體育和學校的順利開展,同時推動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
4 體育的基本功能
功能是指某事物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也即是在精神和物質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價值。體育的價值已滲透到世界各項領域包括: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以及人們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關系到人類和諧生存、社會進步發(fā)展和大眾享受等各種需要。具體有以下五大功能。
4.1 健身功能
體育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塑造健全體格;促進生理,心理,個性良好發(fā)展,使人奮勇向上、堅韌頑強;提高身體內外環(huán)境適應力和抗病力。
4.2 娛樂功能
高科技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緊張,腦力勞動偏重,單位時間勞動強度大,有一定閑暇時間,這時必要以體育加以調劑,會使人精神煥發(fā)、體力充沛、疲勞消除、相應得到快樂和享受。正如奧運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在他的《體育頌》中所贊美的:啊、體育,你就是樂趣!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huán)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更加清晰。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又使快樂的人更加甜蜜!
4.3 政治功能
體育能為國爭光,提高民族素質和自尊心、自豪感、榮譽感。1984年中國在第23屆奧運會上榮獲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結束了我國體育與奧運金牌無緣的歷史。其后,接連在第24、25、26、27、28直至2008年的29屆奧運會均取得令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儼然躋身世界體育大國和強國之列。
體育又能為國家外交服務,促成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共創(chuàng)世界和平,我國體育代表團已經(jīng)成為外交先行官與和平友好使者,如1971年世乒賽,用乒乓外交力促中美建交,此后中國心,中國熱在全世界豁然興起,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的綜合實力。體育還能很好融合人際關系,推進人民團結、國家統(tǒng)一、世界和平。
4.4 教育功能
馬列主義教育觀認為:生產(chǎn)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尤其是指活動所引起的變化、產(chǎn)生的作用。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而且還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通過體育教育,可鍛煉奔跑、跳躍、投擲、攀登、爬越、游泳、舞蹈、負重等多種技術,教授和培訓基本生產(chǎn),生活技能;又可錘煉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塑造良好道德作風,社會規(guī)范;體育不失為綜合科學,特殊文化,亦可傳播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使人得到全面發(fā)展。
4.5 鑒賞功能
21世紀的現(xiàn)代體育所展現(xiàn)精益求精、技高一籌、 揮灑自如的高水平可使人賞心悅目、撲朔迷離、心曠神怡,獲得興趣和美不勝收的心靈滿足,是一種人類不可或缺的高質量生活水準的重要元素;又賦予人民大眾一種啟迪:即這種高境界“哺育”的體育功能是百煉成鋼的智慧結晶,難能可貴,來之不易,令人崇敬感懷!卻也印證了勝利成功永遠是屬于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再接再厲爭上游的人!
5 當代體育的誤區(qū)
縱觀世界人類的發(fā)展,無不經(jīng)過了錯綜復雜、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程,體育尤其是現(xiàn)代體育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同樣取得巨大成就和重大發(fā)展,“科學制造冠軍”已成為理想的現(xiàn)實,高水平、精技藝、拔尖人才的運動員和先進的運動場、館、池、房及相應設備(器材)應運而生,這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但伴之而出的負面影響則不能忽視、不容樂觀、令人擔憂。
5.1 世界競技體育的誤區(qū)
縱觀當今的世界競技體育,過分的商品化尤為嚴重。原本奧運宗旨是參加比取得更重要。其準則是公平競爭、和平友誼;其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格言)。但不少國際(包括國內)運動員為了獲取高額獎金,不惜殘害自己身體而鋌而走險,服用違禁的“興奮劑”;更有甚者,不顧法律道得雇用殺手陰謀殘害競爭對手等惡跡層出不窮。如:曾經(jīng)的世界第一飛人,24屆奧運100米冠軍,加拿大運動員本·約翰遜因服用“興奮劑”而取消金牌,停賽處罰。又如中國2009年第11屆全運會都在十分嚴密監(jiān)控下還出現(xiàn)運動隊全隊及個人服用“興奮劑”受重罰的丑聞。不能不說“興奮劑”是個屢禁不止的競技體育癌癥,是一個極其深黑的誤區(qū)。這一誤區(qū)對世界各國“競技體育”的順利發(fā)展無疑是個極大的災亂。
5.2 中國學校體育的誤區(qū)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學校體育”可以說是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作出了貢獻,但仍舊存在著令人遺憾的二大誤區(qū)。
①自然體育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即其一:只片面強調技術教學,追求運動形藝,疏忽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與全身心發(fā)展,在教學上沿襲“傳習式”(教師教、學生學)的陳舊模式。(現(xiàn)在尚有不少學校按此推行);其二,則與之相反,打出改革創(chuàng)新的口號,在大學中給予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某項課程的權力進行所謂依項目分班教學,而且大部分內容幾乎將技術教學淡化,只強調“健康第一”達到活動目的就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定位,均缺乏課的密度與運動量的科學量化檢測,學生是否學會體育技藝的操作和真正促進了身心健康,誰也說不清楚。(但僅從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資料反映出的逐年呈下降趨勢中就可得到令人擔憂的結論了)。
②“大鍋飯式”與“命令式”的施教。即在體育實際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學生幾乎得不到教學大綱和計劃、教學進度等信息。致使學生毫無思想準備地來到課堂,盲目地跟著老師學,被動地跟著老師練,教師管你感不感興趣,吃不吃得消,反正全班(自然行政分班)無論高的矮的、體重重的體重輕的、好的差的、均來個一鍋燴,猶如一個“大鍋飯”一人一碗,食量大的吃不飽,食量小的撐的要命(如引體向上考試,90公斤體重的學生與50公斤體重的學生,50公斤的體重的學生輕松可以拉到十個可獲高分,90公斤體重的學怎么練也撈不到及格,因考試標準只有一個)。這種教學手段與方法是難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和促進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即不能有效增強學生體質,又不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這三大誤區(qū)皆難以達到學校體育的真正教育目的。
6 結語
通過對“體育”基本概念、特點、分類、功能及其存在誤區(qū)的探討,它的確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種精彩而獨特的文化,全世界無論地域、國別、種族等的不同,但它是人們生存生活、勞動創(chuàng)造、休閑養(yǎng)身所必不可少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今“體育”領域存在的不良誤區(qū)是我們必須努力消除的;因此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應攜起手來,全力打造“體育”文化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