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有功
摘 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相同,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效率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學生進行分層,并運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運用分層教學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本文從注意事項和運用方式兩方面入手分析運用分層教學開展高中階段物理課堂教學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階段;物理課堂;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3-0066-02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物理水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難易程度,將高中物理知識劃分為不同的難度層次,同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難度的物理知識,以此能夠鍛煉并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中物理水平.教師在帶領高中學生進行物理課堂分層教學時,需要先了解分層教學的注意事項,并根據教學的注意事項制定教學計劃,以此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自信心和能力,從而才能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最終才能達到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的目的.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運用的注意事項
1.以學生為主體,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法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此才能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吸收,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并讓所有學生都提升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能力,當然,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物理水平,將學生進行分層,同時
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教師需要確定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達到明確學生主體性的目的.
2.拉近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氛圍
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拉近師生的距離,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為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打下基礎.教師不但需要教授學生教學知識,還需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并使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知識,這樣才能減輕學生參與教學的壓力,從而才能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自信心,并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講述自身的想法,以此既能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又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能提升學生表達自身想法的自信心,從而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并在教學中積極的思考.
3.注重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緊跟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這樣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進行教學,不但能為社會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才能達到為社會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的目的.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1.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物理基礎、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并將教學知識進行分層.同時為不同分層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既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能使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還能鍛煉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功》的知識前,可以為學生制定預習所學過的“功的概念”的任務.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所學過的“功的概念”出幾道題目,并將題目寫在黑板上,同時要求學生獨自在答題紙上寫下答案.在學生寫好后,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答題紙,并通過答題紙分析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預習情況.接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所學過的“功的概念”,并讓學生獨自對多媒體上的知識進行復習.在學生復習過后,教師可以再出與“功的概念”相關的題目,并讓學生獨自解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解答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分為兩個分層.在分好分層后,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上的“功的概念”進入本課教學.在教學基礎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為不同分層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對于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展現(xiàn)有“功”存在的動作.對于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展現(xiàn)出力做功的動作和相似的卻沒有“功”的動作,這樣可以培養(yǎng)并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2.制定分層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提出教學問題,并根據教學問題的簡易程度對問題進行分層,同時讓不同分層的學生解答相應的問題,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并鍛煉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的能力,從而可以為提升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的能力提供幫助.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功率》時,可以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在分好層次后,教師可以開展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向學習能力較弱層次的學生提問:“功率的定義是什么?功率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功率的基本單位有哪些?功率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并在學生回答后對學生提出表揚.接著,教師可以將功率的定義式、物理意義、基礎單位和計算公式的知識融合在一起設計教學題目.并讓學習能力一般的層次的學生獨自解題.在學習能力一般的層次學生解題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其說出解題思路.當學習能力一般的層次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后,教師可以讓其教導學習能力較弱層次的學生解題.在學習能力較弱層次的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后,教師可以對這兩個層次的學生表揚并鼓勵,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習能力一般層次的學生提問:“實際功率、額定功率、瞬間功率和平均功率這四種功率有什么關聯(lián)?又有什么不同?”,并讓其以討論的方式解答.在學習能力一般層次的學生解答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以此完善學生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將功率的定義式、物理意義、基本單位和功率計算公式結合起來出一道較難的應用題,并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層次的學生獨自解答,同時也可以讓學習能力一般的層次學生嘗試解答.在一定的解答時間后,教師可以讓解答成功的學生說出解答過程和解答思路.教師可以對解答成功的學生提出表揚,并鼓勵未解答成功的學生繼續(xù)努力.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層次學生舉例說出實際功率、額定功率、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實際作用.教師這樣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3.制定分層課后作業(yè),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因為學生的掌握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大不相同,教師在制定高中物理課后作業(yè)時,同樣需要將課后作業(yè)進行分層,并為不同分層學生制定不同的分層作業(yè),以此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物理素質和物理水平,從而才能達到使高中物理課堂分層教學成為高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學《牛頓運動定律》后,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課后作業(yè)的題目背景:“我校航模興趣團隊設計了一款新型的遙控飛行器,其質量為m=4kg,動力系統(tǒng)所具有的恒定升力是F=26N.在試飛過程中,飛行器自地面從靜止狀態(tài)沿著豎直方向升起.如果飛行器在飛行中受到阻力保持大小不變的話,且g為10m/s2.”,并在多媒體上展示與題目背景相應的畫面.接著,教師可以為物理水平較弱的分層學生布置:“第一次試飛時,飛行器在八秒時,升到四十八米高空,請問飛行器受到的阻力大小是多少?”,并為物理水平一般的分層學生布置:“第二次試飛,飛行器到六秒時發(fā)生故障失去生命,請問飛行器可升高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同時,教師可以為物理水平較強的分層學生布置:“計算,想要確保飛行器不墜落地面,飛行器從開始下落至升力恢復所需的最長時間是多少?”.在為每個分組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題的思路.在一定的思考時間后,教師可以讓不同分層學生講解解題的思路,以此可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的解題.再如,教師在對《功》制定課后作業(yè)時,可以先讓物理水平較弱的分層學生做出從地上提起物品的動作,并為其布置課后作業(yè):“從地上提起物品,提力是否有做功?在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會有同樣的結果?”.接著,教師可以讓物理水平一般的分層學生保持相同的高度拿著物品前進,同時教師可以為其布置課后作業(yè):“保持一樣的高度提著物品前進,提力是否有做功?在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會有同樣的結果?”.之后,教師可以讓物理水平較強的分層學生以站立的狀態(tài)提著物品,同時教師可以為其制定課后作業(yè):“以站立的狀態(tài)提著物品,提力是否有做功?在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會得出相同的結果?”.在布置完課后作業(y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重復作業(yè)的問題.教師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高中物理知識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并提升物理知識教學的效率.
總之,教師要了解運用分層教學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注意事項和運用方式,并根據注意事項制定教學計劃,同時根據教學計劃和運用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學習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物理水平和物理素養(yǎng),從而就能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豐偉.對高中物理分層教學策略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6(70):139.
[2]柏勇.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3):153.
[3]羅維昌.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中外交流,2018(51):200-201.
[4]范煜忠.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4):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