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鋒
筆者來自湖南安仁農村,在我的家鄉(xiāng),人們聊天或擺理時,不管有文化沒文化,都喜歡引經據典,開口以“古時哇”“古話哇咯”“古話哇得好”(意即古人說過)幾個字眼起頭,后面跟上一句朗朗上口的諺語或押韻俗話之類,然后才進入正題。
這些“古話”很多其實并非安仁人獨創(chuàng),但在安仁鄉(xiāng)野風情的長期浸淫下,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安仁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诳谙鄠鞯陌踩省肮旁挕鳖l繁出現于圍爐夜話、耕作交流、集會議事、糾紛調解、家風教育等場合,彰顯出彌足珍貴的強勁文化教育功能。
以前農村錢米緊,讓子弟讀書相當不易。一旦某個寒苦人家子弟考上大學,附近幾個村子甚至整個大隊的鄉(xiāng)親都會曉得。鄉(xiāng)親們對這一家子絕對刮目相看,皆曰“寒門出貴子”。當然這也成為家家戶戶借以勸導自家“徠即”“妹即”(兒子、女兒)刻苦讀書的活樣本:“哪個屋里都是‘父望子成龍。變龍還是變蟲,你自己想哈。舍己(刻苦)讀書,鯉魚跳‘農門。只要你讀得,‘老子肩頭挺不起用背挺?。徊簧峒耗?,你以后就是作田的命!”
安仁老鄉(xiāng)歷來勤勤懇懇、精耕細作田土園塘之事。談到誰家種什么、誰家養(yǎng)什么的好與孬,莊稼人會哲理性地來一句:“行時莫趕,背時莫丟?!币还勺映种院愕膭艃?!當然,農事七分靠打拼,三分看天氣,“作田徠即莫笑,年有年冇”。該做的農事還得照做。
時至今日,安仁年輕人通過媒人介紹找對象的情形也還不少。媒人為了撮合兩邊,對雙方家境描述難免善意地添油加醋,正所謂“媒人不打哄,兩頭不得攏”。男人娶妻生子后,長輩常諄諄教導做丈夫的要有持家智慧和耐心,“席上教子,枕邊教妻”,“女好不如郎好,崽好不如新婦(媳婦)好”;做媳婦的則要模范賢淑敬老愛幼,“大新婦做鞋,細新婦看樣”。
村里也開會議事。門前禾坪、圳邊洗衣臺、團爐火邊往往是會前會后的通氣場和緩沖場?!皟由虄恿浚蚬飞?。”“誒呀,本來事是難做,古時哇‘一人難滿百人意,過得去就要得噠!”開會時也有啰里啰嗦、半天拎不清的,大家就會笑罵其“結子話多,辣子把多”,“飯蒸三道不好呷,話哇三道不好聽”。
與左鄰右舍相處,安仁人持重“遠親不如近鄰”;在外打拼,他們篤信“雷公不打笑面人”。就是和別人扯上了麻紗,雙方也尊崇“好話好哇”和為上,一起請有威望的尊長來“斷理”(決斷是非),因為“吵吵鬧鬧,背時倒灶”,“打高(打架)冇賺,不扯爛衣裳也有一跤絆”。
教育晚輩時,安仁的長輩們也有不少硬道理,“有樣(榜樣)看樣,無樣看世上”,“打鞋冇樣,邊打邊像”,“交個秀才會讀書,交個賊古會偷豬”,“人過三十無少年”, “六十六(),學不足,六十六(),學不周”,“行路飽,坐到饑,睏(睡)倒吃得一撮箕”。不過,若遇上個別油鹽不進的“犬子”(兒子),做長輩也是莫奈其何,徒留喟嘆連連:“誒!崽大爺難做”,“豆腐掉到灰堆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馬屎外面光,底里一包糠”。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祈求不聽話的兒子“樹大自然直”“兒孫自有兒孫?!绷?!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