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美文化作品代表了英美文化,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從跨文化視角分析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感知英美文學的語言藝術。文章首先分析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色的源泉,然后從跨文化視角下研究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
關鍵詞:跨文化;英美文化;語言特點
語言是一種交流形式,可以用于表達情感。如何完美的使用語言,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文學作品能夠充分呈現(xiàn)出地域文化,并具有顯著的時代特點,深入挖掘文學作品,可以更好的感知語言藝術。
1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色的源泉
每一種文學作品都是在特有的土壤上形成的,我國文學作品的源泉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而英美文學作品的源泉是基督文化與古希臘羅馬神話。
1.1英美文學作品的源泉之圣經(jīng)
后人在對基督文化進行整理與提煉以后,創(chuàng)作出了《圣經(jīng)》,這部作品不只是基督教的宗教教義經(jīng)典,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匯總。在一定程度上,《圣經(jīng)》可以看作是基督文化的精神支撐。由此可見,《圣經(jīng)》是英美文學作品的重要源泉之一,它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在英美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中,應用《圣經(jīng)》的方式具體有三種,首先,直接引用的方式,也就是直接把圣經(jīng)中的故事運用到文學作品中。例如,長詩《貝爾武夫》,在這首詩中介紹了上帝與妖怪格蘭代爾的淵源等,這些內(nèi)容都來源于《舊約全書·創(chuàng)世紀》。在賞析這種文學作品時,必須要對《圣經(jīng)》有一定的認知,才可以更好的感知作品所蘊含的歷史背景。其次,間接引用的方式,也就是把《圣經(jīng)》中的寓意融合到文學作品中,想要理解這種文學作品,難度相對比較高。尤其是對于中國讀者,理清作品寓意必須要全面了解《圣經(jīng)》中的典故。以《天路歷程》為例,這部作品中融合了基督教義,而且作品中描述的客廳中都賦予了象征意義。最后,這種方式和前兩種完全不同,《圣經(jīng)》中的寓意等已經(jīng)完全滲透到作者的意識當中,并潛移默化的融合到了創(chuàng)作中。通常情況下,這種文學作品具備較為顯著的歷史真實性,而且這種作品是以人物或者是事件作為故事背景,體現(xiàn)出人類的道德等。
1.2英美文學作品源泉之古希臘羅馬神話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歐洲文明的根基,從古至今,其對英美文學作品發(fā)揮著深遠的影響,讓英美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初始文學的特征。此外,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影響下,英美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例如,希臘神話,馬克思對其做出了極高的評價,他指出“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它的土壤”??偟膩碇v,古希臘羅馬神話之所以成為英美文學作品的源泉,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提供了有力的發(fā)展基礎。希臘神話是英美文學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在古希臘,有著著名的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也有著名的戲劇作家但丁等,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都融合了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形象。但丁創(chuàng)作的《神曲》借助于長詩敘述的方式,介紹了古希臘神話中神的體系與情感線索。第二,為英美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非常獨特的思維方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強調(diào)人物形象與性格的描寫,與此同時,還非常注重人物的完美。實質上,人們所崇拜的神并非是完美的,且這些形象的理性程度甚至遠不如人類。因此,這些英雄人物也會犯錯誤,例如:尤利烏斯?jié)撊胩芈逡淋姞I殺死色雷斯國王瑞索斯,他讓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nóng)重歸于好。特別是后來他為木馬出謀劃策,讓希臘聯(lián)軍在特洛伊戰(zhàn)爭獲勝。從英美文學作品來看,英美文學強調(diào)自然美與自我,這些都可以從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找到對應的原型。古希臘羅馬神話成為英美文學作品的源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非常崇尚英雄品質與斗爭精神。
2跨文化視角下的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點
2.1取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所具備的實用性,是為了體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尊重,將獨特的語言藝術滲透到相應的文化背景當中,我們必須要全面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并依據(jù)當時的歷史背景,才可以更好的感知作品的情感等。
一部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極其重視對生命價值與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而且還注重對現(xiàn)實與價值觀的判斷。通常情況下,英美文學作品往往是作者在經(jīng)歷了一定的現(xiàn)實生活,或者是在一種比較特殊的背景下,通過對生活以及生命的思考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英美文學的語言特點非常多元化,表現(xiàn)手法極其多樣,傳達給讀者的作品結構等并不一樣,這和作者所處的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研究英美文學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與現(xiàn)實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2.2運用了大量的獨白
《騎士與圓顱黨人之歌》是著名詩人索恩伯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創(chuàng)作出來的,他的這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獨特的戲劇性獨白,在他之后,戲劇性獨白獲得了文學領域的廣泛認可,而且也有很多作者嘗試在創(chuàng)作中應用獨白。在創(chuàng)作中作用戲劇性獨白,可以讓作品內(nèi)容的藝術性更強,同時,在作品中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角色的情感,讓讀者能夠聽到角色的聲音。在獨白里,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人物的理解與評價,并為讀者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在一定程度上,獨白的應用,讓文學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從跨文化視域下分析語言的特點,可以更好的了解英美文學作品,有助于促進中國文化與英美文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陳玉.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鑒賞研究[J].今古文創(chuàng),2020(38):29-30.
[2]李立平.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點的研究[J].今古文創(chuàng),2020(27):28-29.
四川大學?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