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薇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診斷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ct檢查在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對比分析常規(guī)ct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臨床診斷效果。結果:采取兩種診斷方法,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更為有效,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顱內動脈瘤患者使用常規(guī)ct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可提高顱內動脈瘤診斷率,且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的診斷效果更好,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字: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顱內動脈瘤患者;常規(guī)ct檢查
前言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由于先天異?;蚝筇鞊p傷等原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擴張形成異常突起,可采取常規(guī)ct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進行診斷[1]。本研究隨機選取8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ct檢查在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進行診斷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分析,對所有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ct檢查在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為(56.15±1.52)歲,體重43~85kg,平均體重為 (65.12±10.21)kg,身高152-182cm,平均身高為(168.82±11.02)cm,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無其他病史,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方法
對80例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ct檢查在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掃描方法及參數使用GE Hihgtspeed 16 PRO螺旋CT機,檢查時體位選取仰臥位,先做頭顱軸位平掃,以OM線為基線,自下向上掃描,其掃描范圍為自顱底至顳骨上緣。使用高壓注射器經肘正中靜脈注射非離子型造影比對劑,流速為2.5-3.0ml/s ,注射劑量為1.3-1.5ml/kg,在注射非離子比對劑 20 s后開始掃描。圖像處理及分析原始數據傳人ADW4.2工作站后,同時采用容積再現、多平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對圖像進行后期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常規(guī)ct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常規(guī)CT檢查出,1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腦動脈畸形 、4例腦靜脈畸形 、10例大腦動脈瘤,12例顱內動脈瘤、6例頸動脈動脈瘤 ,診斷正確數51例、診斷正確率63.75%,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出,2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腦動脈畸形 、5例腦靜脈畸形 、12例大腦動脈瘤,18例顱內動脈瘤、8例頸動脈動脈瘤 ,診斷正確數67例、診斷正確率8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顱內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達30%到40%,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后48小時內死亡,存活病例有三分之一可發(fā)生再次出血,因此早診斷并及時治療對控制患者病情十分重要[2]。
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與常規(guī)的CT診斷相比其優(yōu)勢有檢查速度快、患者受輻射量少、副作用小、分辨率高、采集的信息更加完整,診斷高等[3]。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是近年來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檢查手段,對器官和組織的形態(tài)、大小、密度等能進行直觀觀察,為患者無創(chuàng)檢查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檢查手段[4]。本文80例病情的診斷中,常規(guī)CT診斷正確數51例、診斷正確率63.75%,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診斷正確數67例、診斷正確率83.7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對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診斷具有較高價值,能有效提高診斷率,臨床應用效果好。
綜上所述,通過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檢查顱內動脈瘤,其診斷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金鳳彬,劉由軍,尹生江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顱內動脈瘤影像學特點及其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32):131-134.
[2]朱君孺,馬燕.多層螺旋CT掃描成像診斷顱內動脈瘤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及其應用優(yōu)越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09):37-39+46+177.
[3]叢黎,李文文,張亮亮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鑒別顱內動脈瘤價值研究[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9,28(01):12-14.
[4]馬勝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顱內動脈瘤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8,27(02):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