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平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需要重視思政教育的滲透。在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上,滲透課程思政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成長,同時也能夠推動語文課程的高質量教學,對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有著良好的塑造價值。因此,本文主要對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進行研究分析,旨在通過挖掘語文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教育素材,實現(xiàn)語文學科與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以此創(chuàng)新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為中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改革;實踐分析
引言
中職院校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在當前社會人才急需的背景下,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重要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擔。在當前的社會綜合型人才需求下,中職院校需要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在中職語文教學開展上,需要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借助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優(yōu)化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從而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與語文教育的緊密結合,以此實現(xiàn)中職思政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1現(xiàn)狀分析
1.1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中職教學中,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文化基礎學科,其教學質量往往影響著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其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相對較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需要重視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有限地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實現(xiàn)課程思政與語文教育的融合,以此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1.2課程思政教育現(xiàn)狀分析
在中職教育中,課程思政教育工作作為重要的公開基礎課程,其實際的教育質量往往與學生的成長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關系著中職院校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發(fā)展方向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2中職語文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價值分析
中職教育中,語文學科與思政教育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并且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同時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存在的相輔相成的關系,更加推動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思政教育的價值。
3影響中職語文開展思政教育的因素分析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主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影響與教育結構影響。其中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主要是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的需求,不在局限于以往的專業(yè)技能,因此在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從而導致實際的語文教學上,教師對于思政教育引導的忽視。
4中職語文教學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有效途徑
4.1準確定位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
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在語文課堂上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準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教育,認清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在正確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開展后續(xù)教學工作。就語文教學而言,其教學目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文學基礎知識,提高文學水平,同時,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強調對學生行為選擇和觀念的制約,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應注重二者的教育目標,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實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
4.2提升中職思政教育價值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需要重視提升中職思政教育價值。針對課程思政教育受到教育結構的影響,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與中職院校管理重視課程思政滲透的各個學科中的價值。思政課程與中職教育的融合人,不僅能夠進一步完善中職教育的育人體系,同時將以往的技術型人才轉向為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的發(fā)展,以此提升中職學生畢業(yè)后的競爭力,為中職學生的發(fā)展提高保障。
4.3合理運用語文教材的紅色資源,開展思政教育
在語文教學上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可以合理運用語文教材中的紅色元素,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把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看紅色影視、聽革命傳統(tǒng)報道,鼓勵中職學生學習黨史,在課堂上講紅色故事,師生欣賞并演唱經典紅歌,讓中職院校學生了解經典紅色文化,通過紅色文化在語文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一起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的相關活動,如攝影、繪畫等比賽形式讓中職院校學生能夠學習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
4.4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思政教育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思政教育與語文教育的結合,因此,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老師的指導下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重視,在認可的前提下更好的成長。如在我國中職院校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包括《將進酒》《赤壁懷古》等,這些優(yōu)秀的古代詩歌傳遞奮進圖強的精神,語文教師對這些內容加以選擇、加以延伸開展教學,并且要將這些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知識與現(xiàn)代社會與學生生活加以連接,從而提升語文的教育質量。
結束語
由此可見,在針對中職院校育人教學實踐路徑上,需要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通過逐步把握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通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樣在中職院校全面育人教學目標上,重視學生精神層面建設,構建學生的復興中國夢精神支柱,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實現(xiàn)中職院校教學育人路徑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寧,楊柳,王義杰.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為導向的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與實踐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21(10):1-2.
[2]朱蒙.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1(12):97-98.
[3]陳茂盛.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探討——兼談行為導向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20):70-71.
[4]吳紅璇.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行為導向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課外語文,2018(12):78-79.
[5]張瑜.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探討——行為導向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