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一些藏羌民間游戲不但能夠彰顯該幼兒園民族特色,而且能夠使學生在游戲期間解放天性,便于學生日后綜合能力開拓發(fā)展。在孩童時期,學生普遍較為好動,對游戲等新鮮事物具有一定好奇心,將優(yōu)秀民族文化通過游戲形式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便能夠使學生在游戲間學到更多民族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藏羌民間游戲,并對其做出了具體分析。
關(guān)鍵詞:藏羌民間游戲;幼兒園;教學活動;實施
甘堡藏寨于我國城鎮(zhèn)地區(qū)建筑風格大不相同,大多在寨內(nèi)居住為嘉絨藏族人,附近風景較為秀美、民族氣息濃郁。該地區(qū)幼兒園學生普遍為藏族人或羌族人,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以漢語教學為主,藏語羌語為輔,偶爾會給幼兒開設藏羌語教學,在教學中盡可能融入民族文化特色及精髓。教師應考慮幼兒園學生接收信息能力,盡可能將民族特色與文化融入到游戲當中,通過開展藏羌民間游戲,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鍛煉提升。
一、幼兒園中組織藏羌民間游戲的實際意義
在幼兒時期,教師應將樹立學生自信、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性格以及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作為首要工作任務。藏羌民間游戲較具有娛樂性,還能夠在游戲中融入民族精髓,使學生通過游戲?qū)γ褡逄厣a(chǎn)生一定認知,同時達到鍛煉學生心智、體魄這一目的。
(一)藏羌民間游戲有助于樹立幼兒自信心
藏羌民間游戲普遍由百姓通過實際生活進行研發(fā)設計,如狼吃羊、踢毽子等等。就以往而言,該類游戲普遍由大人教授給小朋友,或是由小朋友之間互相傳播,但隨著我國科技迅速發(fā)展,學生從小便接觸到了一系列電子設備,減少了戶外游戲量,這便使該類游戲面臨失傳危機[1]。幼兒園應將該類游戲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當中,既能夠體現(xiàn)幼兒園民族特色,保障該類游戲得以傳承,同時通過開展游戲樹立幼兒自信心,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積極陽光性格,為學生日后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chǔ)。
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guān)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確保每個學生能夠融入到游戲當中,切身體會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如踢毽子這一游戲,該游戲具有一定技巧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自我價值。學生在游戲中一定會遇到各類困難,當學生通過團隊協(xié)作解決該類困難后,便會使學生通過游戲在不經(jīng)意間養(yǎng)成合作意識,同時增強每位學生自信心。
(二)藏羌民間游戲有助于強健幼兒體魄
藏羌民間游戲多半為運動式游戲,當下在教學中學生運動量普遍較低,通過開展該類游戲恰恰可以增加學生運動量,使學生從小便擁有健康體魄。并且游戲教學與普通體育類科目開展并不相同,游戲相對來說趣味性較強,教師在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游戲后,學生便可以自發(fā)組織展開游戲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運動量得以加大,同時全身心投入到游戲當中,便會使學生體魄得到相應改善。
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帶領(lǐng)學生開展狼來了這一游戲,該游戲主要由藏族民間研發(fā)展開,后期漸漸形成這樣一個小游戲。在第一次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大灰狼這一角色,在游戲過程中教授學生該游戲由來歷史,以及一些民族背景信息。同時在開展該類游戲時,應將學生安全作為首要關(guān)注點,確保學生在游戲期間能夠做好自我保護,不會在加大運動量過程中出現(xiàn)安全事故。后期在學生對該游戲產(chǎn)生興趣后,學生便可以自發(fā)組織開展該類游戲活動。
二、藏羌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價值
藏羌民間游戲就該地區(qū)師生而言較為貼近生活,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便可以了解民族背景及歷史文化,便于教師在幼兒啟蒙階段開展教學任務。同時游戲較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在教學中實施較為便宜。但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在該類游戲中融入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特色,并不是單單開展該類游戲,而是通過該類游戲達成教學目標。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提升民族自信
當今部分學生雖為少數(shù)民族,但在學習中并未了解該民族特色,對民族歷史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我國當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幼兒教師應于孩子啟蒙初期階段,便培養(yǎng)幼兒民族自信,使民族文化在幼兒身上得以傳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翻閱民族背景資料,將該類文化知識融入到游戲當中,在開展游戲過程中盡可能故事化將該類民族知識傳授給學生。幼兒階段學生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教師應抓住學生好奇心,盡可能通過故事講述激發(fā)學生了解興趣,進而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例如在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藏族文化與羌族文化共性方面,如服飾、飲食、藝術(shù)等等,通過一些小故事為學生進行講述。如在開展丟窩窩這一游戲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該游戲在最開始時,是成年人在舊時期消遣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大家通過丟銅錢,將是否投進窩窩作為輸贏標準,直到這一輪所有人銅錢丟完游戲結(jié)束,尋出最終贏家。該游戲較為傳統(tǒng),教師在教導時可以在該故事基礎(chǔ)上融入一些藏羌族歷史文化特色,使學生越發(fā)渴望了解文化背景,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二)引導啟發(fā)性思維
幼兒在成長時期就是一個“模仿”時期,在該時期教師對幼兒影響極大,若教師在教學中極重視藏羌民間游戲,那么藏羌民間游戲便會在幼兒心底扎根。教師在對藏羌民間游戲進行應用教學時,應嘗試在游戲原有基礎(chǔ)上進行一些現(xiàn)代化改善,使游戲在具有游戲特色基礎(chǔ)上在教學中更具有可實施性,令學生在開展游戲過程中思維能夠受到啟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舊事物延展新事物這一能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加大在教學中藏羌民族游戲運用,該類游戲不但有益于教師傳授民族文化,而且通過開展游戲便能夠使學生身心在原有基礎(chǔ)上更健康發(fā)展,為學生日后學習及思維能力打下良好基礎(chǔ)。但在該類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時刻注重學生安全問題,同時對該類游戲做出優(yōu)化改善,確保學生通過該類游戲開展受到積極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昝光英.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19,1(31):26-26.
理縣甘堡鄉(xiāng)小學校 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