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函數(shù)圖像和力的圖示分析滑動摩擦力隨彈力的變化規(guī)律,建構滑動摩擦力隨彈力變化的圖解模型并遷移到實際問題中,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圖解;模型;滑動摩擦力;實際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7-0076-02
收稿日期:2020-12-05
作者簡介:胡連冬(1964.11-),男,中學高級教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滑動摩擦力是高中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人教版必修《物理1》第三章第三節(jié)的教材中,通過控制變量使木塊在木板上運動,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本節(jié)教材實驗表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兩個物體表面間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f 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用FN 表示壓力的大小,用N表示彈力的大小,則有Ff =μFN或Ff=μN,其中μ是動摩擦因數(shù),它的數(shù)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那么,滑動摩擦力Ff跟壓力FN或跟彈力N之間究竟有怎樣的定量制約關系呢?
一、運用函數(shù)圖象和力的圖示建構滑動摩擦力的圖解模型
由此可見,在涉及到滑動摩擦力的力學問題時,只要動摩擦因素恒定不變,滑動摩擦力必與接觸面的彈力成正比,滑動摩擦力跟彈力的合力方向不變,就能運用滑動摩擦力的圖解方法結(jié)合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則解決問題.高中物理教材中,許多物理規(guī)律都概括成簡潔的公式表達,對于描述規(guī)律的公式,若能恰當運用數(shù)學的函數(shù)和圖象等知識深入分析其物理意義,往往能挖掘物理公式隱含的物理規(guī)律,并從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捷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物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58-5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