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完善與研究實踐

      2021-09-14 02:30張?zhí)靷?/span>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法

      提 要 國家語言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依據客觀數(shù)據,運用多指標綜合評價分析方法,將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中的管理能力、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開發(fā)能力、拓展能力5個一級指標進一步完善為12個二級指標和26個三級指標,將世界各國國家語言能力的差異以量化形式直觀呈現(xiàn);據此體系進行數(shù)據分析,發(fā)現(xiàn)國家語言能力與國家經濟實力緊密相連,世界各國的國家語言能力形成了呈金字塔形分布的3個層級,美國、中國和英國占據塔尖;5個一級指標中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拓展能力對整體國家語言能力影響更大;而中國在語言研究、語言教育、語言產業(yè)和學術話語方面還需繼續(xù)努力,以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關鍵詞 國家語言能力;語言政策;指數(shù)體系;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H0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1014(2021)05-0012-13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501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Zhang Tianwei

      Abstract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and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To evaluate the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of a country,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ree-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veloped with reference to objective data and a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pproach.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5 first-level abilities, 12 second-level abilities, and 26 third-level specifications, whereby the first-level indexes, including management ability, control ability, cre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expansion ability, perform paramount roles. Using these indicators, the language capaci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can be quantified and compared. With further data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concerning the system,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anguage capacity of a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economic strength. The values of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in the individual countries over the world form a pyramid structur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ccupying the top. Among the five first-level indexes, the control ability, creation ability and expansion ability have greater impacts on the overall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of a country. When it comes to the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of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in aspects such as language research,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industry, and academic discourse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overall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Keywords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language policy; index syste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一、引 言

      國家語言能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它與國家語言實力、國民語言能力以及公民個人語言能力既有所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美國學者Brecht & Walton(1993)最早提出國家語言能力這一概念,將其定義為“國家應對特定語言需求的能力”;此后,Brecht & Rivers(2000,2005,2012)陸續(xù)闡釋和完善了這一觀點。國內李宇明(2011)、文秋芳等(2011)、趙世舉(2015)、魏暉(2015)等也從不同角度對國家語言能力的定義和理論框架進行了討論。國內外一些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從理論建構、宏觀思考、分項能力、具體項目和國別區(qū)域等不同維度進行了研究,詳見文秋芳、張?zhí)靷ィ?018),文秋芳(2019)的述評。

      雖然學者們對國家語言能力進行了多方面的闡釋和分析,但現(xiàn)有成果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多偏重于宏觀理論分析和整體描述,缺少對國家語言能力各分項的微觀化、量化研究。文秋芳(2016)雖然構建了國家語言能力的評價指標,但沒有進一步進行量化分析。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了“全球治理視域下國家語言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但還未見到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二是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對不同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進行量化比較研究,而在全球競爭由經濟、軍事競爭轉移到包括文化、話語權等在內的綜合國力競爭的背景下,如何評價國家語言能力的建設成效,提高建設效率,提升建設效果,找出中國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總體差距以及比較各分項能力的長短,制定一套科學的、動態(tài)的、行之有效的國家語言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為此,我們采取多指標綜合評價分析方法,搜集各方面數(shù)據,力圖構建一個可對世界各國國家語言能力進行分析評價的量化指數(shù)體系,其核心是統(tǒng)計指數(shù)的構建。指數(shù)是統(tǒng)計學概念,是一個反映社會現(xiàn)象綜合變動情況的相對數(shù),其實質是測定多項內容,表現(xiàn)形式為動態(tài)相對數(shù)。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構建是針對國家語言能力這一研究對象,建立一個動態(tài)測評的指標體系,利用具體的統(tǒng)計方法,對搜集的數(shù)據資料進行整理,將多項指標比較分析,整合形成一個概括性的指數(shù),將不同國家語言能力具體量化,并根據反饋數(shù)據進行校正修改,最終形成一個結構合理、真實可信、動態(tài)更新的國家語言能力綜合評價體系。

      二、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構建和完善的理論依據

      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是圍繞“國家語言能力”這一核心概念展開的。國家語言能力指“在政府層面,國家運用語言處理一切與國家利益相關事務的能力”(文秋芳2019),它與國家語言實力、國民語言能力、公民個人語言能力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實施主體、處置對象、應用領域、戰(zhàn)略目標、研究重點等方面。因此,本文依據文秋芳、張?zhí)靷ィ?018),文秋芳(2019)的前期研究,將國家語言能力重新定義為:國家圍繞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國家需求、國家意識等維度,運用語言及其各種手段,處理一切相關事務的能力。文秋芳(2016)構建了國家語言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將國家語言能力分為5個一級指標:管理能力、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開發(fā)能力和拓展能力。本研究以此為基礎,結合實際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了完善,添加了二級和三級指標。具體來說,本研究共構建了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見表1)。

      國家語言管理能力指國家對涉及戰(zhàn)略利益的語言事務進行管理的能力,包括4個二級指標:組織力、規(guī)劃力、執(zhí)行力和應急力。組織力指語言文字管理機構和智庫的布局及其任務的合理性,在指數(shù)體系構建中,有2個三級指標:一是有無語言文字管理機構,二是語言文字相關智庫機構排名。規(guī)劃力指對語言文字未來需求的預判以及制訂應對方案的計劃性,包括4個三級指標,即有無國家層面語言文字事業(yè)規(guī)劃、有無國家層面教育規(guī)劃、有無語言文字法律法規(guī)、有無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規(guī)劃。執(zhí)行力指落實規(guī)劃的速度和效率,以及通過何種手段促進規(guī)劃的實施,以是否設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測試這個三級指標來衡量。應急力指處理海內外突發(fā)事件的語言能力,其三級指標為應急語言服務的可獲得性。

      國家語言掌控能力指國家對語言人才資源的掌控能力,包括通曉力和支配力2個二級指標。通曉力指國家對所擁有語言資源的種類和質量的熟悉程度,具體包括有無語言普查數(shù)據、國家開設語種專業(yè)的數(shù)量2個三級指標。支配力指調用語言資源服務國家需求的速度和準確性,具體包括語言服務社團開設的數(shù)量、各語種語言人才儲備情況和全球主要語言可提供性3個三級指標。

      國家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指國家對語言人才資源的培養(yǎng)和教育能力,包括實踐力和科學力2個二級指標。實踐力指落實培養(yǎng)國家短缺語言人才計劃的能力,體現(xiàn)在開設語種教學的高校數(shù)量和水平這個三級指標上??茖W力指培養(yǎng)短缺語言人才的有效能力,體現(xiàn)在語言學研究能力排名這個三級指標上。

      國家語言開發(fā)能力指國家對語言技術的開發(fā)能力,包括機器翻譯力和信息挖掘力2個二級指標。機器翻譯力指運用機器翻譯語言的速度和質量,我們以國際機器翻譯大賽(WMT)的個案研究為三級指標進行量化。信息挖掘力指挖掘公開情報的自動化程度和準確性,用信息檢索能力和語音、語種識別能力的典型個案2個三級指標來衡量。

      國家語言拓展能力指國家對通用語言國際影響的拓展能力,包括影響力和傳播力2個二級指標。影響力指國家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中使用的廣度和深度,具體包括該國官方語言是否聯(lián)合國大會官方語言、是否二十國集團(G20)成員的官方語言、是否主要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有無國家通用語言國際傳播機構、國家通用語言國際傳播機構在全球布局的國家數(shù)量和機構數(shù)量6個三級指標。傳播力指國家通用語言創(chuàng)造和推廣新知識的能力,包括國家通用語言在SCIE、SSCI和A&HCI中使用的比率、占比和排名,有無國家通用語言的語言文字國際標準2個三級指標。

      由于指標的選擇關系到整個指數(shù)體系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且國家語言能力的理論建構尚無公認標準,因此本研究在確認指標時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中的德爾菲法,通過與此方面的專家進行反復訪談和函件調查,確立每個分項能力具體對應的二、三級指標。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指標是我們依據已有的國家語言能力理論研究進行構建的,反映的是目前我們所認識到的國家語言能力的各個維度。而國家語言能力這一概念與社會政治經濟現(xiàn)實、國際國內形勢密切相關,其內涵肯定會不斷發(fā)展變化。因此,我們的指標體系和指數(shù)體系構建也不會一勞永逸,將在后續(xù)研究中不斷根據現(xiàn)實進行調整,以盡可能科學、全面地體現(xiàn)世界各國國家語言能力的動態(tài)變化和發(fā)展。

      三、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構建和完善的具體過程

      (一)數(shù)據搜集

      進行指標體系構建,數(shù)據是基礎和關鍵。本研究的數(shù)據收集遵循如下原則:權威性、可驗證性、可操作性、動態(tài)性。權威性和可驗證性指數(shù)據來源基本為國家、國際組織或公共組織的官網數(shù)據和公開數(shù)據,如國家層面的語言政策規(guī)劃、國家法律法規(guī)等均從各國官網查詢得出并附有具體查詢網址??刹僮餍灾副狙芯康臄?shù)據均可收集、可復制、可驗證。而一些構想中的二級或三級指標,數(shù)據很難量化和收集,因此暫時不納入本指數(shù)體系的計算范圍內,如原構想中的言語治療和語言康復指標,因難以收集世界范圍內的公開數(shù)據而被刪除。動態(tài)性指本數(shù)據的收集均有公開、可靠的信源并可以動態(tài)更新,有利于后續(xù)研究,如各國語言文化傳播機構的數(shù)量、語言產業(yè)中語言服務社團的數(shù)量都可以根據數(shù)據來源持續(xù)更新。

      我們通過各種方法,從不同渠道收集數(shù)據,力求客觀公正地展現(xiàn)國家語言能力的各個方面。首先,研究根據聯(lián)合國官方網站所列成員國,選定我們的研究對象為193個具體國家;然后,通過查詢各國政府官網,各種數(shù)據資料,得出這193個國家在不同指標方面的分值。具體數(shù)據來源如表1所示。

      國家語言管理能力包括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有無語言文字管理機構這一指標的數(shù)據主要通過查閱各國政府的官方網站,找出各國語言文字的專門管理機構或歸屬部門來衡量,如法國境內語言總司、美國國防語言與國家安全教育辦公室、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等專門機構,也有部分國家將其歸屬于教育部、科技部等。語言文字智庫機構的排名采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計劃”(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研究機構編寫的《2020年度全球智庫報告》(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作為參考數(shù)據?!?020年度全球智庫報告》統(tǒng)計列出了全球11 175家智庫,并按總體排名、大洲、主題等方式分類排序。本指標采用其中與語言文字相關的教育政策和國際關系智庫作為數(shù)據收集指標,這些智庫的相關研究內容都包括語言文字內容,如《2020年教育政策領先智庫》(2020 Top Education Policy Think Tanks)和《2020年外交政策和國際事務領先智庫》(2020 Top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ink Tanks)。研究統(tǒng)計了各國在上面兩個榜單中的上榜機構數(shù)量,并根據機構排名高低,賦予分值。規(guī)劃力中的4個三級指標的數(shù)據,主要通過在政府網站上檢索而得。如有無國家層面語言文字事業(yè)規(guī)劃,中國有《國家語言文字事業(y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美國有《國防語言變革路線圖》《國防部語言技能、區(qū)域知識、文化能力戰(zhàn)略規(guī)劃:2011~2016》等國家層面的語言文字事業(yè)規(guī)劃。國外教育規(guī)劃中通常包括語言文字部分,如印度《國家教育政策2020》,因此本研究在材料中收集了包含語言文字內容的國別教育政策文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guī)既包括專門的語言文字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也包括憲法或其他法律中涉及的語言文字部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保護和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能夠促進語言生態(tài)和諧,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因此本研究將少數(shù)民族語言規(guī)劃也納入規(guī)劃力中,如《歐洲區(qū)域或少數(shù)民族語言憲章》(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等。根據實際數(shù)據收集情況,本研究將有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測試作為執(zhí)行力的量化指標,如雅思、托福、普通話水平測試、漢語水平考試等都是各國執(zhí)行力的體現(xiàn)。應急力指國家對海內外突發(fā)事件的語言處置力,即應急語言服務的可獲取性,主要統(tǒng)計能夠提供應急語言服務的國家,如美國有國家語言服務團、土耳其有災害應急語言服務項目,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語通》《疫情防控“簡明漢語”》等應急語言服務。

      國家語言掌控能力中通曉力的數(shù)據收集主要有2個維度:一是有無語言普查數(shù)據,主要依據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司的公開數(shù)據,目前有86個國家和地區(qū)向聯(lián)合國上報了通過人口普查獲得的語言數(shù)據;二是國家開設語種專業(yè)的數(shù)量,如美國開設了310種語種教學(Looney & Lusin 2019),中國開設了101種外語語種教學。支配力的數(shù)據收集主要有3個維度:一是語言服務社團開設的數(shù)量,語言服務社團的量化研究主要采用了CSA的研究結果進行再分析。在語言領域,CSA提供全球最佳語言服務商排名。2020年,CSA對589家語言服務商進行了比較和排名,通過對各公司的財務、市場、公司總人數(shù)、業(yè)績等數(shù)據的比較,形成了地區(qū)排名和整個行業(yè)的大排名。二是各語種語言人才儲備情況,主要指世界各國開設外語翻譯專業(yè)的高校數(shù)量。三是全球主要語言的可提供性,該指標考察全球30種主要語言的可提供數(shù)量。

      國家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即國家語言教育能力,它的2個三級指標——開設語種教學的高校數(shù)量和水平、語言學研究能力排名分別依據的是QS關于現(xiàn)代語言和語言學的高校排名,并歸屬于國別統(tǒng)計。

      國家語言技術開發(fā)能力包括機器翻譯力和信息挖掘力2個二級指標。在機器翻譯力中,本指標體系收集機器翻譯領域重要國際交流賽事的相關數(shù)據,并對結果進行排名和分析。其中典型個案代表以2020年國際機器翻譯大賽的數(shù)據為基礎,該賽事是全球學術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機器翻譯比賽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頂尖院校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較量舞臺。在信息挖掘力中,信息檢索能力數(shù)據以2020國際音頻信息檢索大賽的結果和排名為個案,對各國的信息檢索能力做出評價。語音和語種識別是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極具競爭性的新興產業(yè)。做好語音和語種識別也是一個國家具備良好的信息挖掘力的體現(xiàn)。語音相關評測的種類很多,目前國際上在此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高端賽事有國際語音識別大賽、國際語音合成大會(Blizzard Challenge),以及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舉辦的說話人識別評測(SRE)等。由于國際語音合成大會是沒有官方成績排名的交流大會,因此本指標體系選擇以國際語音識別大賽和說話人識別評測2020年度的比賽結果為參考來衡量各國的語音和語種識別能力。

      國家語言拓展能力中影響力的數(shù)據收集包括對各國語言在主要國際組織中使用情況的考察。如聯(lián)合國大會的6種工作語言,即漢、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語,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G20成員都是工業(yè)化的發(fā)達國家或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是否G20成員的官方語言也納入數(shù)據收集范圍。影響力還體現(xiàn)在國際組織的語言使用中,如果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這些主要國際組織所使用的官方或工作語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該國語言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如中文正式成為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官方語言,表明中文的國際影響力持續(xù)擴大,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本研究主要依據國際組織年鑒在線數(shù)據庫所發(fā)布的語言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類量化分析。有無國家通用語言國際傳播機構、國家通用語言國際傳播機構在全球布局的國家數(shù)量和機構數(shù)量也是影響力的重要衡量指標,本研究依據世界上主要語言傳播機構的官網和年報的動態(tài)信息,對上述數(shù)據進行了量化統(tǒng)計,這些主要的語言文化傳播機構包括孔子學院、歌德學院、法語聯(lián)盟、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塞萬提斯學院、卡蒙斯學院、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世宗學堂等。國家語言拓展能力中傳播力的第一個三級指標是國家通用語言在SCIE、SSCI和A&HCI中使用的比率、占比和排名,主要依據Web of Science數(shù)據庫進行檢索分析;傳播力的第二個三級指標是有無國家通用語言的語言文字國際標準,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成員國官網及相關數(shù)據來考察,如中國有國際標準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表明中文在這方面的傳播力較高。

      (二)指數(shù)構建方法

      在評價指標確立以及具體數(shù)據采集完成后,各指標的權重問題是影響評價結果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內外綜合評價研究中所用到的賦權方法主要可分為定性的主觀賦權法和定量的客觀賦權法。主觀賦權法是指專業(yè)的研究人員依靠自身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其主觀判斷確定指標,對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單,在對復雜的概念進行評定時可以集思廣益,結合專家的建議從多角度考慮各種因素,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然而,人為的主觀判斷在某些情況下與客觀事實存在偏差。主觀賦權法對專家的能力要求較高,不同專家對評價指標認識的不完全一致可能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并且收集專家觀點所耗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較高。主觀賦權法主要以德爾菲法為代表,包括選擇專家、設計問卷調查、循環(huán)調查和統(tǒng)計量化等步驟,此外主觀賦權法還包括層次分析法等??陀^賦權法是指從原始數(shù)據出發(fā),從樣本中提取信息,通過一定的數(shù)學方法來計算權重。其優(yōu)點在于其分析過程完全基于客觀數(shù)據,有較強的統(tǒng)計學理論依據,可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結果偏差,能反映出眾多評價指標真實信息含量差異??陀^分析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等。

      根據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本研究在確定指標體系時,主要采取主觀的德爾菲法;在進行指標權重計算時,主要采取客觀的定量評價方法。研究以量化評價為基礎,通過可獲得和可核查的數(shù)據資料,采用客觀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計算權重,經過具體核算和檢驗,最終得出一個能有效區(qū)分各測評對象國國家語言能力的客觀可靠的指數(shù)體系。

      (三)指數(shù)構建過程

      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構建的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數(shù)據處理

      在進行指數(shù)計算之前,我們需要將原始的指標數(shù)據進行標準化和正向/負向處理。在多指標評價體系中,由于各指標具有不同量綱和不同數(shù)量級,無法放在一起直接比較,因此通過標準化處理,將各指標值轉換到同一個數(shù)量級別上,從而在保證數(shù)據之間可比性的同時方便后續(xù)的計算和分析。如本研究中有些指標通過賦分“1”和“0”表示其工作的有無,有的指標按照具體成績進行數(shù)值計算,分值是0~1之間的小數(shù),因此,計算之前,我們需要將其統(tǒng)一轉化為標準化數(shù)值。數(shù)據的正向/負向處理指通過對與指數(shù)呈反向變動的指標進行負向處理,以確保在計算指數(shù)時所有指標都正向相關,但本指數(shù)所用數(shù)據均為正相關(即數(shù)據數(shù)值越大,對指數(shù)的正向變動影響越大),因此未進行負向處理。

      2.檢驗現(xiàn)有數(shù)據是否適用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國內外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多元統(tǒng)計綜合評價分析方法,但并非對所有的數(shù)據分析都適用,只有各指標(變量)之間線性相關,才可通過檢驗。因此,我們將各指標數(shù)據通過計算進行檢驗。以掌控能力中的支配力為例,首先查看本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支配力的三級指標包括語言服務社團開設的數(shù)量、各語種語言人才儲備情況、全球主要語言可提供性,它們的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6,表明各變量之間存在較好的線性相關性。然后,我們將變量進行KMO檢驗,比較變量間的簡單相關系數(shù)和偏相關系數(shù),得到的KMO值為0.723,表明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強。最后,我們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Bartletts球狀檢驗,其p值為0。以上檢驗結果表明,該數(shù)據適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分析。

      3.提取主成分

      接下來,我們在通過檢驗的數(shù)據中提取盡可能少的主成分,并使提取的主成分包含盡可能多的信息(數(shù)據變異解釋力)。一般來說,有3種提取主成分的判斷方法:(1)在因子分析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數(shù);(2)提取解釋總方差比例大于80%的數(shù);(3)以碎石圖中趨緩的主成分點為轉折點,提取之前的點作為主成分。本研究提取滿足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為主成分,如在對規(guī)劃力包含的三級指標做因子分析時,提取特征值為2.105的數(shù)作為主成分。此外,結果顯示,本研究各指標提取的主成分在碎石圖中均位于趨緩的轉折點,并且大部分滿足解釋總方差比例大于80%。

      4.計算權重

      最后,我們根據以上數(shù)據計算主成分的權重。之所以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賦權,其原理在于各個指標的權重可以借助于各主成分的權重(方差解釋率占比)和各指標與主成分的相關性計算得出。簡言之,主成分分析法是根據各個指標的信息含量賦權的:若一個指標的方差解釋率越高,則信息含量越高,進而賦予的權重越高。所以,本研究采取一級指標非等權重的方式計算最終結果,以盡可能反映各個指標的實際信息含量,使指數(shù)體系更加科學有效。以管理能力中的組織力為例,通過以上步驟,我們最終得出管理能力的權重是18.845%,組織力是28.473%,有無語言文字管理機構和語言文字智庫機構排名各占比50%。表2為經過計算后的國家語言能力各級指標權重比例。從權重數(shù)據來看,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拓展能力的權重都超過了21%,對總體的國家語言能力影響較大。這幾種能力具體對應著國家語言資源、語言教育、語言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

      (四)指數(shù)體系結果

      經過以上構建過程,我們得出了數(shù)據標準化處理后的193個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表3列出了世界排名前20名和后20名的國家。

      從排名情況來看,各個國家的語言能力并不相同。美國、中國和英國居于第一集團行列,他們的語言能力指數(shù)得分都大于0.5,美國更是達到了0.855,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排名第二,得分0.767,雖然和美國還有一定差距,但比其他國家仍然超出不少。德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的得分在0.2~0.5之間,這些國家共40個,屬于第二集團。其余150個國家,大多數(shù)是第三世界國家,得分都在0.2以下,這是國家語言能力的第三集團。從3個集團的劃分可以看出國家語言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也呈現(xiàn)金字塔式的分布(如圖1所示)。

      四、世界各國國家語言能力分析

      本研究采用統(tǒng)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對世界上193個國家的各項數(shù)據進行分析,得出了國家語言能力排名總表。但本研究不是為了建構指數(shù)體系而建構,而是要通過這個體系,將國家語言能力這一概念以數(shù)據化形式直觀呈現(xiàn),并從數(shù)據中找出對我國國家語言能力提升有實際幫助的具體措施和建議。因此,我們對指數(shù)體系的各項數(shù)據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希望助力我國的語言文字工作。

      (一)國家語言能力與國家經濟實力緊密相連

      不同國家的語言能力與自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很大的關系。在第一集團的3個國家里,美國和中國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而英國得益于英語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得分也達到了0.57。第二集團的40個國家大部分是發(fā)達國家,GDP總量和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上均處于前列。而第三集團的150個國家,大多經濟不夠發(fā)達,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國家的語言規(guī)劃和不同類別語言能力的提升,國家語言能力也相對較差。

      從地域分布來看,歐洲國家的語言能力普遍較強,非洲國家的語言能力整體偏弱。在排名前50的國家中,歐洲國家占了27個,超過半數(shù),非洲國家只有2個;在排名后50的國家中,非洲國家有26個,而歐洲只有2個。歐洲和非洲的國家數(shù)量都很多,但是其各自語言能力差別很大。除了歐洲整體經濟發(fā)達這一因素之外,還與其國家歷史有關。非洲大部分國家是在二戰(zhàn)之后世界范圍內的民族解放運動和國家獨立運動中才獨立的,之前它們大多處于歐美國家的殖民之下,本身的語言和文化遭受了嚴重的破壞,而獨立之后的語言自主并不能完全實現(xiàn),因而國家語言能力難以提升。

      從語種分布來看,以印歐語系語言為主的國家,其語言能力偏強。印歐語系包含了400多種語言,其中既有英語、法語等世界范圍內有強大影響力的語種,也有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等非通用語種。它是當代世界分布區(qū)域最廣的一個語系,使用者幾乎遍及整個歐洲、美洲、大洋洲,還有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qū)。從15世紀開始,隨著歐洲殖民勢力不斷擴張,歐洲語言陸續(xù)傳播到世界其他許多地區(qū),這是印歐語系分布如此之廣的直接原因。在三四個世紀的殖民侵略過程中,被征服地的語言文化往往受到嚴重破壞,只能接受殖民者所帶來的語言,因此,以印歐語系語言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其語言能力在世界范圍內整體上處于領先狀態(tài)。可見,要提高一個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首先要保證自身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重視本國語言的使用、保護、推廣。

      (二)中國的國家語言能力尚存許多短板

      中國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為0.767,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從整體指數(shù)來看,中國國家語言能力與中國的綜合國力基本匹配。但是分析各分項能力的數(shù)據,可發(fā)現(xiàn)中國和美國、英國這兩個以英語為主導語言的國家相比,還有不少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在語言研究、語言教育、語言產業(yè)和學術話語方面加強建設。

      中國相比于美國、英國的優(yōu)勢在于語言人才的儲備、語言技術競賽的名次和國際中文教育傳播機構的數(shù)量。這些優(yōu)勢有的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如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少數(shù)民族語言、跨境語言資源豐富的國家,而且,中國從晚清提倡“睜眼看世界”以來,就非常重視外語教育,因而語言人才的儲備量很大,目前要繼續(xù)提升的是非通用語人才、高端語言人才的培養(yǎng);有的是由于中國政府和社會對語言教育的重視而形成的,如語言技術競賽,中國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過程中,努力創(chuàng)新,攻克技術堡壘,因而在國際相關賽事中成績名列前茅。這些優(yōu)勢既有助于提升中國國家語言能力,更是中國占領信息技術高地、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持續(xù)加強。

      但從進一步加強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角度來看,中國要提高自身的國家語言能力,在語言研究、語言教育、語言產業(yè)、語言傳播方面還需要持續(xù)追趕。語言研究和語言教育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這一方面美國和英國排名世界前2名,中國排第3。美國國力強大,其國家主導語言也在世界范圍內普遍使用,境內又由于移民眾多而擁有豐富的多語種資源,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美英兩國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確保了其語言研究、語言教育能力在世界上遙遙領先。2020年QS語言學高校排名前10名中,美國占了7所,其余3所是英國高校。中國排名最高的北京大學只在第16位,前50名中中國高校只有5所,且除了北大之外都是港澳臺地區(qū)高校。因此在語言學科發(fā)展方面我們和世界前列的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要通過教育改革、資金投入加大追趕力度。

      語言產業(yè)也是中國相對于美國的短板。美國的第三產業(yè)非常發(fā)達,語言服務產業(yè)也同樣如此。從CSA Research對全球語言服務商的排名來看,前100名中,美國的語言企業(yè)最多,所占市場份額也最大,英國、德國、日本緊隨其后,而中國只有1家企業(yè),排在第19位。世界一體化進程中,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語言不僅是工具,是文化,也是信息,是資源,發(fā)展語言服務產業(yè)是未來發(fā)展經濟的必然需求。所以,我們要重視語言產業(yè)方面的差距,盡快追趕。

      在拓展能力方面,中國的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影響力。但是它的另一個指標傳播力,中國相比美國還落后較多,即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中文在世界學術語言體系中占比太小,2020年Web of Science數(shù)據庫中美國的發(fā)文數(shù)量為474 012篇,中國雖然排名第2,但是數(shù)量僅為281 596,只有美國的60%左右。而且中國學者發(fā)表的文章很多還是用英文寫作的,因此,中文在世界學術發(fā)表體系中的實際占比更小。據學者統(tǒng)計(李宇明2020),2010~2019年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文排名第4,但使用比例只有0.28%;在人文社科領域,中文排名更加靠后,到了10名開外。近些年來,學界逐漸意識到,學術語言的使用關乎知識創(chuàng)造體系的話語權,關乎一種語言表達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我們不應助長英語一家獨大的勢頭。所以,重視學術領域的語言使用問題,采取措施切實提高中文的科學表達能力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方面。

      (三)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優(yōu)先發(fā)展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拓展能力

      我國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際上面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壓力,因此,提高自身實力是應對一切內外問題的根本。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發(fā)展國家語言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拓展能力。因為從權重指標體系來看,這幾個方面對國家語言能力的整體提升有較大幫助,可以快速增強我國的國家實力,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

      掌控能力包括語言普查數(shù)據、語言人才庫建設等指標,實際對應著國家對自身語言資源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習近平進一步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語言是由人掌握、運用的,語言能力必定和一個個具體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國家來說,語言資源的掌握和控制,有助于國家在經濟、政治、外交、社會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

      創(chuàng)造能力包括高校語言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兩個指標,這是一個國家語言教育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語言教育既是個人語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語言能力水平的實現(xiàn)方式,其指數(shù)權重在國家語言能力中占比較大。

      拓展能力包括影響力和傳播力,其三級指標主要面向國際使用和拓展。在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之后,不同語言在世界融合交流過程中的發(fā)展速度并不相同,有的越發(fā)強勢,有的逐漸萎縮甚至瀕臨消亡。而從指數(shù)來看,拓展能力對一個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國家在制定語言規(guī)劃和戰(zhàn)略時,一定要平衡好國家內部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提高國家主導語言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如表4所示,國家語言能力的具體排名情況也佐證了我們的推斷。德國和澳大利亞都是發(fā)達國家,同屬于第二集團,德國排名第4,澳大利亞排名第7。但這兩個國家的管理能力和開發(fā)能力排名都不高,都在10名之外。使得他們整體能力提升的正是上述掌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拓展能力。德國這三項能力分別排名6、4、7,澳大利亞是4、5、9。這些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使德國和澳大利亞整體居于前列。韓國正好相反,其管理能力排名第5,但是掌控能力和拓展能力分別是78和12,最終其整體國家語言能力也掉到了14。由此可見,要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就要在這3個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因此,中國在語言資源建設、語言學科建設、國際中文教育、語言產業(yè)方面應當加大投入,繼續(xù)努力,以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總而言之,國家語言能力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xiàn),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世界各國的國家語言能力進行指數(shù)分析,希望為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之間的能力差異及原因、找出我國國家語言能力的優(yōu)勢和短板、明確我國國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方向和路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五、結 語

      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是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建設效率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還未有文獻對國家語言能力進行專門量化研究并進行排名。本研究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在學術研究上,指數(shù)體系的建立能進一步完善國家語言能力的理論建構;在對策性研究上,指數(shù)體系的建立能夠比較出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上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提升我國的國家語言能力提供更多的參考數(shù)據和資政建議。

      本研究雖然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得出了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但是在具體研究過程和方法上還有可繼續(xù)加強和改進的空間。比如,本研究雖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但定性研究主要是應用德爾菲法進行指標的確定,而指標的權重計算是依據客觀賦權的主成分分析法進行賦權,如能在指標權重方面也用德爾菲法進行主觀賦權計算,并與客觀賦權的結果相比較,依據兩者結果進行指標或數(shù)據調整,指數(shù)體系的科學性會更高。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由于此方法對選擇專家的廣度、數(shù)量、國別背景、學術積累和調查頻度都有較高要求,這種操作在當前現(xiàn)實中很難實現(xiàn),因此本研究在權重分析時還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此外,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屬于客觀方法,但多種客觀方法之間的量化結果有無差異,如果差異不大,說明指標體系設計合理,否則說明指標體系需要調整。此方面工作需要在后續(xù)研究中落實和驗證。

      有鑒于此,本研究將在指數(shù)指標的優(yōu)化、數(shù)據搜集的完善、研究方法的多元和實踐服務功能的加強等方面繼續(xù)努力,爭取將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打造得更科學、更完善。

      參考文獻

      李宇明 2011 《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的若干思考》,《南開語言學刊》第1期。

      李宇明 2020 《中文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通用第二語言》,《光明日報》1月4日第10版。

      魏 暉 2015 《國家語言能力有關問題探討》,《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

      文秋芳 2016 《國家語言能力的內涵及其評價指標》,《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

      文秋芳 2019 《對“國家語言能力”的再解讀——兼述我國國家語言能力建設70年的成就及不足》,《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

      文秋芳,蘇 靜,監(jiān)艷紅 2011 《國家外語能力的理論構建與應用嘗試》,《中國外語》第3期。

      文秋芳,張?zhí)靷?2018 《國家語言能力體系構建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趙世舉 2015 《全球競爭中的國家語言能力》,《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

      Brecht, R. D. & A. R. Walton. 1993.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NFLC Occasional paper (ED367184).

      Brecht, R. D. & W. P. Rivers. 2000. Language and National Security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Role of Title VI/Fulbright-Hays in Supporting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Brecht, R. D. & W. P. Rivers. 2005.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at the societal level. In M. H. Long (Ed.),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79?10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echt, R. D. & W. P. Rivers. 2012. US language policy in defence and attack. In B. Spolsky (Ed.),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Policy, 262?27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oney, D. & N. Lusin. 2019. Enrollment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in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ummer 2016 and fall 2016: Final report. https://www.mla.org/content/download/110154/2406932/2016-Enrollments-Final-

      Report.pdf [2020-12-01].

      責任編輯:魏曉明

      猜你喜歡
      主成分分析法
      山東省旅游產業(yè)競爭力評價研究
      中國裝備制造業(yè)階段競爭力研究
      陜西省各地區(qū)人力資本水平綜合評價與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層氣賦存影響因素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區(qū)商服用地基準地價空間演變規(guī)律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太原市土地可持續(xù)利用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成都市房地產泡沫程度評價
      考察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社會發(fā)展綜合狀況
      金華市服務外包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
      绵阳市| 文山县| 临邑县| 铅山县| 柘荣县| 义乌市| 子长县| 大方县| 佛冈县| 南皮县| 全南县| 和硕县| 洛浦县| 吉水县| 深圳市| 彰武县| 五莲县| 乐山市| 衡东县| 昌图县| 遂平县| 瑞丽市| 兴化市| 修水县| 巴马| 米林县| 顺昌县| 磐石市| 宝清县| 霍州市| 舒城县| 徐闻县| 马山县| 汽车| 卓尼县| 库尔勒市| 赤壁市| 县级市| 长治市| 青海省|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