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大羽是中國抽象繪畫的先驅,他的晚年油畫中充滿了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詩歌的研究,造就了其油畫在形式語言上臻于意象之境。本文將通過分析吳大羽的形式語言來略述其純粹的繪畫圖式。他的圖式僅僅是一些簡單的形體,單純的色彩,卻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吳大羽的抽象油畫以人的感受和情感為出發(fā)點,以內在的“心象”取代外在的“物象”,以簡約而不簡單的形式反映豐富的內涵,以大象無形、恣肆汪洋的表達方式追求心靈自由和人格象征的理想之境。
關鍵詞:吳大羽;抽象油畫;以書入畫;勢象說;彩韻說
一、以書入畫
以書入畫,通常用來形容與描述中國寫意畫,它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強調將書法的用筆引入繪畫;一是強調作畫過程的書寫性。
油畫畫材與中國畫畫材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兩者相較,一般油畫筆以扁頭、毛硬而短居多,油畫布以具有一定紋、厚實而不漏油為主;國畫筆以圓頭、毛軟而長居多,國畫紙具有棉、白、細、勻的特點。大多數(shù)人的畫停留在“油畫的器物層面”,而達到“油畫的精神層面”吳大羽做到了,他憑借著自己豐厚的學養(yǎng)、堅實的功底,在油畫東方神韻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乍看吳大羽的畫近乎西方風格,然一經(jīng)品嘗,才體會到時東方韻致的發(fā)揚。他經(jīng)常談到書法,認為書法在藝術上的追求雖甚隱晦,似無關切于眼前的物象,但確實揮發(fā)形象美的基地,屬于精煉的高貴藝術。引他原話“……更因為那寄生于符號的勢象美,必水性還難于捕捉,常使身跟其后的造象藝術繪畫疲憊于追逐的”
吳大羽作品中的“以書入畫”,首先表現(xiàn)在將書法用筆引入油畫。以《彩韻》為例,畫面中線條筆筆寫出,起訖分明,不結不滯,不急不躁,上下映帶,圓轉有力,富有彈性,既不柔弱,也不輕浮,質量非常之高,中國傳統(tǒng)書畫用筆的“平、留、圓、重、變”等特點都能在其作品中找到痕跡。 吳大羽油畫作品中的“以書入畫”,還表現(xiàn)在作畫過程的書寫性。他吸收了中國水墨文人畫大寫意的東西。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是一致的,抒發(fā)個人情趣,與古代文人的石濤、八大山人很像,吳大羽的創(chuàng)作是體現(xiàn)東西方結合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發(fā)揚的一個非常好的范例,有很大啟發(fā)性。他講究氣息的貫通、筆意的連貫。因此,吳大羽幾近抽象的油畫作品與西方的抽象畫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帶有書法的用筆和中國畫的“筆墨” 精神,是“寫”的藝術,故也被理論家稱之為“油畫文人畫”。
二、勢象之美
吳大羽以中國傳統(tǒng)文脈為依據(jù),融貫中西而提出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美學概念:“勢象”。
“這勢象之美,冰清玉潔,含著不具形質的重感,比諸建筑的體勢而抽象之,又像樂曲傳影到眼前,蕩漾著無音響的韻致,類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動于靜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這段言簡意賅的釋義是吳大羽獨到的見解。有重感而無形質,像樂曲又變?yōu)橐曈X影像,似佳句而不立其文字,豈不是明心見性而不落形跡,遷想妙得于想象與形象之間的意象嗎?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老莊哲學所言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境界。
盡管吳大羽提出“勢象”說之時尚未嘗試抽象繪畫, 但據(jù)其“不具形質的重感”“、比諸建筑的體式而抽象之”、“無音響的韻致”、“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等釋義來看, 他已通過對門類藝術本質共通性的深刻領悟, 意識到抽象形式的自由性質。有了如此高度的理性自覺, 他的繪畫最終走向抽象順理成章, 順應了其個人藝術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如果不是身處文化逆境, 吳大羽涉足抽象油畫的時間也許會大幅度向前推移。(3)畫面中的章法布局。取勢是中國畫章法布局的一個總體要求。勢具有整體的性格,它的整體性是通過諸多局部的組合和諸表現(xiàn)因素的有機關聯(lián)來取得的。如果只追求局部的“勢”而不顧及全局,這不僅不能取“勢”反而會失“勢”。所以在中國畫中歷來追求啟、承、轉、合,講究氣脈連貫,首尾呼應,使整體作品形成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為了取勢得勢,中國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往往一氣呵成,并以全局整合局部。
“勢象說”可以視為我們有效開啟吳大羽抽象繪畫門鎖的密碼。“勢象”密碼一旦解密,藉以解讀其晚期抽象油畫, 就能捷足登堂而直取要旨所?!皠菹蟆闭f把西方重視的象(形象客體)和用心之氣的勢(主體心意)貫穿連接形成動態(tài)的寫之瀟灑、揮之淋漓。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種在實踐之上的理論能力和有如此高的理性自覺,不僅在老一輩畫家中是很突出的,就是在今天擁有“高級文憑”的實力畫家也是不太可能的。
三、飛光嚼彩韻
林文錚曾在《色彩派吳大羽氏》中熱情地評價說:“真正可以稱為中國色彩派之代表者,當首推吳大羽氏,我相信凡是看過吳先生的作品的鑒賞家,都要受其色彩的強烈吸引而為之傾倒,顏色一攤在他的畫板上就好像音樂家的樂譜變幻無窮!西方藝人謂之‘使色彩吟哦’吳先生已臻此神妙之境?!?/p>
彩同“采”,是“采摘”的意思,然“彩”有其意,“韻”更有說頭,一個“彩”字非常傳神地把藝術家下意識的意趣,居高臨下能動地把信手拈來的動作刻畫出來,說明他很有細察生活能力并能自信用辭答意。“彩韻說”前無古人, 但我們會聯(lián)想到謝赫六法論的“氣韻生動”。氣與韻在六朝時代分別為兩個不同概念, 氣指氣勢、骨氣、壯氣, 亦即后人所謂“生死剛正謂之骨”的陽剛之氣; 韻最早涉及音樂,我們可以認為“韻”其實就是調和的音響。謝赫說到的韻,是在畫面上所感悟到的音響,即畫面旋律感覺。但也不全是物理性的解釋。在傳統(tǒng)文化中更多的是指文人品味修養(yǎng)的外化和詩化。畫面上的線條形成的和諧,西方稱之為律動或韻律。
以上三個特點相互交融。誠如陳創(chuàng)洛在2003年上海美術館舉辦的吳大羽油畫藝術研討會所言:“豪宕如飛的筆觸,極單純又極絢爛的色彩,不知為何物又覺物物可擬,一片生機勃勃,使人亢奮不已?!?/p>
結語
吳大羽的藝術思想理念接近于自在精神, 追求其“藝術的真實”。他尊重自身的情感, 從個人感受出發(fā), 抒發(fā)個人內心世界, 創(chuàng)作“心靈的作品”。他的繪畫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 純粹的藝術。
參考文獻
[1]吳冠中.吳大羽--被遺忘,被發(fā)現(xiàn)的星[J].美術觀察,1996.
[2]黃文中.吳大羽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
[3]陳創(chuàng)洛.“海夫納”代表訪吳大羽父[N].中國美術報,1987-7-27(3).
[4]朱德群.憶吳大羽先生[J].上海美術館之友,2003,(10):4-5.
作者簡介:王宇婷(19960929),性別:女民族:漢 籍貫:山西太原 職務/職稱:在讀研究生 學歷 本科 署名單位(山西太原 ? 030000),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