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會芳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閱讀與寫作相分離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且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削弱。本文從讀后活動中讀寫結合活動開展入手,淺談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推進讀寫結合,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和終身學習發(fā)展奠基。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活動;讀寫結合;運用
高中英語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閱讀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但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往往過度重視知識的傳授,對閱讀材料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充分的利用,學生在信息提取、整合分析、創(chuàng)造性實踐表達等方面存在較多欠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從讀寫結合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優(yōu)化讀后活動,實現(xiàn)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有機結合。
一、以讀寫結合為中心的讀后活動設計必要性
閱讀作為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不僅是學生語言積累的一種主要途徑,更重要的是依托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所傳遞的信息,掌握閱讀材料的語言、結構、寫作方法,這樣學生在進行閱讀實踐時,就不會僅僅停留在讀懂層面,而是會對文章整體的結構與內容進行有效的思考與借鑒,實現(xiàn)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非常重視,在課堂上拿出大量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還教會學生使用預測、跳讀、細讀等閱讀技巧來完善閱讀過程。但是過多技巧的融入使得學生對于文章本身一知半解,很難站在整體的角度上去學習與欣賞語篇,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難以有效借鑒。同時過多技巧的運用,使得閱讀活動本身變得非常分散。在寫作過程中,又不得不拿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這種模式化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利于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動性,單純遵照教師的思路來開展大量重復性訓練,又會進一步增加學習的枯燥感。比如在學習“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這篇閱讀材料時,如果通過模式化的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 以及scanning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反而會影響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削弱地震對人們的震撼。針對這一情況,以讀后活動為切入點,探索如何有效的進行讀寫結合,推進學生高效學習英語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二、高中英語讀寫結合閱讀活動的要素分析
基于讀寫結合的讀后活動,需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之上,進行續(xù)寫、改寫、仿寫。讀后活動的達成需要關注三個核心點,即:深理解、抓特征、重輸出。
第一,深理解。以深度閱讀推進文本理解,深度閱讀不是簡單的把文章讀下來,而是要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大意、基本觀點、人物特征、整體脈絡結構等深入挖掘,強化輸入活動,讓學生真正讀進去,這是閱讀讀后活動開展的一個基本前提。
第二,抓特征。學生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都是專家們經過反復的推敲所選出來的極有代表性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同的文本閱讀方式各異,閱讀側重點也各有不同。以記敘文為例,學生就要抓住其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來閱讀,而議論文則要對主論點和分論點有效提取。針對不同的文章結構,學生閱讀過程中要有一定的側重點,對這些特點的有效區(qū)分,可以為學生獨立寫作打基礎。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之上,還要能夠有效捕捉語篇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人教版必修一,unit1 的閱讀材料,Anne’s best friend通過對比的手法,充分的展示了安妮對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文章中I wonder if it is because…., There was a time when…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等優(yōu)美句子的使用也充分的展現(xiàn)了英語語言的美。再比如“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是以英語語言發(fā)展的順序介紹了英語的歷史和發(fā)展。這些獨到的寫作方法和語言特點就是學生學習并實踐應用的基礎。
第三,重輸出。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使用語言,聽、讀屬于語言的輸入,說、寫屬于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從難度上要高于語言的輸入,語言的輸出包含了更多的思維活動,學生只有對輸入的內容進行消化、整合,再加上分析取舍,才能有邏輯的進行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包括了說和寫,說又常常是寫的基礎,比如學習了“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之后,可以讓學生模仿來談論The history of Chinese, 在進一步寫出來,實現(xiàn)讀-說-寫的結合;再比如學習了“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這篇閱讀材料后,可以讓學生結合學校的“安全教育月”活動,來說、寫“First aid for drowning”。
一篇優(yōu)秀的文本首先在內容上是相互呼應的,其次在形式上表現(xiàn)在句子的銜接、段落的推進都非常具有條理性。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對語篇進行有效的分析,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閱讀的效果顯著提升,同時也能使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提升語言表達、語篇結構、邏輯關系的層次,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養(yǎng)成。
三、讀寫結合多元化輸出的運用
在學生對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語言輸出除了讀后說、讀后辯等之外,還可以從讀后改寫、仿寫、創(chuàng)寫等多個角度來展開。在推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搭建好語言的支架,比如詞匯的儲備,精彩句式的展現(xiàn),文章結構的設計,邏輯關系的體現(xiàn),關聯(lián)詞的使用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所學語言和寫作技巧,持續(xù)拔高提升。
(一)讀后活動之讀后改寫
依托閱讀讓學生開展讀后改寫活動,在進行語言輸出的同時,讀后活動的類型可以進一步豐富模式。比如,在學習完“Journey down the Mekong”之后,可以把他們騎行的所看、所做、所想改寫成一篇采訪稿并表演出來,也可以把這次騎行用第三人陳改寫為一篇小報道,在班上播報出來,這些形式都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稱改寫是一種比較基礎的改寫方式,它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提取文章大意,結合文章的標題及表達方式,靈活進行內容的轉化和加工。如可以用第一人稱從李方或者胡錦的角度來談論自己在“A sad love story”中的感受;學習完“Marty’s story”之后,可以讓學生以第三人稱來改寫,報道Marty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有層次的輸出,從而使整個文本表達更加自然流暢。
(二)讀后活動之讀后仿寫
讀后仿寫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的語言素材,同時也可以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幫助學生更好的從詞匯、句式表達等方面有效提煉,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獲得突破性發(fā)展,學生自身對文本在情感、思維、文化等方面的理解也能夠進一步加深。仿寫活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
其一,內容仿寫。內容仿寫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思維習慣,其中句式仿寫是最常見的一種。句式仿寫不僅囊括了詞匯、語法等層面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更加靈活的表達方式,尤其是一些長句、連詞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的表達更加出彩。在句式仿寫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個性化輸出,讓學生們分別挑選一些優(yōu)美句型,在小組內仿寫,然后在交流互動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的仿寫技巧變得更加嫻熟。比如學習完必修一第一單元的閱讀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仿寫自己一次難忘的經歷,可以是軍訓,也可以是對疫情期間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描寫,并強調學生使用句型:There was a time when… It’s no pleasure doing…等句型。
其二,結構仿寫。結構仿寫的開展,一方面可以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奠定堅實基礎,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語篇時會產生較強的代入感,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對于語篇結構的把握更加牢固,并學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結構仿寫對于學生的寫作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它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更有條理性,在表達過程中可以更加貼近英語思維方式。比如在學習了“Women of achievements”、“Nelson Mandela”和“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之后仿寫人物介紹,在學習了“The true north”、“The city of London”以及“Peru”之后仿寫介紹某個地點,在學習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A visit to the Zhoukoudian caves”之后仿寫記錄某一次活動或者記錄一次事件。這樣循序漸進的仿寫,學生表達的是與自己生活比較貼近的話題,他們的表達意識會更強。同時,在仿寫、對比、討論、修正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文章技巧的把握可以更加嫻熟,信息提取處理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增強,對英語的各種不同文體的結構和寫作特點、語言特征也能更好的掌握,為學生以后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讀后活動之讀后創(chuàng)編
讀后創(chuàng)編是在對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改寫或自由寫作。這類活動相對而言難度更高,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這類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語言思維得到廣泛拓展。讀后創(chuàng)編放開了語法、句式、基本結構等對學生能力的限制,可發(fā)揮的面變得更加廣泛,是學生獨立寫作的一種重要訓練形式。在學習了“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以及“Computer”這兩個單元之后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設想,或許我們可以收獲很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
結語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積累語言素材,了解不同文化,掌握不同文體的重要途徑,寫作是學生語言掌握情況以及運用語言表達觀點和情感的方式,它包含了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多方面因素,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讀寫結合,分層次的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加強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保證,教學中需要長期持續(xù)的引導和訓練,以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思維和文化意識,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陶常娥. 例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后活動的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4.
[2]王欣. 高中英語讀寫課有效"讀后活動"設計探索[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12):49,55.
[3]岑璐. 例談高中英語讀寫課教學中詞匯處理的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 2015(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