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1901年9月7日(光緒二十七年、辛丑),清政府于北京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簽訂“北京議定書”,亦稱“辛丑各國和約”,亦即史稱“辛丑條約”。
從義和團運動,到清廷借助義和團運動,向各國開戰(zhàn),到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再到辛丑條約的簽訂,進入20世紀的中國,真正徹底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步。
此前的中國,自1840年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及至此后,也通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想依靠洋務運動讓中國走出積貧積弱??呻S著甲午海戰(zhàn)失敗、戊戌變法夭折、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清廷的復興夢想徹底破滅,之后只是茍延殘喘……
1900年,梁啟超寫下《二十世紀太平洋歌》,認為“地球上文明古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這四個文明古國中,文化沒有中斷過的唯有中國。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后,中華文化卻是面臨斷絕之憂。
當時的世界,中華文明所面對的,亦是文明的競逐。奧斯曼土耳其當時與中國一樣,淪為半殖民地,類似的還有伊朗、緬甸、泰國……
列強環(huán)伺,中國該往何處去?
兩個甲子以后,文明的競逐,是否找到了更平等而多元的方式?當中國有信心發(fā)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吁的時候,回首由辛丑條約至今的120年,應該找到面向未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