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靖怡
縱觀八荒山川,閱覽四海霞瀾,世間草木、鱗甲眾生皆生而有異:有以卵擊石之弱,也有虎蕩羊群之強。然強與弱雖涇渭分明,強弱之理,卻不盡于此。
毛澤東曾指出:生而強者可以弱,生而弱者可以強?!绑w育”便是實現(xiàn)由弱至強的關(guān)鍵。此所謂“體育”,已不僅是健體強身之能效,更是奮發(fā)圖強、苦干實干之行動。人自墜地之日起,雖強弱有別,但若勤自鍛煉,“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于國亦如此,縱起于三寸之坎,若奮發(fā)圖強,終將就萬仞之深。
吾雖生而弱,奮發(fā)以圖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彼寡宰谱啤H说纳?,就是一部由弱至強的奮斗史,一部奮發(fā)向上的成長史。劉邦其人,亭長起家,掌十里方圓,較之陳勝、吳廣浩蕩英兵,不可謂不弱,然其勤自鍛煉,招賢納士,斬白蛇起義,入咸陽為王,臥薪嘗膽,使區(qū)宇一清,成一代高祖;反觀項羽,虎賁之士,力能扛鼎,搴旗取將,不可謂不強,奈何濫用其強,落得四面楚歌,烏江自刎之結(jié)局。兩相對比,可知強弱未定,苦心人,天不負,吾雖生而弱,奮發(fā)以至強。
國或起于末,砥礪創(chuàng)輝煌。
1960年,蘇聯(lián)將駐華全部技術(shù)專家撤出,給中國造成很大損失。然而,幾十年過去,今天的中國,不僅擁有先進的核武器,更有嫦娥探月,“祝融號”于火星漫步,“蛟龍?zhí)枴毕挛逖笞谨M?!吧鴱娬卟槐刈韵惨?,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中國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七十多年矢志奮斗,從未懈怠,書寫了由弱至強的壯麗史詩。強弱從未注定,哪怕生于毫末,只要勤自鍛煉,厚積而發(fā),也可成合抱之木。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不僅是個人變得強大的終南捷徑,也是國家走向復興的重要保證。體育于己,不亞于和璧隋珠,只要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使“心力體力合二為一”,則“世上事未有不成”。強弱未定,天道酬勤。
評點:沈娜娜
文章立足“體育之效”,說明體育與身體強弱的關(guān)系,進而生發(fā)出兩個分論點,從個人到國家層面深入論證,觀點鮮明,立意明確。作者用劉邦和項羽作對比,論證“奮發(fā)以圖強”的強弱之理,然后以中國和蘇聯(lián)的發(fā)展史作對比,論證國家強弱變化之理。條理清晰,層次鮮明,邏輯嚴謹。語句格調(diào)高昂,富有文采,表達具有時代氣息。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