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艷
中考前夕,我按照慣例讓學生寫下對家人、老師、同學的感謝。
學生上交的感謝信中,我欣喜地看到心如寫的一段話:“我很感謝鄭老師。小學時的我,存在感極低,特別靦腆、膽怯、不自信;但上初中以后,我開始變得陽光、開朗,敢于表現(xiàn)自己,也樹立了自信。而這一切,都是鄭老師帶給我的。所以,謝謝您,鄭老師。”
中考結(jié)束后,我請心如梳理出自己變得自信的過程。我想知道,她成長進步的軌跡,是否與我所進行的教育及我的預(yù)設(shè)相一致。
心如的梳理令我更為欣喜:她變得自信,確實與我有意為她創(chuàng)設(shè)的鍛煉平臺以及我自然流露的對她的賞識、鼓勵密不可分。
心如寫道:“我記得,我的第一份自信,源自一節(jié)語文課。鄭老師讓我們朗誦一篇課文,我站起來讀了一遍,坐下的時候,鄭老師說我的朗讀很有力。這是不自信的我收到的第一份來自老師的表揚。因為這一次朗誦,我得以代表班級參加年級的朗誦比賽。雖然最后的結(jié)果不夠理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推動我在樹立自信心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那一句對心如朗讀的贊許,在她身上竟起了這么大的作用!其實時隔近三年,我已不記得當年課堂上曾說過那句即時性的評價。幸運的是,我始終做到由衷地、自然地肯定學生,后續(xù)還會給予他們相應(yīng)的鍛煉平臺,促其成長。
一次班級辯論賽中,一直沉默的心如被辯論的內(nèi)容激發(fā)出表達欲,想一吐為快。她有理有據(jù),目光堅定,口齒伶俐,臺風穩(wěn)健。因此,不久后她就被我推選為班級青春啟蒙儀式暨班級集體生日的主持人之一,負責開場和結(jié)尾。
她特別用心、認真地準備,提前寫好了精美的串詞。雖然第一次主持時,她基本上是看稿念詞,但我還是看到了她作為主持人的潛質(zhì),依舊推選她擔任多項班級活動的主持人,如主題班會、班級辯論賽、青春奠基儀式、班級秀等。幾次主持下來,她不斷進步。到主持校級主題班會公開課時,她自然地銜接過渡,靈活地隨機應(yīng)變,還現(xiàn)場采訪了部分老師。
后來我才知道,心如小學時就在小主持人班學習,只是那時她始終不敢公開發(fā)言,甚至不敢大聲說話,更沒機會實踐所學的知識。
心如寫道:“感謝鄭老師一直給我的肯定。我知道,我一直在改變,從膽怯、羞澀變得活潑、開朗?!?/p>
除了挖掘她潛在的本領(lǐng),給她提供大量鍛煉機會外,這三年里,我還通過信任她、重用她,開發(fā)了她的另一個技能——PPT制作。
我讓每個學生都要負責班級的一項事務(wù),為班級服務(wù),從而幫助他們自我鍛煉與提升,實現(xiàn)自我價值。哪一項任務(wù)更適合嬌小乖巧的心如呢?了解到她嬸嬸是信息技術(shù)老師,她爸爸的電腦水平也挺高,于是,我就跟心如說:“以后咱們班大型活動所需要的PPT,就交給你了,可以嗎?據(jù)我所知,你爸爸和你嬸嬸能夠給你提供技術(shù)支持。”心如遲疑了一下,點點頭說:“行吧?!睆拇?,PPT的事務(wù)就交給心如了。
第一次PPT制作,是因為開學后不久班級承擔的校級主題班會公開課。時間緊,任務(wù)重,但PPT卻制作精良、版面清晰,動畫與音樂應(yīng)時而出。后來,心如的媽媽告訴我,心如還不大會做PPT,做出來的效果太粗糙,最終的成品是心如爸爸細細打磨過的。我感謝了心如的家長,也在班上肯定了心如——夸她懂得尋找支援,最終把班級事務(wù)完成得很完美。
第二次PPT制作,是因為班級青春啟蒙儀式暨班級集體生日活動需要。她詢問主題詞和活動環(huán)節(jié)后,便開始制作PPT。周末她就發(fā)來了初稿。在我的指導下,她對字的大小、顏色以及圖與字的比例等再進行調(diào)整,一次次根據(jù)我的建議耐心地修改。第二次的PPT完全由她獨立完成,且與活動基本能較好地契合。
于是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只要時間允許,她家長給予支持,她便負責班級的PPT制作。
她越做越好,初二班級青春啟蒙儀式時,她把同學們的美圖匯總,做成好玩好看的視頻。初三時,班級參加合唱比賽,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的背景PPT,圖文配合得更加完美,這也是她自認為最滿意的一個作品。
心如寫道:“PPT的制作,一直在培養(yǎng)我的自信。我越來越相信自己,我覺得‘我可以’。我將帶著堅定與自信,大大方方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初中三年的主持、PPT制作等,是一次次的鍛煉與提升的機會,心如為班級做出了貢獻,自己也收獲了自信,收獲了認可。心如實現(xiàn)了破繭成蝶般的蛻變,而我是促進者、見證者。
近年來,我始終因勢利導,用這樣的方式,促進和見證了許多“心如”的成長,甚至是蛻變。不管學生原先能力強還是弱、有沒有自信心,他們都會得到我的正視、尊重、信任、引導與鼓舞;而在一次次為班級服務(wù)的鍛煉中,他們確實提高了能力,更自信、更積極地實現(xiàn)著自我的價值。
能夠讓學生走向自信、成就自我又造福他人的教育,我會繼續(xù)用心地做下去。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龍城初級中學)
(插圖:珈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