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芬,徐立,黃娟,唐華英,林靜
(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鼻咽癌患者首選放射治療,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1],但隨之而來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張口困難,不僅影響患者的形象,而且影響治療效果[2]。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張口困難發(fā)生率高達12%-85%[3],目前臨床上針對張口困難治療方法少,護理上首選張口鍛煉。研究發(fā)現(xiàn),鼻咽癌放療患者張口鍛煉依從性僅為20%-40%,主要是缺乏自我鍛煉意識[4]。賦能教育開發(fā)患者的內(nèi)在能力,使其自覺地進行自我管理,增強其康復的信心[5]。本研究旨在探討賦能教育對鼻咽癌放療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及張口鍛煉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 2017 年 12 月至2018 年 12 月在廣西桂林市三級甲等醫(yī)院放療病區(qū)治療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對照研究,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 50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②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拒絕參加本研究;②合并其他器官惡性腫瘤或有重大器質(zhì)性病變。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患者住院第一日,責任護士給予放療相關知識的宣教并給予示范性的功能鍛煉宣教,發(fā)放鼻咽癌放療宣傳冊及并發(fā)癥知識手冊,并提供鼻咽癌張口困難鍛煉的文字解析。
1.2.2 干預組
1.2.2.1 成立賦能教育小組
①小組由1名副主任護師為組長,負責賦能教育課程的安排及培訓;選取5名責任組長為宣教組長進行賦能教育;1名主任護師負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②團隊每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及電話隨訪,每次隨訪時間30min,總共隨訪5次。
1.2.2.2 賦能教育方法
賦能教育模式主要包括5個步驟。第一周:確立問題;第二周:表達感情;第三周:設立目標;第四周:制定計劃;第五周:評估效果。
1.3.1 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包括以下3個維度,28個條目。分別為正性態(tài)度維度(共15個條目),自我決策維度(共3個條目),自我減壓維度(共10個條目)[6]。
1.3.2 張口功能鍛煉依從性
問卷包括3個維度,分別是張口功能鍛煉(9個條目)、主動尋求建議(4個條目)、注意事項(3個條目),評分越高依從性越好。為準確反映依從性,將得分轉(zhuǎn)換為依從率,依從率=實際得分/理論的最高分×100%[7]。
1.3.3 張口困難程度
參照口運動評估量表(SOMA)標準進行評估。分為Ⅰ-Ⅳ級。Ⅰ級:張口受限,門齒距2.1-32.0cm;Ⅱ級:進干食困難,門齒距0.5-1.0cm;Ⅲ級:進軟食困難,門齒距0.5-1.0cm;Ⅳ級別:門齒距<0.5cm。級數(shù)越高,表示張口困難程度越嚴重[8]。
從表2可見,賦能教育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分別比較干預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分,±s)
表2 分別比較干預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分,±s)
組別 例數(shù) 正性態(tài)度 t P 自我決策 t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30.06±3.158 60.44±7.605 30.838 <0.001 7±1.355 11.14±1.539 16.199 <0.001對照組 50 18.74±2.319 25.98±2.766 13.164 <0.001 4.68±1.168 6.38±0.967 7.665 <0.001 t 18.689 32.049 8.943 18.917 P <0.001 <0.001 <0.001<0.001
從表3可見,賦能教育干預患者張口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3 患者干預前后張口鍛煉依從性比較
續(xù)表2
表4 患者干預前后張口困難程度比較
表2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評分(49.16±2.943)分(37.56±5.767)分,顯示其自我管理能力處于較低水平。一方面腫瘤患者自我管理意識低下,不愿意主動尋求醫(yī)務人員建議,消極對待鍛煉[10];一方面?zhèn)鹘y(tǒng)健康教育方法,內(nèi)容生硬、書面化,患者接受度低[7]。本結果顯示,干預前后兩組自我管理水平較干預前高(P<0.001),但對照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研究顯示,賦能教育大大提升患者的正性態(tài)度、自我決策等能力[8];一方面賦能教育注重關注患者內(nèi)在動力的變化,促使患者自動建立生活的目標及價值觀[9],從而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10]。
賦能教育使自覺地進行功能鍛煉,保證了鍛煉的質(zhì)量[11]。表3顯示,觀察組干預后依從性較好患者占主要例數(shù)(>75%),對照組干預后,仍有半數(shù)以上患者張口鍛煉依從性屬于中低等水平(50%-75%);表4顯示,對照組患者放療后3個月、6個月各發(fā)生一例Ⅲ級、Ⅳ級張口困難,觀察組無Ⅲ、Ⅳ級張口困難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賦能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張口鍛煉依從性。
本研究表明,賦能教育不僅能夠提升鼻咽癌放療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又帶動了患者張口功能鍛煉的自覺性,讓患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臃e極參與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