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高林
新課改要求教師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開展教學工作,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關(guān)注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xiàn)表達自我的重要載體。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不斷充實自己,以寫出好文章。層遞式教學模式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積累豐富的素材,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新課改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應教學相長,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是,很多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沒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布置作文任務時主要以命題作文為主,導致學生逐漸對寫作失去了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惡心理,這對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非常不利。
2.教學觀念陳舊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控能力不強。很多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秩序,常常以嚴肅或嚴厲的態(tài)度示人,導致學生很拘謹,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或者傳授死板的作文知識,學生感受不到作文學習的有趣,自然不愛寫作。很多教師讓學生背誦范文或者好詞好句,以便仿寫,殊不知學生沒有體會到寫作的內(nèi)蘊,只懂其皮毛,寫作時不會加工整理,直接照搬照抄,寫作效果不理想。教師講解得事無巨細,但學生掌握不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不會準確地表達,抓不到寫作的重點,作文沒感情無邏輯,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有的教師布置完寫作任務,學生完成后,讓他們自改或互改,然后選出范文當眾展示,讓學生學習和借鑒,甚至還提出背誦要求,但對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是否規(guī)范則不重視,也沒有總結(jié)和歸納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導致評價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短時間內(nèi),這種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評語翻來覆去就那幾句,漸漸對評價失去了興趣,這種方法就徹底失效了。
二、層遞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提升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
在層遞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加強對字、詞的指導。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字詞的意思,寫作時才能準確地表達觀點和見解。研究表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大多擁有豐富的詞匯量,教師講授寫作方法后,這些學生能迅速理解,熟練地將這些寫作方法運用到作文中,可以提升作文水平。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先要提高教學能力,想辦法充實學生的詞匯量,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字詞句。
2.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學生具有了基本的辨字組詞造句能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著重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當前,很多學生生搬硬套范文,作文沒有真情實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寫進作文中,避免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問題。
比如,教師可以日記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和記錄身邊的事,不限題材和體裁,只要是親身感受就可以。比如,第一次做飯、第一次去海洋館、陪奶奶看病等。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還提升了寫作能力。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進而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文章。
3.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
在遞進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閱讀量,收集更多的見聞,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比如,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千零一夜》,可以做讀書筆記,記錄自己閱讀時的感受,以便寫進作文中。
總而言之,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進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