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友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F(xiàn)將我這些年物理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環(huán)節(jié)總結如下:
一、重視各類實驗,升華課堂效果
(一)引導課前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我認為:“對于教育而言,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是學習動機最活躍的部分。對一個學生來說,只有能吸引他東西,才能使他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才不會以學習為負擔,而是以學習為享受。蘇霍姆林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币虼?,學生的充分預習是良好的開端,是教學活動的開始。通過學生的預習可以在課前完成探究實驗的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和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大大緩解課堂時間不足的壓力,將有限的教學時間投入到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上。同時,如何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而課前小實驗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一些小實驗雖只是隨手拈來,但我相信效果一定比教師光用嘴說強上千倍萬倍。
(二)細化課堂實驗,重視探究,讓課堂效率事半功倍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性、實驗性為主體的學科,很多重要的概念、規(guī)律及原理都是從實驗中得來的。因此,我們的物理課堂在做到以學生為主人的同時,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盡量變演示實驗為自主實驗或分組實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小研究、大探究。讓他們自己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動手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實驗帶來的快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告訴學生,試驗結束后應將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出的結論及時與他人交流,并對實驗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做好反思筆記。
(三)落實課后實驗、拓展視野,明確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物理是從生活中來,但終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學的基本任務不是讓學生掌握空洞的理論知識,而是能將學與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坝杏玫牟攀亲钣腥さ?。”所以每堂實驗課結束后必須落實與實驗有關的生活實驗,讓學生完成后第二天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豪感與成就感,從而升華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物理實驗課應做好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觀察、了解
觀察和了解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guī)則,器材的使用范圍,以及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例如:測量教室的長度,我們是選用米尺還是選用皮尺呢?因為測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們測量范圍--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須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確,但仍加大了實驗的誤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測量,有效地減小了誤差。使用前,我們還要觀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損,以及它的分度值。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我們是否操作恰當,讀數(shù)是否準確的問題。
(二)調整、調節(jié)
它是進行實驗的一個準備階段,調整或調節(jié)的正確與否對實驗的成功有決定性的作用。對部分需要調的實驗儀器,應注重怎樣正確地調,最好當學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幾次。例如:托盤天平的調平衡,首要條件是要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調平,在調平的過程中,雙眼應與指針平行,輕輕旋動平衡螺母,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間,(如不能達到目的,則需移動,并記下游碼的位置)。在此過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則易于損壞刀刃, 減少托盤天平的靈敏度,加大實驗的誤差,而且每一次的調節(jié), 都應在天平靜止以后才能進行。
(三)動手操作
它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guī)則和要求,我們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guī)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的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應先通過教師的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在用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的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應與被測部分串聯(lián),要保證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被測電流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點觸或試觸的方法),這個過程中必須得到教師的檢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閉合開關進行實驗。
(四)讀取、記錄
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讀取的姿勢(例:刻度尺數(shù)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準確的記錄(數(shù)字與單位要準確)。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錯誤的讀取姿勢或方法,加深學生對錯誤和差的了解,加強學生對動手操作的掌握。同時,也應注重實驗的事實,而不能任意加大或減小實驗數(shù)據(jù),有意迎合實驗的真實結果,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五)總結、分析
對于記錄的數(shù)據(jù)由于操作者不同,實驗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結果的不同。我們應及時加以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求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例:做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數(shù)值存在偏大的現(xiàn)象,我們應幫助學生指出,這并不是錯誤實驗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導致的結果,為了使實驗結果更趨于理想,我們應想辦法,減少摩擦(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加以歸納和總結)。
(六)歸類、整理
實驗器材的適當選取,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讀取,記錄和分析,并不意味著實驗的完整結束。實驗后器材的歸類、整理是各類實驗的掃尾工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它培養(yǎng)學生愛護儀器,培養(yǎng)學生有始有終的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