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
小學階段是知識獲取的初級階段,多數(shù)小學生具有濃郁的好奇心且對探索世界具有極強的欲望。在此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應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并與其建立和諧的溝通與交流關系,為后續(xù)的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打好基礎。圍繞構建學生與班主任間的和諧關系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管理理念
現(xiàn)階段,班主任崗位主要由學校安排,這意味著班主任普遍不具有較強的工作積極性,這會影響后續(xù)的班級管理工作質量。因此,校領導應充分考慮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與責任心,合理安排各班班主任,確保其可以始終秉持耐心的態(tài)度處理學生的各項問題。同時,在班級管理活動進程中,小學班主任應積極建立并完善分級管理制度,調整陳舊、老套的班級管理行為,耐心對待小學生,緩解小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同時,班主任應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班會實踐活動,圍繞趣味的主題共同探討,潛移默化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班主任應明確班級管理紀律,即告知學生應當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舉止,使其在輕松環(huán)境中也能夠嚴格要求自我。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會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錯誤;在面對學生錯誤時,教師應冷靜分析,一視同仁,不可偏袒某一方。比如,教師應引導學生訴說事情的發(fā)展經過,引導其反思自身錯誤,不可對學生大聲呵斥,避免對其自尊心造成傷害。相應地,教師應在私下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從多個維度開導學生,使其可以反思自身錯誤并找尋改正辦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優(yōu)化獎懲機制,對于優(yōu)秀學生或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應予以強烈,使其能夠發(fā)揚自身優(yōu)點。對于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教師也可給予適當懲罰,推動其找尋改正辦法,進而持續(xù)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簡單而言,班主任應依托制度規(guī)范,對學生的各項行為進行約束,強化班級內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正面的班主任形象
除家長以外,班主任是學生日常接觸較為密切的因子;這也意味著,教師的言談舉止會給予學生深遠影響。因此,教師應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注意日常行為舉止,為學生做好榜樣。比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或班會進程中,教師不能說臟話,也不可表露出負面的行為習慣,更不可呵斥或辱罵學生,避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師生間的和諧關系有助于班主任把控班級管理方向,班主任應深刻認知自身對于學生進步與發(fā)展的關鍵作用,盡可能減少雙方之間的隔閡?;诖?,班主任需要做好分內事,完成既定的教學與管理任務,引導學生逐漸適應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為進一步增強班級管理效果,教師應注重樹立班主任形象,嚴格管理自身,為學生傳遞出親切、和藹、友善的正面形象。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時,應調節(jié)情緒并傳遞出正面的教育信號,優(yōu)化學生的言行舉止,使其逐漸形成正確的交流與行為習慣。
三、強化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小學生普遍具有極強的個性。在小學教學進程中,個性培養(yǎng)有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進步與發(fā)展。在師生間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對班內學生的差異性予以包容理解,為其留足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同時,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的自身特長;通過將班級管理與個性培養(yǎng)相融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班級內部營造各盡其能的教育氛圍,進而強化教學水準與班級管理質量。在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進程中,班主任應持續(xù)增進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向學生敞開自身的心扉,使其可以積極地分享學習體會。若班主任與學生間具有融洽、和諧、平等的交流關系,則可不斷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強化師生間的信任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同時,當學生在成長與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也應運用溫和、友善的語氣與其溝通,了解其情感狀態(tài),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力度。
綜上所述,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對于小學班級管理的重要性,通過明確管理理念,樹立正面的班主任形象,強化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有助于啟蒙學生思想,強化其學習素養(yǎng),保障其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