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秀林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學會了用全等圖形設計精美的圖案。在古代器皿(圖1)、首飾、西方的建筑(圖2)、服飾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種紋飾十分特殊,其造型豐富,方圓兼具,變化多端,有單線、雙線、一正一反相連成對或連續(xù)不斷地折成“回”字形的帶狀紋樣,圖案靈活、壯麗、大方,稱之為回紋(圖3),也稱回字紋,因紋樣形如“回”字而得名。我們仔細觀察回紋的基本結(jié)構(gòu),不難發(fā)現(xiàn),它其實就是由延綿不斷的全等圖形組成的。回紋正是憑借其簡約婉轉(zhuǎn)、百轉(zhuǎn)千回的美,經(jīng)過千百年的洗禮而流傳了下來。
圖1
圖2
圖3
回放具有整齊劃一的特點,而且綿延豐富,通常寓意連綿不絕、吉利永長,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在我國,回紋最早可追溯至距今四千多年的馬家窯馬廠類型陶器紋樣上。在西方,古希臘人將它刻在廟宇、頭飾上,無限延伸,沒有開頭也沒有結(jié)束,象征著好運的永恒和萬事萬物的無限循環(huán)。如今,回形紋仍然被廣泛運用到建筑、家居裝飾(圖4)、服裝及珠寶等的設計當中。比如,中國聯(lián)通的司標就是由回紋紋樣演變而來的,象征著現(xiàn)代通信網(wǎng)絡,寓意著通信事業(yè)日久天長、井然有序而又快捷暢達。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也加入了回紋元素,體現(xiàn)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意蘊。
圖4
回紋這種特殊的紋飾,展現(xiàn)了全等圖形的藝術(shù)美,而全等圖形也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廣泛使用,大到飛機、輪船的部件,小到納米芯片的制作,都可以看到全等圖形的身影。同學們,學習了本章之后,你們也可以運用全等圖形設計自己喜歡的美麗圖案,有興趣的同學就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