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絨,吉 鋒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在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增高,已經(jīng)成為我國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1]。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術(PCI術)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血運重建手術,能夠顯著改善冠脈狹窄,糾正心肌缺血,但PCI術后患者仍會因缺血心肌損傷、血管內皮損傷等原因出現(xiàn)心功能下降、心絞痛發(fā)作、再狹窄和猝死等情況[2]。老年患者由于身體功能下降,耐受疾病和手術打擊的能力差,PCI術后機體恢復情況明顯差于青壯年人群[3]。有調查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衰弱發(fā)生率為80.67%[4],因此對于老年冠心病PCI術后的治療非常重要。目前對于老年PCI術后患者的治療以抗心肌缺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改善生活質量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5]。中醫(yī)治療冠心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良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觀察了中醫(yī)內外同治法(益心活血膏內服配合耳穴貼敷)對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6]冠心病診斷標準;②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后仍有胸悶、胸痛;③初次行PCI治療,置入冠脈支架1~2枚;④年齡60~80歲;⑤可配合完成調查及干預方案,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及退出標準 伴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無法配合完成治療方案者;受試者依從性差,不能全程參與研究者;正在參與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或病情發(fā)生惡化,據(jù)醫(yī)生判斷需停止試驗者;在臨床研究過程中不愿意繼續(xù)進行臨床試驗,向研究人員提出中止試驗要求者。
1.3一般資料 選取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三科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擇期PCI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SPSS 20.0軟件生成隨機數(shù)字表,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截至末次隨訪,觀察組中1例依從性極差,1例脫失,1例死亡,納入分析有效患者72例;對照組中3例依從性極差,2例脫失,2例死亡,納入分析有效患者68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60~80(67.2±7.2)歲;病程1~12(6.38±1.52)年;基礎疾?。焊哐獕?9例,糖尿病35例,高血脂癥29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34例,Ⅲ級38例;置入支架1枚者43例,2枚者29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33例;年齡60~78(67.5±7.3)歲;病程1~13(6.51±1.49)年;基礎疾病:高血壓42例,糖尿病36例,高血脂癥28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36例,Ⅲ級32例;置入支架1枚者42例,2枚者2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SZFYIEC-PJ-KY-2018年第[13]號),向所有參與試驗患者告知相關獲益及風險,簽署臨床試驗同意書。
1.4干預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guī)行PCI手術治療,術后控制血壓、血糖,常規(guī)休息、吸氧等處理。對照組術后常規(guī)口服以下藥物: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237)100 mg/次,1次/d,長期維持;替格瑞洛(深圳信立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20)90 mg/次,2次/d,連用至少1年;阿托伐他汀鈣(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20 mg/次,1次/d,長期維持;美托洛爾[阿斯利康藥業(yè)(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0]12.5 mg/次,2次/d,長期維持。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術后第3天開始給予益心活血膏內服配合耳穴貼敷3個月。益心活血膏由西洋參60 g、瓜蔞皮150 g、薤白150 g、清半夏80 g、丹參300 g、生地300 g、桃仁100 g、酸棗仁300 g、郁金150 g、合歡皮120 g、炙甘草50 g組成,由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劑室制作成膏方,以溫水沖服,早晚各服10 g。耳穴貼敷:選取心、脾、腎、神門、交感、皮質下,患者取坐位,以75%酒精消毒耳廓,將王不留行籽固定于0.5 cm×0.5 cm大小膠布的中央,貼敷在單側耳穴上,以輕壓穴位時患者局部有酸、麻、脹、痛的感覺為度,囑患者每天按揉每個穴位3次,兩耳交替進行,每次3~5 min,雙耳每周交替更換1次。耳穴貼敷由研究組護士實施,出院后由患者每周到醫(yī)院進行貼敷。
1.5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術后第3天及治療3個月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分、6 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心臟超聲指標[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比較2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出汗、乏力、口干、口苦、不寐、大便干結)進行量化積分,使用統(tǒng)一問句進行提問,無癥狀計0分,癥狀輕或偶爾出現(xiàn)計2分,癥狀重或間斷出現(xiàn)計4分,癥狀顯著或持續(xù)出現(xiàn)計6分。中醫(yī)癥狀療效根據(jù)中醫(yī)癥狀積分評定,癥狀積分值下降≥70%為顯效,癥狀積分下降≥30%但<70%為有效,癥狀積分下降<30%為無效。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3天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出汗、乏力、口干、口苦、不寐、大便干結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上述各項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術后第3天及同期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治療3個月后胸悶、胸痛、心悸、氣短、乏力、口干積分均明顯降低(P均<0.05),出汗、口苦、不寐、大便干結積分均無明顯變化(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分)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3天SA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SAQ評分均明顯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比較分)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6MWT距離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3天6MWT距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的6MWT距離均明顯增加(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6MWT距離比較
2.42組患者心臟超聲指標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3天LVEDV、LVESV、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的LVEDV、LVESV均明顯降低(P均<0.05),LVEF明顯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心臟超聲指標比較
2.52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 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為79.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治療3個月后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 例(%)
冠心病屬于中醫(yī)學“胸痹”“心痛病”范疇,其病性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虛為脾氣虧虛、心氣虧虛、氣陰兩虛等,實為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痰阻,痰濁和瘀血已經(jīng)成為冠心病最常見的標實證[8-10]。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常由多種病理因素復合、兼夾、轉化、交結為患,從而表現(xiàn)為復雜的病理過程,并稱之為“復合病機”“兼夾病機”,治應復法合方[11]。目前針對冠心病治療的中成藥較多,根據(jù)其功效分為益氣活血類、行氣活血類、溫陽活血類、祛瘀化痰類、補腎活血類、祛瘀通脈類[12]。老年人由于勞倦內傷、年邁氣虛等因素影響,其病機中虛的因素更甚于實,正如《金匱要略》所言:“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币虼耍瑢τ诶夏昊颊叩闹委?,扶正應重于祛邪。本研究依據(j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病機,制備益心活血膏,攻補兼施,扶正與祛邪并重。膏方中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礎方,其以寬胸化痰為要,能夠減輕心肌梗死后炎癥反應,改善心功能[13]。西洋參益氣養(yǎng)陰、補益正氣,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意。丹參、生地、桃仁養(yǎng)血活血以通脈,郁金、合歡皮理氣疏肝,酸棗仁、炙甘草養(yǎng)心安神,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化痰祛瘀之效。相關研究證實,西洋參、丹參能夠有效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氧化應激代謝,減輕心肌損傷[14]。
中醫(yī)對于胸痹的治療,除藥物療法外還有許多特色療法,例如針法、灸法、刮痧、貼敷等,均有一定效果[15]。耳穴作為中醫(yī)外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簡便易學、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易于臨床推廣。耳穴中有五臟六腑對應的感應點,通過刺激可以對相應的臟腑功能進行調整,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循環(huán)及機體整體功能[16]。本研究選取心、脾、腎、神門、交感、皮質下穴位,針對胸痹相關的臟腑進行調整,同時兼顧對患者情志、睡眠的調節(jié)。其中耳穴心區(qū)與內臟心之間有一定的特定關系,耳穴貼敷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率、血壓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1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LVEDV、LVESV明顯低于對照組,SAQ評分、6MWT距離、LVEF及中醫(yī)癥狀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中醫(yī)內外同治法能夠有效改善老年PCI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提高活動耐量,減輕左室前后負荷,改善心臟功能,但由于條件所限,研究時間較短,有待進行深入探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