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瓊
摘 要: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意思是說,書就像藥一樣,有效的閱讀可以治療愚昧,讓人變得更加聰明。這一句話中強調了“善讀”二字,啟發(f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關注閱讀的數(shù)量,而是要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效率。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讀過不少書,但其閱讀能力一直無法得到提升。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無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由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展開了探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4-0052-02
引 言
當前很多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一系列閱讀任務,并沒有真正地投入書本中,導致對不同文章或者作品的理解并不透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產生積極的閱讀體驗,也無法針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有效閱讀,讓學生對不同的課文及文章有整體的把握。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尤為重視。但是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導致閱讀教學收效甚微。
首先,學生的閱讀興致并不強烈,他們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也就是說,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在這種閱讀模式下,學生很難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也無法收獲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進一步降低了閱讀興趣。
其次,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設置的閱讀教學內容完全基于教材。也就是說,教材里面有什么樣的文章,教師就會要求學生閱讀什么樣的文章。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可選擇的閱讀材料,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在這種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下,學生很難在課堂學習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再次,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度,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只在意學生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了不同文本的閱讀,并不在意學生是否理解了這些不同的文章。
最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為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引導學生積累重點句式和寫作手法,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向學生傳授閱讀的有效方法,導致學生在遇到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都會下意識地依賴教師,希望教師能夠幫助自己梳理文章情節(jié)。這導致學生很難樹立良好的閱讀探究意識,無法解決不同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1]。
二、有效閱讀的關鍵要素分析
綜上可知,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許多語文教師開始做出嘗試,著力構建有效閱讀課堂。有效閱讀的關鍵要素共有三點。第一點是閱讀的投入度。也就是說,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所閱讀的文本產生充分的探究興趣,找準文章的主要描寫對象,梳理具體情節(jié),全神貫注地投入閱讀過程中。第二點是閱讀的廣泛性。對于學生而言,閱讀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學生必須在大量的閱讀中不斷地進行積累和總結,才能找到合適的閱讀提升策略。因此,在提升閱讀有效性時,教師必須注重閱讀材料的廣泛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選擇,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開闊自己的閱讀視野。第三點是閱讀的高效性。在學生閱讀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有的學生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找到文本重點;而有的學生需要反復琢磨字句,閱讀效率較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讓學生找準閱讀方向,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以進一步保證閱讀效率[2]。
三、探析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用策略
在我國大力開展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語文教師無法找到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扭轉教學觀念,不能采用更加切實可行的教學引導策略,就會導致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做無用功。由此,下文針對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展開研究,以打造高效的閱讀課堂。
(一)給予廣泛閱讀選擇,提高語文閱讀興趣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閱讀什么,學生就閱讀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選擇的權利,閱讀的熱情漸漸降低。同時,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很難滿足不同學生對閱讀的實質需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豐富閱讀形式,給予學生更廣泛的閱讀選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先設計一個閱讀愛好小問卷,在小問卷里面,標注不同的文章類型,如科幻文章、童話、散文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不同的作品類型。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來適當?shù)刭徣胂鄳拈喿x書目,在班級建立讀書角,并在班級內選擇兩名學生作為管理人員,引導其他學生有序地閱覽圖書,并做好記錄,保證書本管理的有序化。同時,教師也可以詢問學生的意愿,讓學生自愿將自己喜愛的書本放置在讀書角中,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初中閱讀學習階段不僅能掌握教材內容,還能在廣泛涉獵一些課外閱讀文本后開闊自己的閱讀視野,深化閱讀認知。
(二)分析有效閱讀策略,提升閱讀實際效率
在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上,教師習慣扮演講解者的角色,為學生分析文章結構,講解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學習到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當面對一本陌生的作品時,仍無法進行有效閱讀。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實際效率,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為學生分享一些實用的閱讀小技巧,以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直接針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而是分析文章的具體背景,在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具體背景后,結合時代背景來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找準文章的主要描述方向。其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先對不同文章的類型進行劃分,如在閱讀散文時,讓學生采用分析精讀法,即需要針對散文中出現(xiàn)的不同句式進行深入分析,找準文章的主旨;而在閱讀小說類文章時,可以讓學生采用粗讀法,找到小說的中心思想,根據小說的六要素來進行文本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提綱挈領式了解書中的大致內容,形成印象。除以上兩種方法外,學生還可以采用記錄式閱讀法,即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記錄,如標注出自己不認識的生詞或者不理解的句式,并針對每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高效總結。在后續(xù)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總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進而提升閱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