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華,張忠偉,凌 博,薛 強,梁 威,盤家萍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藥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中藥藥劑學》是中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專業(yè)課,這門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強、涉及面廣等特點,其中在《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實驗均為驗證性實驗,作為基礎性實驗,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積極性普遍不高,也使得實驗操作考核變得十分困難。如何推進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將以往傳統(tǒng)的、封閉的、被動式教學轉變成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求知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目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1]。因此,課程組集體備課后決定在中藥學本科專業(yè)的《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中,首次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設計性實驗需要學生在掌握理論教學和典型劑型的制備與操作的基礎上, 通過查閱文獻并根據(jù)實驗處方中藥物的性質(zhì), 自行設計擬定制劑工藝流程與質(zhì)量控制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而且為培養(yǎng)理論扎實、技術過硬、具有創(chuàng)新性、獨立思考性的中醫(yī)藥人才打下基礎[2]。
學生為四年制中藥學本科專業(yè)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通過多門學科的交叉學習,學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具備批判性思維。與以往相比,當代大學生有著鮮明的特點:①個性獨立,自我意識強;②創(chuàng)新意識強,可利用的知識資源豐富,并擅于利用,尤其是網(wǎng)絡知識資源;③興趣和關注點繁雜,對學習的關注度和興趣下降。④動手能力相對較差等[3]。學生即將面臨畢業(yè)論文的設計與實驗,因此在中藥藥劑學課程中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及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課程組教師根據(jù)《中藥藥劑學》教學大綱和現(xiàn)代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開展集體備課,就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內(nèi)容展開討論,討論內(nèi)容包括目前《中藥藥劑學》實驗的內(nèi)容情況,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實驗課后的反饋,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必要性,綜合設計性實驗方案的要求等內(nèi)容。
實驗帶教教師及實驗準備教師就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進行討論,討論內(nèi)容包括學生分組、藥材及試劑準備、耗材的準備、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實驗操作時間、綜合設計性實驗評價方式及標準等。
學期初,教師發(fā)布綜合設計性實驗任務,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和準備,做好計劃。學生自行分組,4-5人一組,在平時的實驗中注意分析處方,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自擬處方,自行設計制劑工藝流程并撰寫實驗方案(實驗方案包括實驗設計的依據(jù)、處方、藥品與器材、實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參考文獻),正式實驗的前兩周上交實驗方案。
帶教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審閱,根據(jù)實驗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進行評價,對于實驗方案確實無法實施的返回修改,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保留學生的設計方案。實驗準備教師根據(jù)每組同學實驗中需要用到的藥材進行核實,如藥材短缺通知學生替換或者自備(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中藥藥劑學綜合性實驗評分標準Table 1 Scoring standard for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根據(jù)教學進度表的安排,實驗準備教師按組別準備好實驗所需的藥物、煎煮鍋、燒杯和模具等材料,學生在規(guī)定的3小時內(nèi),按照帶教教師修改后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如有藥材需要粉碎或者揮發(fā)油提取等耗時較長的準備工作,則由學生提前過來準備。其中有一組同學選擇制作香皂,但制備皂基耗時較長,而且第一次制作不一定能做出合格的皂基,故而選擇購買皂基進行操作。提取揮發(fā)油的提前到中藥化學實驗室進行提取。
操作過程中,主要考核學生的稱量是否準確、操作是否規(guī)范、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及對實驗操作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同時對于實驗未得到理想成品的同學進行指導,分析原因,調(diào)整處方組成等。其中有一組同學自制清涼油,成品硬度不夠,適當添加硬脂醇增加稠度,成品硬度有所改善。
實驗結束后,學生將本次綜合設計性實驗內(nèi)容按照實驗報告的書寫規(guī)范撰寫實驗報告,總結本次實驗的特點或者不足之處,分析實驗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分析影響該劑型的質(zhì)量因素等。
(1) 實驗方案。通過任務驅動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學生均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較好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并根據(jù)要求撰寫實驗方案。學生選擇的劑型大多是顆粒劑、丸劑、栓劑、軟膏劑與片劑等。
(2)實驗過程。學生均能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稱量準確,操作規(guī)范,除了片劑壓片結果不是很好,其他劑型的成品性狀均符合要求。
(3) 實驗報告。學生均能按照實驗報告的書寫規(guī)范認真撰寫實驗報告,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進行了總結,討論分析實驗的特點與存在的不足之處。
(4) 實驗結果。通過本次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認識到《中藥藥劑學》實驗課中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非常有必要,可行性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撰寫實驗方案,確定制劑工藝,明確操作要點,得到理想的成品后,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時可作為實驗考核,綜合性評價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培養(yǎng)科研思維意識。
本次綜合設計性實驗是在《中藥藥劑學》實驗課中第一次開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學生實驗方案撰寫沒有統(tǒng)一模板,大部分學生實驗方案完整,詳細,個別小組的學生方案粗略,不清晰;學生重模仿,輕思考,照搬實驗指導的方法;實驗方案中劑型較多,需要用到的器材準備較繁瑣;操作過程中,對于時間的把控不夠準確,如片劑的制備,在壓片前將濕顆粒干燥,時間長短不一,片劑的成型受到影響;時間有限,有的劑型耗時長,學生無法選擇操作等。以后要注意限定劑型的選擇范圍,便于學生找準定位,實驗準備老師做好藥品與耗材計劃。
學生的溝通能力有待加強,發(fā)布任務后,學生自行設計處方及制劑工藝,有的同學對要求上交實驗方案內(nèi)容不熟悉的情況下,不主動與教師和同學溝通,按自己的理解來撰寫,結果相差甚遠。
除此之外,對于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成績權重不夠明確,以往實驗課成績占平時成績的60%,主要為實驗報告和實驗課堂表現(xiàn)。綜合設計性實驗與常規(guī)驗證性實驗不同,需要帶教教師、實驗準備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同時兼具有考核的功能,應進一步討論確定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權重。
中藥藥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其實驗教學極為重要,開展中藥藥劑學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進行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時,應當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和內(nèi)容,緊跟中藥藥劑學發(fā)展前沿,增加相關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4]。任務驅動的綜合設計性實驗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必要在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中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同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基于“系統(tǒng)中藥學”理論下,適當結合中藥化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理學等課程一起開展綜合性實驗,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驗能力,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復習和融會貫通[5],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