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建工作在高校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務工作隊伍作為黨建工作的骨干力量,不僅是黨組織與黨員、群眾聯(lián)系的紐帶,還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促進高校各項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組織保障。在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中,要關注黨務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做好政策待遇保障工作。本文結合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對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而針對性構建更加完善的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為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工作獻計獻策。
【關鍵詞】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高校黨建工作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具有重要意義。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共同使命,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黨的領導,要堅持把堅定理想信念為首要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過程中,不能只關注選、育、用、管等環(huán)節(jié),片面的追求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升,也要關心黨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適當增加福利待遇方面的照顧,構建完善的政策待遇保健機制,讓高校黨務工作者能夠不遺余力的投入工作,積極主動的增強自身的業(yè)務能力。
一、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現(xiàn)狀調查
目前,我國高校數(shù)量超過2600所,師生黨員數(shù)量超過400萬人,師生黨支部10萬多個,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中堅力量。本文選取廣東省15所高校(5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職院校)作為樣本,調查廣東省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現(xiàn)狀。通過調查廣東省15所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的實際模式和方式種類,得出如下結果:
(一)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
目前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高校黨務、校務工作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高校普遍重視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情況。調查的15所高校都清醒的認識到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對黨務工作的影響,將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作為黨務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積極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學歷水平,優(yōu)化年齡結構,提升黨務工作隊伍質量。
第二,黨務工作規(guī)范越來越細致、具體。目前,各個高校都對黨務工作規(guī)范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專業(y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黨務工作與教務等工作的配合更加緊湊有效,推動黨務工作與其他工作的協(xié)調配合,更好的發(fā)揮了黨務工作者的銜接、協(xié)調、指導等作用。
(二)高校黨務工作者的思想和工作狀態(tài)
雖然調查的15所高校對黨務工作表現(xiàn)出高度的重視,然而黨務工作者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如何,更加值得我們了解和思考。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黨務工作者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問題:
第一,黨務工作者的能力素質難以適應新時期的工作任務。目前,高校要建立適應新時期發(fā)展的教育體系,黨建工作要適應這一目標,對黨務工作者的知識、技能和工作熱情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雖然各個高校都在積極建設黨務工作隊伍,但收效不大。據(jù)調查,黨務工作者的數(shù)量不足,很多黨委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是兼職,有些工作人員不僅承擔行政性質工作任務,還需要花費精力在教學、學生管理和科研工作方面。同時,黨務工作者的平均年齡在35-40歲之間,學歷普遍是本科,雖然也有部分研究生投入黨務工作,但并不是專業(yè)黨務學歷,知識儲備不足,工作能力不強。同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要求高校黨建工作與信息科學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對很多經驗豐富卻年齡偏大的黨務工作者是巨大的難題,他們難以適應新時期黨務工作的要求。
第二,思想波動普通存在。從調查走訪結果來看,很多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心態(tài)不夠平和平靜,或多或少存在思想波動,并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隨著多元化思潮的不斷涌現(xiàn),高校黨務工作者難免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些黨務工作者存在利己主義傾向嚴重,甚至貪污腐敗等問題,有些黨務工作者認為沒有得到足夠的地位和利益而心理不平衡,更多的黨務工作者雖然沒有產生思想上的錯誤認識,卻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動。高校對黨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政策待遇與工作要求存在矛盾,黨務工作者的薪資待遇水平偏低。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一的黨務工作者不愿意從事黨務工作,超過六成的黨務工作者工作熱情不高。究其原因,黨務工作是相對隱性的,工作過程和成果不受關注,黨務工作者很難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二、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現(xiàn)狀
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人才選用機制不完善、培訓機制不健全、績效考核制度不詳實和激勵手段匱乏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高校黨務工作者的選用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和弊端。目前,高校黨務工作隊伍采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主要應用于處、科級黨務干部的選拔,而在基層黨務工作者的選拔和任用上仍依賴上級任命、黨內選舉的方式,選拔流程不夠嚴格、規(guī)范,帶來公平性與公正性不足的問題。這不僅關系黨務工作隊伍的能力素質水平,還影響了黨務工作者對崗位工作的權威性與正義感,并且損傷了黨務工作者在高校師生眼中的榮譽感,使黨務工作者對黨務工作缺乏成就感和歸屬感。
第二,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培訓不夠系統(tǒng)、科學。目前,黨務工作隊伍培訓主要停留在聽報告的層面,開展各種主題講座活動,普通黨務工作者主要以“聽”為主,缺乏更加深入、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培訓。黨務工作需要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限于很多黨務工作者本身并非黨務專業(yè)出身,更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提高黨務工作能力,而現(xiàn)有培訓內容缺乏對黨務工作系統(tǒng)思考,對黨建理論研究不夠。通過對廣東省15所高校的調查了解到,黨務工作者參與黨建課題的立項很少,沒有參與的占比超過四成,有三分之一參與過一項,而參與三項及以上的不足十分之一。同樣,發(fā)表黨建理論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也很少,未發(fā)表的占比將近四成,三篇及以上的不足兩成。這些數(shù)據(jù)直觀反映了黨務工作者培訓學習方面的不足,很多工作人員僅僅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務,對于黨務工作的深層次研究遠遠不夠。
第三,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夠詳實、有效。據(jù)調查,各高校均建立了黨務工作的績效考核制度,但普遍還沒有形成一套從內容、程序、方法、效果等方面考評的完整體系,無法充分調動黨務工作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于黨務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難衡量性,且事關教職工切實利益的事項與黨務工作關聯(lián)性不強,績效考核指標制定難度大,工作價值難以衡量和確定。有超過兩成的黨務工作者對現(xiàn)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不滿意,超過三成的不太滿意。
第四,黨務工作者的激勵機制不夠全面。在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中,科學、有效的激勵手段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校黨務經費有限,黨務工作者缺乏行政和教學科研崗位的津貼、職稱待遇,在高校教職員工體系中處于較低層次。而在晉升渠道方面,高校黨務工作者沒有太多精力放在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上,在學術水平、技術職務等晉升上處于不利地位,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小。
三、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的完善策略
針對上面的問題,只有做好政策待遇保障機制建設,才能維持黨務工作隊伍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切實有效的提升黨務工作隊伍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一)做好保障機制頂層設計,建立黨務工作標準
高校黨委作為黨務工作領導管理的最高層,要做好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的頂層設計,綜合考慮全局,做好系統(tǒng)規(guī)劃,避免各自為政、信息不通、資源無法共享的后果。要尊重、理解、關心基層黨務工作者,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讓黨務工作隊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高校黨務工作之中,為實現(xiàn)學校的育人和發(fā)展目標而貢獻力量。頂層設計要把握好保障機制的定位、目標和原則問題,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去綜合考量。同時,要發(fā)揮黨的組織優(yōu)勢,加強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動,要讓各個利益群體參與進來,達成一致共識,并做好組織保障及落實工作。
高校黨務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相比,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專業(yè)性,需要建立職業(yè)資格標準,提高入職門檻。在人才選拔上,要全面推廣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的方式,嚴格規(guī)范選拔流程,將黨務工作崗位的任職資格進行具化,明確從業(yè)標準和能力素質要求,確保人才選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在此基礎上,要推進黨務工作專業(yè)化建設,明確黨務工作者在黨務工作中的政治標準、群眾標準等,制定不同部門、層級、崗位的基本工作規(guī)范,加強黨員工作者的管理。
(二)完善培訓體系,提升能力素質水平
第一,加快黨建學科建設。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資源,加強黨建學科建設,設立黨建學科研究生點,鼓勵黨務工作者開展黨建理論與工作實踐研究,為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提供學科支持。
第二,建立完善的黨務工作者培訓制度。遵循黨務工作者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分類分層制定培訓計劃,不斷更新豐富培訓內容,做好思想政治、職業(yè)道德、基本業(yè)務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并提供更多的掛職鍛煉、學習考察等進修學習機會,提高黨務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第三,開展黨務干部輪崗機制建設。安排黨務工作者到其他部門輪崗,拓寬工作視野,增強系統(tǒng)思維能力,培養(yǎng)黨務干部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激發(fā)隊伍活力
高校應加強黨務工作隊伍考核激勵,健全考核評價制度??梢詮慕處熽犖楹退颊ぷ麝犖榭己酥屑橙〗涷?,結合黨務工作的特點,分類分層制定黨務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充實考核內容,優(yōu)化考核程序,豐富考核方法,保障考核效果。
考核評價對黨務工作者的個人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第一,要加強日??己嗽u價,重點關注黨員日常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內容。黨務工作任務量大且繁雜,需要做好精細的基礎工作,十分考驗黨務工作者的責任心和專業(yè)度,要對黨務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成效進行精準考核,比如黨課建設、黨員管理是組織員日??己说闹攸c。第二,對黨務工作隊伍進行細致分工,根據(jù)崗位工作情況加強分類考核,針對黨委書記、組織員、黨支部書記等不同層次和崗位的工作人員,要調整考核評價的側重點,注意區(qū)分教師、學生、師生融合黨支部書記之間的考核差異。第三,在考核結果的運用上,除了將其與激勵機制相掛鉤之外,還需要用來指導培訓體系的不斷調整和完善,提升培訓機制的實效性。
(四)改善黨務工作者待遇,助力職業(yè)發(fā)展
黨務工作隊伍的政策待遇保障機制主要分為物質和精神激勵兩個方面。在物質激勵方面,首先要改善黨務工作者的待遇,將其與教學、科研等人員同等對待,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待遇水平,加大黨務經費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工作帶來的尊重。其次,要建立黨務工作者關心關愛機制,加強與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排除后顧之憂。最后,績效考核結果要和黨務工作者的薪酬直接掛鉤,適當增加工作補貼,彌補與教學等崗位缺少的津貼和職稱待遇缺口,激發(fā)黨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
在精神激勵方面,一方面要做好績效考核結果的公示,讓高校教職員工了解考核結果,激勵實績較差的人員形成危機感,讓工作表現(xiàn)出色的人員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表彰,樹立典型榜樣,突出考核結果的精神激勵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實黨務工作人員的“雙線”晉升機制。目前高校黨務工作人員存在學歷、職稱雙低的問題,且申報高級別黨建課題難,發(fā)表高水平論文難,靜心鉆研難,職業(yè)晉升很容易遇到天花板,“雙線”晉升落實困難。針對這些問題,要厘清黨務工作者“雙線”晉升機制的邏輯起點,明確誰可以晉升,憑什么晉升,明確導向,破除晉升天花板,打通黨務工作者轉到教學、科研等崗位的通道。“雙線”晉升并不是鼓勵黨務工作者取巧,要重視現(xiàn)實合理性,突出黨建工作實績,制定黨務工作者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制度,科學衡量黨建科研業(yè)績,對黨建課題、論文客觀評分,避免形成“四唯”亂象。
結語:
在高校發(fā)展過程中,要強化黨建工作保障,配齊補強黨務工作隊伍,由專職的黨務工作人員專心專責抓黨建。在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中,政策待遇保障是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保障隊伍穩(wěn)定性和戰(zhàn)斗力,成為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要做好頂層設計,加強人才培訓,完善考核體系,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激勵,還要重視精神層面的激勵機制構建,在消除黨務工作者后顧之憂的同時,激勵他們以端正的姿態(tài)、昂揚的激情,在艱巨的工作中迸發(fā)出更多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尚彩伶,陳凱.建立高校黨務干部“雙線”晉升和激勵保障機制探析[J].上海黨史與黨建,2020(09):61-64.
[2]張惠康.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專業(yè)化建設探索[J].黨政論壇,2020(08):32-34.
[3]呂小亮.加強高?;鶎狱h務干部隊伍建設[J].黨政論壇,2020(08):35-37.
[4]黃群.淺談民辦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方法[J].青年與社會,2019(25):226-227.
[5]李詩,夏仲.新時代加強民辦高?;鶎狱h務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1):175-176.
[6]楚恒體.全面從嚴治黨下民辦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1):43-44.
[7]葉凱貞.構建加強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J].新西部,2018(09):121+127.
[8]郭茜,朱飛,王婧.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專職化建設的實現(xiàn)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70-74.
[9]宋莉莉.民辦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對策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12):81-84.
[10]張艷霞,范軍.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高?;鶎狱h務干部隊伍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3):97-100.
[11]何宇.高職高專院校黨務干部隊伍激勵保障機制的頂層設計芻議[J].柳州師專學報,2015,30(01):116-118.
作者簡介:付霞(1983.11-),女,四川省資陽人,畢業(yè)于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現(xiàn)工作單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專長思想政治教育。
本研究為2019年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黨建研究課題成果,項目名稱為: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政策待遇保障機制研究,課題編號為:2019JKDJ063。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yè)學院 廣東廣州 51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