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攝
對古人來說,世界是神秘奠測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他們覺得,在自己身邊生活著的不只是尋摸一日三餐的人,應該還有拈花一笑的狐仙、善惡難辨的鬼怪、神出鬼沒的山精……聊齋先生對此深信不疑。
小檔案
姓名:蒲松齡(字留仙)
生卒年:公元1640年一公元1715午
出生地:山東省淄博市
功名:秀才、歲貢生
成就:《聊齋志異》備受好評,為后
世志怪小說的寫作開啟了新境界。
儒冠多誤身
明清時期,對廣大寒門學子來說,科舉無疑是一條最正統(tǒng)、最公平的當官之路。這條路上有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郎,也有垂垂老矣的白頭翁。他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是前者,卻沒想到……唉!蒲松齡又落榜了。若是當時有“落榜次數(shù)”這種排行榜,他一定名列前茅。蒲松齡出生在一個相對殷實的家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他和他的三個哥哥都能讀得起書。想當年,蒲松齡也是名揚山東的杰出少年,連考了三次第一,十九歲就成了秀才。可惜,他后來的考試運和他的經(jīng)濟情況一樣,越來越糟,屢試不中。
夢斷科舉路
他在一把銅尺上刻下一副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后來被掛在無數(shù)間高三教室的墻上,用于激勵學生拼命學習。當然,這副對聯(lián)當時只用于激勵他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币桓睂β?lián),兩個典故,告訴我們努力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蒲松齡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公元1711年,七十多歲的蒲松齡依然奮斗在科舉之路上,幾十年原地踏步。朝廷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給了他一個“歲貢生”頭銜。
教書為生計
沒中舉就沒法當官,沒法當官他只能艱難地帶著全家老小維持生計。為了養(yǎng)活家人,他和當時的很多窮秀才一樣,選擇去當家庭教師。蒲松齡是位有經(jīng)驗的老師,他曾在同縣西鋪村的畢家當西席(家庭教師的別稱)。畢家人對他非常友好慷慨,于是他一干就是三十年。一直到他七十歲時,才以年老為由辭職。在這個過程中,他和三代畢家子弟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
小說是愛好
除了科舉之外,蒲松齡的另一大追求就是寫小說了。蒲松齡青年時就立志要寫一部記錄天地間所有奇聞逸事的書籍。他的好友曾專門寫了一首詩,勸他別太沉迷于自己的愛好,其中有一句就是“聊齋且莫競談空”。因為沒能順利當官,蒲松齡長期混跡民間,見識不減反增。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出了《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以及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內(nèi)容的多種通俗讀物,當然還有影響中國文學史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聊齋先生的茶話會
據(jù)說,蒲松齡在書齋附近設了一個茶棚,人們可以免費進來喝茶聊天。蒲松齡空閑的時候就會泡上一壺茶坐下來和客人閑談,專門打聽一些奇聞逸事。蒲松齡的“聊齋”便由此而生。
在聊齋里聽了一腦袋故事的蒲松齡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晚上回家就用毛筆蘸著墨水把這些故事加工潤色寫了下來,當然還會加上他的“寫后感”一一每篇小說末尾的那段“異史氏日”
知識鏈接
《聊齋志異》里記有許多怪異的故事,不同于正史,故稱之為異史。著書人蒲松齡也自稱為“異史氏”。
“異史民日”這種類似于“作者有話說”的東西是有歷史淵源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上“太史公日”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王安石的作品最后一段常是“王子日”,人物傳記的末尾往往有編寫者“贊曰”之類的話??礃幼樱徽撃囊粋€時代的作者都喜歡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狐女的笑
《聊齋志異》中有許多“非人類”角色,但其中最令人難忘的當屬形形色色的狐女。她們有著極為鮮明的個性。以《嬰寧》中愛笑愛花的狐女嬰寧為例。嬰寧出場就是“有女郎攜婢,捻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之后“又遺花地上,笑語自去”。
這篇故事中有二十多處描寫嬰寧笑容的細節(jié),比如“含笑”“隱笑”“狂笑不止”“笑而依樹不能行”“微笑而止”“笑輒不輟”“吃吃笑”“濃笑不顧”“放聲大笑”“笑嫣然”等。這種種方式不同卻迷人至極的笑,讓嬰寧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聊齋志異》風行天下
不同于死后揚名的作家,蒲松齡生前就很有名了。他的《聊齋志異》“一本封神”,引得人們競相傳抄。之后冒出很多跟風之作,志怪傳奇類小說于是成為熱門讀物。其中寫得最好的要數(shù)袁枚的《子不語》。大名鼎鼎的紀曉嵐是《聊齋志異》的“黑粉”,寫了一部《閱微草堂筆記》。日本作家也非常喜歡從《聊齋志異》中取材。芥川龍之介曾創(chuàng)作了四篇直接取材于《聊齋志異》的短篇小說;太宰治創(chuàng)作的《清貧譚》和《竹青》更是從名字到內(nèi)容都充滿了聊齋故事的影子。
對蒲松齡老先生來說,考不上科舉、當不了官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對我們來說,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官員數(shù)也數(shù)不清、記也記不全,但能繪聲繪色講“鬼狐”的聊齋先生只有一個。他終究用另一種方式名留青史,也算是彌補了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