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
小時候聽得最多的兩個字是“聽話”。在家里要聽家長的話,出去串門要聽叔叔阿姨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闖了禍,頂了嘴,大人最常說的就是“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似乎小時候最大的美德便是聽話。大人說的一切“語重心長”的話,都要聽,聽了才是乖孩子、好學生,否則便是“淘氣包”“差生”,長大后不會有出息?,F(xiàn)在我們長大了,這樣的話雖然不再經(jīng)常聽到,但總有不少這樣那樣無形的條條框框在束縛著我們,其作用不亞于“聽話”。
我不禁要問,我們?yōu)槭裁匆犜?,不聽又會怎樣?難道真的會一事無成?的確,家長、老師比我們多經(jīng)歷了幾十個春秋,生活閱歷比我們豐富,對事情的看法也比我們成熟,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時代在變化在發(fā)展,我們在長大,我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長輩卻在變老,甚至有些長輩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走著老路子,秉持舊觀念,所想所思所作所為都與時代格格格不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必須“聽話”嗎?況且,“聽話”意味著無條件服從,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意志和思考。試想一個從小到大聽大人話而不動腦思考的所謂“乖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是別人的,腦子里裝的全是別人的東西,這樣的人,怎么能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呢?倘若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乖孩子”,社會如何進步,人類怎么能夠發(fā)展?
所以對于“聽話”要辯證地看,該聽的要聽,不該聽的要拒絕,要有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要有自己的個性。應該沖破條條框框的約束,獨立思考。對知識也是一樣,不要盲目相信,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質(zhì)疑精神。如果人人都盲從前人,哪里會有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如果都對前人的研究深信不疑,就不會有哥白尼發(fā)展“日心說”,寫出《天體運行論》一書;更不會有布魯諾為真理獻身的千古美談,估計我們現(xiàn)在還無法實現(xiàn)天文學的突破,還陷在“地心說”的窠臼里,更別提神舟飛天,探索宇宙奧秘了。反過來說,如果不聽話便會一事無成,那么怎么解釋輟學的比爾·蓋茨創(chuàng)建了微軟帝國?古人說“學貴有疑”,說白了,其實就是鼓勵人們“不聽話”。
而且,不聽話不等于不尊重長輩,相反,正因為尊重長輩,我們才要對他們的話進行思考;也正因為尊重知識,我們才要深入研究——只有自己辨別、理解,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才能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才是對長輩、老師最好的尊重。
(指導教師? 胡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