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媛
蟬鳴四起的午后,王世福工作室里,姑娘們坐在一米多高的繡花架旁。那一方方織布上,僅憑一根針、一綹線,雙手在青、藍、白之間來回游走,一幅幅正反成趣、清雅遠塵的挑花圖案就這么成形了……
這個工作室只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望江挑花”教育傳習基地的一角。這個位于安慶皖江中等專業(yè)學校里的傳習基地建成于2017年,除了“王世福挑花技能大師工作室”外,還有一個400平方米的陳列館,可以完整展示挑花流程和工藝成品。
望江挑花藝術始于唐代,與其他地區(qū)的挑花藝術相比,望江挑花以其正反成趣的技法獨樹一幟。它曾作為安徽民間特色工藝品三度進入人民大會堂安徽廳,并多次作為禮品贈送國內(nèi)外友人。2008年,望江挑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望江挑花從申遺到傳承、保護再到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傳承人王世??芍^嘔心瀝血,功不可沒。
已近古稀之年的王世福跟挑花打了近40年交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畢業(yè)于安徽省藝術學校美術專業(yè)的王世福,被分配到望江縣文教局從事文化工作。1979年,文教分開后,王世福來到了文化局工作。一次偶然,他接觸到了傳統(tǒng)民間藝術品——望江挑花,古樸典雅的圖案一下就吸引住了他。恰好在那一年,身處鄉(xiāng)野、鮮為人知的望江挑花作為安徽民間特色工藝品,第一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王世福很受鼓舞,“這說明望江挑花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比欢髞戆l(fā)生的一件事又讓他為這門傳統(tǒng)技藝的未來感到深深擔憂。
當時,安徽省群藝館想要為挑花藝術留下影像資料,可就是找不到一個挑花匠人,幾經(jīng)波折,最終在望江民間找到了一個老藝人。王世福又了解到,望江挑花在全省竟然沒有一個傳承人!民間會這門技藝的幾乎都是老人,而他們也因為視力減弱難以重現(xiàn)挑繡?!皼]有人傳承,這么好的東西不就要丟掉了嗎?”王世福心里生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他暗下決心要對挑花進行搶救性的整理和研究。
挑花屬于傳統(tǒng)民間刺繡的一種,但是除了民間留存的零星成品圖樣,它幾乎沒有留下過任何資料。王世福的“挑花搶救”工作,只好從走訪民間老藝人開始。
因為工作關系,他經(jīng)常需要下鄉(xiāng),便千方百計打聽民間老藝人的線索,進村向他們討教。可是每次拜訪學到的東西有限,王世福感嘆:“很多老藝人,約好下次再去的,可是等到再去拜訪時,就已經(jīng)不在了……”眼看著這門古老的民間技藝隨著老藝人的逝去而漸漸流失,王世福越發(fā)感到心頭沉重。
時不我待,王世福一頭扎進了挑花搶救工作里。挑花技法有“挑、鉆、游、織”四種,技藝精湛的挑花藝人能靈活運用四種針法,做到正反兩面完全相同,或者互成陰陽。王世福從老藝人那里每聽到一種針法,他都要動手反復嘗試,實踐成功后再整理成文。他的癡迷讓很多人不解,甚至有人笑話他:“你一個粗手粗腳的大男人,怎么成天琢磨繡花?你能做得好嗎?”王世福笑答:“那就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p>
其實,王世福對挑花的興趣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源于母親對他的影響。王世福的母親精于傳統(tǒng)手工,尤其擅長編織。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王世福受到了母親的最多關注,每年快到端午的時候,心靈手巧的母親都要將自己的發(fā)絲加入五種顏色的絲線中,編織出精致的五彩帶給王世福佩戴?!霸诿耖g,五色是吉祥的顏色,母親用這種方式送給我一年的平安。我總是隨身佩戴著,直到第二年端午再換上新的?!边@個習慣,從王世福出生一直延續(xù)到他20歲那年。
在王世福眼里,精致的五彩帶里織入的不僅僅是母親令他自豪的巧手技藝,更織入了母親最濃厚的愛。也許正是這個留在他腦海深處的溫暖記憶,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多年之后,在他看見望江挑花的那一刻,那顆種子開始發(fā)芽了。
王世福馬不停蹄地走訪民間老藝人,足跡遍布鴉灘、麥元、碼頭等地的田間地頭。“那些年,我?guī)缀踝弑榱死纤嚾怂诘拇彐?zhèn),每次下鄉(xiāng)要連續(xù)走訪十來天,頻密的時候,每個月至少有20天在鄉(xiāng)下?!边@樣的走訪,一直從1979年持續(xù)到1998年。
一次走訪中,王世福聽說了雙面十字針法。挑花技法中的挑針(即“十”字針)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面十字針:一面是“十”字,另一面是朝向一個方向的“一”字;另一種則是雙面“十”字針,正反都為“十”字。他想起曾見到過的雙面針挑花圖樣,正反面圖案完全相同,這也是挑花中最經(jīng)典、最難的針法,但當時已經(jīng)完全失傳了。
“既然過去有這種針法,我就不信做不出來!”沒有任何指導和參考,王世福只能從老藝人口授的只字片語中,反復琢磨、嘗試?!坝袝r候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立馬就去嘗試,可是做和想是兩回事,想得通但不一定做得成?!苯?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和總結(jié),王世福終于悟出了雙面針的訣竅,并在半年后實踐成功。而為了這一天,他已經(jīng)付出了26年的努力。
“目前,全國范圍內(nèi),雙面十字針法只有望江挑花還有傳承,其他地區(qū)都已失傳?!庇辛诉@個“拿出去能叫板”的技法,王世福于2006年主持申報望江挑花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獲得成功。第二年,他又主持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再次獲得成功。
傳承,不只是技藝的傳授,更是文化的繼承?!肮馐菍W會針法還不算學會了望江挑花,一門藝術最具神韻之處,就是它背后的文化?!蓖跏栏p堄信d趣地指著墻上陳列的挑花作品,解釋道:“傳統(tǒng)的挑花作品大多線條和用色簡單,結(jié)構(gòu)對稱,大面積留白。青白兩色,在美術上稱為‘極色,這兩種顏色可以跟任意顏色搭配,非常耐看,就好像徽州的粉墻黛瓦,靜默大方。它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徽文化的神韻——沉穩(wěn)、內(nèi)斂、含蓄。這些正是望江挑花獨有的韻味?!?/p>
在王世福看來,“一青二白、表里如一”的挑花,蘊含著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和淡泊名利、無為而治的精神內(nèi)涵,這也與他一生的為人處世之道不謀而合。王世福把名利看得很淡,無論是下海還是升官,對他來說都不是誘惑,“我只想安心做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說這也可能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她總鼓勵我多讀書,走好自己的路,看淡金錢和官位?!?/p>
為了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業(yè),2004年,王世福得到上級批準,主動辭去了縣博物館館長、書記職務,提前十年退休,開始潛心投入望江民間挑花的研究和傳承。
他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四和迎?!本捅憩F(xiàn)了他所理解的“天地人己和”的人生哲學,得以在全國性的非遺博覽會上展出,李克強總理還曾站在這幅作品前推介安徽。
挑花藝術是望江地區(qū)民間文化的一個縮影,傳承和發(fā)揚就是要煥發(fā)傳統(tǒng)藝術的生命力。而王世福正在努力的,除了傳承挑花藝術的傳統(tǒng)技藝,更要讓這門傳統(tǒng)藝術深入現(xiàn)代人的生活,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