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坤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必須轉變教學思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當強化自身信息化教學素質,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有效推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效幫助了初中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毋庸置疑,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拓寬了初中生的學習空間,借助信息技術來開闊初中生的視野,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信息技術的概述
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而信息技術到底是什么呢?這是很多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實際上,信息技術指代的含義較為廣泛,主要就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通信網絡、虛擬環(huán)境等技術、手段與方法,具體包括電子音像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1]。而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則能夠體現(xiàn)出其實質功能,它具有信息的搜集、存儲、傳遞等功能。同時,從這一層面來分析,信息技術的特點也顯而易見,即它具有大容量、數(shù)字化等特點。目前來看,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是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的一種有效舉措,有助于促進教育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目標。將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相結合,實質上就是實現(xiàn)教學多媒體化、教學資源共享、教學個性化,有助于促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革。但是,由于信息技術和具體學科牽扯因素較多,使得二者的結合成為了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只有對該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才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進程。
二、信息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推動作用分析
2.1多樣練習,有效提高成績
在目前的語文題目練習中,學生一方面對教師存在著很強的依賴心理,難以積極主動地思考來探究答案;另一方面教材中的練習題目過少,難以讓學生進行全面的知識訓練。而網絡中有著豐富的題目資源,能夠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針對性訓練。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豐富題目的搜索,對存在不同問題的學生以相應類型的題目進行訓練,從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搜集豐富的題目,促進學生有效練習。比如,對于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搜集生字生詞默寫,給加點字注音等題目。讓學生對“霪雨霏霏、日星隱曜、檣傾楫摧”等較有難度的詞語進行良好的掌握,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對于文本分析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搜索一些文段閱讀題目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讓學生思考:“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等段落在景象特征和思想情感方面的差異,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理解。
2.2借助多媒體組織小組合作探究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無法理解的知識點,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鼓勵學生參考多媒體材料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從而解決語文學習問題。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實際人數(shù)以4~6人為單位劃分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小組長負責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在加入討論之前,就應當為學生布置明確的合作探究任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開展合作,通過互動和討論,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語文知識點,進一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討論“魯迅先生認為中國人是否失掉自信力了”“面對當前的社會形式,初中生要如何保持自信力”,在特定的主題引導下,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合作討論的狀態(tài),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進而獲得新的觀點。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強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力。
2.3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依托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的感官得以調動,從而使其得到閱讀興趣的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理解和段落大意解析是重點,而僅以口述的形式開展這項教學工作,不便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詞句理解和文章賞析訓練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事先制作與之內容相關的集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為一體的PPT,并通過在課上播放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情境,從而將學生帶入其中,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繼而促進學生思考。例如,在進行《木蘭詩》這一節(jié)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從網絡上截取動畫片《花木蘭》開頭十分鐘的視頻,在課上呈現(xiàn)給學生,創(chuàng)設與本節(jié)閱讀內容相關的情境,由此讓學生對花木蘭的形象和與之相關的故事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動畫的應用,給予學生多重感官享受,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能夠切合初中語文教學目標 多樣、教學內容豐富的特點,以多種方式不斷激發(fā)學 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深入挖 掘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全面提 升。
參考文獻
[1]王振英.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67-68.
[2]羅燕.淺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考試周刊,2020(A3):41-42.
[3]焦勝利.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0(36):57-58.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 43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