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初中文言文斷句教學的方法,認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引導學生理解斷句的作用、探尋斷句的方法、強化斷句練習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攻克初中文言文斷句難關,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斷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5-0081-03
文言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古人在讀書時都是要自己斷句,這給生活在現(xiàn)代的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學生首先要準確地斷句,否則就無法正確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因此,文言文斷句成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考查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指標。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引導學生理解準確斷句的作用、探尋斷句的方法、強化斷句練習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攻克文言文斷句難關,掌握文言文斷句技巧,從而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理解準確斷句的作用
文言文一般不用標點符號,需要“明句讀”,古人在讀書時都是要自己斷句。在一句話的末尾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nèi)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現(xiàn)代所用的標點符號是從“句”“讀”發(fā)展而來的。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斷句非常重要,斷句的位置不同,產(chǎn)生的語意也不同,對文言文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也會有偏差。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斷句的重要性,理解文言文斷句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之一,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文言文斷句,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下這個趣味故事的畫線部分(如圖1),因為斷句的位置不同,讓財主的兒子和女婿產(chǎn)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引發(fā)了財主的兒子和女婿雙方對財產(chǎn)的激烈爭奪。財主的兒子這樣斷句:“九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財產(chǎn)完全交給/女婿外人/不干涉?!睂⑵淅斫鉃樨敭a(chǎn)全部交給兒子,女婿是外人不能干涉。女婿則這樣斷句:“九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財產(chǎn)完全交給女婿/外人/不干涉?!睂⑵淅斫鉃樨敭a(chǎn)全部歸女婿所有??梢姡煌臄嗑?,文言文的意思完全不同,可以讓人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解讀。所以學習或閱讀文言文,斷清句讀非常重要。
教師通過趣味故事的導入,不僅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準確斷句的重要性,理解準確斷句是學好文言文最基礎的技能,為文言文斷句技能學習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探尋斷句的方法
學生要想準確斷句,就要學習斷句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斷句的方法,才能準確、快速地斷句。最常用的斷句方法有四種,即抓文章、找詞語、觀句式、辨修辭。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教師要把斷句的方法詳細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方法,巧妙斷句。
教師出示例文,通過例文教學,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如圖2)
方法一:抓文章。也就是抓住文章整個事件過程,領悟作者的看法、態(tài)度等去斷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后,抓住“更號六一”“客問六一”“居士解釋六一”“六一之樂”等事件發(fā)展的過程,抓住客人的疑惑“子欲逃名者乎”,以及居士的態(tài)度“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使上下文連貫,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逐層逐句點斷,就可以斷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方法二:找詞語。一般要找文章中的名詞或代詞,注意看動詞或虛詞。文言文中名詞或代詞常做主語或賓語,主語前面或賓語后面一般要斷開,主語、謂語一般不分開,定語或修飾語之間也不斷句,如例文中“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這句,我們可以抓住“以”“于”這兩個介詞,“翁”這個名詞,還有“是”這個代詞,就可以斷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上文中多次再現(xiàn)“曰”字,“曰”字也可以幫助斷句。文言文中出現(xiàn)“曰”“云”“言”等字,表明有對話,學生就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判斷說話人以及說話的內(nèi)容。文言文中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虛詞,如例文中出現(xiàn)的“者”“乎”“爾”等,這些虛詞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文言文斷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虛詞,并總結規(guī)律。(如圖3)
方法三:觀句式。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常見的句式和固定句式。如例文中“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就出現(xiàn)了“豈不……乎?”這個固定句式,表示反問,翻譯為“這難道不是……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文言文常見句式,熟悉常見的句式。(如圖4)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比如例文中“老于此五物之間”,這是一個特殊的狀語后置句式,“老”字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在句子中做謂語,意思是“于此五物之間老(去)”。理解了這個特殊句式的意思,學生就可以順利斷句。
方法四:辨修辭。對偶、排比、頂真、反復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對偶句、排比句、頂真句等句式整齊,以四、六句居多,在斷句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注意這些修辭。如上文中“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構成排比;又如文言文《愚公移山》中“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構成頂真,這些修辭手法都可以幫助學生斷句。
文言文的斷句方法有很多,但是這些方法的使用都有一個前提,即要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因此,在進行斷句方法教學時,教師要向?qū)W生反復強調(diào),斷句方法的運用要以“疏通文意”為前提。也就是說,在斷句前要先細品全文,理解全文大意,然后再借助方法準確斷句。
三、強化斷句練習
任何方法的習得都要通過多次練習加以鞏固。文言文斷句也不例外,學生要學以致用,運用學到的斷句方法不斷練習,最終實現(xiàn)方法的內(nèi)化,這樣才能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理解全文意思,快速、準確地斷句。
教師出示練習一:請用“/”給下文畫線句斷句,斷兩處。(如圖5)
通讀全文后,學生首先可以運用方法一抓住文章的大意:這篇文章是講述了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繪畫技法的特點,文章通過建業(yè)的僧人巨然效仿董源的畫法以及董源的畫作《落照圖》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來突出董源繪畫藝術的特色。文章采取從總到分的結構,文章中畫線句“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是對董源繪畫技法的總寫和概括。然后,再分析畫線句的特點,進行準確斷句。運用方法二找出句子中的動詞“工”“寫”“為”,以及名詞“遠景”“真山”“之筆”,抓住句中的動賓結構“工秋嵐遠景”“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在名詞后巧妙斷句:“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
教師出示練習二:請用“/”給下文畫線句斷句,斷兩處。(如圖6)
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意思:文章講述的是張嘉貞的故事,他“落魄有大志”“不自異”“不下人”“蕭然自得”,但是“時人莫之知也”。說明張嘉貞因為身為布衣,而不被人賞識。張循憲“以其事積時凝滯者”詢問他,他能“隨機應之”“莫不豁然”,突出了他的過人之處。學生理解了文章大意,知道了畫線句是張循憲要找人來詢問的原因。然后,再運用找詞語、觀句式等方法進行斷句。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使務有不決者”是一個特殊的定語后置句,轉(zhuǎn)化為現(xiàn)代漢語語序就是“有不決者使務”,因此可以在“者”之后斷句,在“使”前斷句,也就是“循憲方復命/使務有不決者/意頗病之”。
教師出示練習三:請用“/”給下文畫線句斷句,斷兩處。(如圖7)
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文章講述的是寧越刻苦學習,堅持不懈成才,最終成為諸侯的老師的故事。然后,學生觀察畫線句,根據(jù)所學的斷句方法,知道主語前和賓語后要斷開,馬上抓住了關鍵句“其為諸侯師”,“其”與“師”就可以把句子斷開,還結合固定句式“豈不……哉”,因此可以將劃線句斷句為:“今以寧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哉?”
教師通過不斷、反復的強化練習,讓文言文斷句方法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成為學生閱讀文言文堅不可破的技能,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斷句,大大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言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文言文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厘清文言文思想內(nèi)容和框架結構的基礎上,運用找詞語、觀句式、辨修辭等方法,不斷進行文言文斷句練習。這樣才能讓學生攻克文言文斷句難關,達到深刻理解文言文思想內(nèi)涵,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作者簡介】黃海東(1968— ),男,壯族,廣西寧明人,大學??茖W歷,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崇左市寧明縣明江中學,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