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艷莎
[摘? ? ? ? ?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核心是要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根本任務和核心問題進行。以專題教學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回歸到學理建設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在學理建設的基礎上,豐富教學手段,使二者有機融合,以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在專題教學建設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可行性以及構建模式等。
[關? ? 鍵? ?詞]? 教學改革;專題教學;學理性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6-0090-02
提升教學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現(xiàn)階段的教學改革多集中在教學手段上,以希望通過手段的創(chuàng)新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但在這一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理上的建設,使思政課教學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專題式教學建設的改革,就是要強化學理性建設,回歸到“內(nèi)容為王”上來。在學理性建設的基礎上,結(jié)合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學理性建設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二者相結(jié)合才是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正途。
一、通過專題教學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目標是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都明確指出了思政課該如何建、如何教、如何改,歸根到底是要提升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上,各個高校都在努力尋找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方法,但無論如何改革、如何創(chuàng)新都應該回歸到一個本原,就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更具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脫離了課堂教學談思政課教學改革其實是脫離了理論的源泉,使得思政課教學改革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霸谔嵘咝K枷胝卫碚撜n教學質(zhì)量攻堅戰(zhàn)中,實施專題化教學已是業(yè)內(nèi)共識”。
課堂教學肩負著理論講清楚、分析講透徹、實際講明白的任務,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是什么”的階段,才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所以課堂教學要研究學理性建設,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講清楚理論的來源、發(fā)展,講清楚理論與實際的關系,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來龍去脈,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進展、重大成果、重大成就,以提升學生對“四個自信”的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
以專題教學方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深化學理性建設,“以教材為本,打破原有的教材結(jié)構,把教材體系重新組合,以專題的形式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zhuǎn)換”。
專題教學以教材、原著、原文作為學理建設的重要支撐,加強理論的系統(tǒng)性講解,突出理論的整體性,正確地解答“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提升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實行專題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成果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也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整體性和各個理論的重點和難點,推動全面、準確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二、專題教學建設的架構
專題教學要注重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思考。在課程設計中既要體現(xiàn)教學要求,又要能夠圍繞理論熱點、最新的理論成果展開,因此,專題教學要以“教材重點為主體,以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理解難點、學科前沿為導向”。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專題教學的教學目標既要圍繞本門課程,又要突出專題教學的主題。比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專題教學,教學目標設定可以更加注重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形勢,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這些也是思政課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國際比較才能真正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越性,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才能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
(二)明確教學主旨和思路
專題教學以教材作為基礎,通常要按照歷史邏輯、理論邏輯梳理出幾個重大問題。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例建設專題教學,一是梳理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發(fā)展的進程,明確世情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和特點。二是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fā)展歷程,明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和發(fā)展。三是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體布局。四是梳理“兩個構建”的提出過程,明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同國際社會一道致力于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大意義。明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nèi)涵,以及如何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是梳理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進展,明確“一帶一路”建設是順應時代潮流需要的,是符合各國人民利益需要的,具有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