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景環(huán)
我兒子今年6歲,趁暑假做了“小男子漢的健康手術”。今天我?guī)驮\,由于候診時間較長,就帶他在門診和住院樓的空走廊上打發(fā)時間。
他比較好動,但現在又不能自由無阻地活動,所以他覺得比較無聊。突然他就重復起我的話來,我說什么,他跟著一字不差地說什么。我不讓他這樣,他反而更有興趣了。忽然靈光一現,我開始背起唐詩來。我們從《靜夜思》到《楓橋夜泊》再到王維專場。
我們的游戲過程中,時不時有路過的小朋友來跟讀。一會兒這個說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一會那個說“獨愴然而涕下”。因為我兒子穿了我的一件短袖,走路姿勢又有點怪異,路過的小朋友在幫他對詩的時候,還給他做鬼臉。他一生氣,就要求我背一些難點的、其他小朋友不會的。我就開始背起了幾首比較偏的詩,一下子其他路過的小朋友都不插話了。過了一會,他蹲在那里,也沒興趣了。我就逗他說,我們來學一首長詩,如果聽三遍背下來,就給他買個玩具,他一下子來興致了。我就背起了《春江花月夜》,背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突然聽到身后一個集體的跟讀聲?;仡^一看,住院樓的玻璃門那邊擠了好幾個小朋友。因是疫情期間,住院樓的玻璃門被鎖上了,他們戴著口罩站在那邊,不知道聽了多久。他們旁邊還有家長和一名護士。這邊的小朋友們也來興趣了,大聲地跟讀了下一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這時兩邊開始比賽似的聲音都提高了,緊接著又有病房里傳來了聲音。第一遍完了以后又來了一遍。我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說兩邊都很優(yōu)秀,可以讓爸爸媽媽給買玩具了。小朋友們大聲的喊了一聲“謝謝老師”散開了。
一個護士叫住了我,問我是老師嗎?我回答她,我們是同行。她說科室安慰兒童患者,往往都是做游戲,播放動畫片。今天看到這個場景很受啟發(fā)。我們從兒童的關懷談起了“馬斯洛需求”,得出結論是,科室對兒童的人文關懷在“求知的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求”等方面還有欠缺。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是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包括人類需求的五級模型,通常被描繪成金字塔內的等級。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別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馬斯洛的1970a版需求又增加了“求知的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次偶然的背詩,可以看出兒童患者有明顯的“求知的需要”。他們在住院期間,遠離了正常的求學環(huán)境,患兒本身有求知的想法,大部分時間是家長擔任教師角色或者網課學習。醫(yī)護人員對兒童求知需要的人文關懷缺失,需要醫(yī)護人員在查房時對兒童學習方面進行勸導。有條件的兒童病房可以設立兒童學習室。
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古詩詞教育是每個家庭必有的項目。古詩詞有一種特殊的韻律、意境、情懷的美感?;純盒枨笠环N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溫暖的意境美感和讓患兒開心的就醫(yī)美感。醫(yī)務工作者可以探索從“詩詞”“繪畫”“故事”等方面,對患兒進行“審美需要”的人文關懷。
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兒童身上表現為完成某項作業(yè)、游戲或交友等方面的成就感。住院部的兒童背詩,他們覺得自己不比正常的小朋友差,也能完成這項學習,潛意識里進行了自我實現的認同。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治療方式重復不斷,又有消極情緒,不利于康復。我們可以對患兒進行任務式治療溝通和鼓勵,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的需求環(huán)境和病房文化。
希望這次的“無心插柳”,能讓兒童的醫(yī)療人文關懷“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