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梅 敖曉蘭 余柳音
江西省德興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德興 334200
盆底功能障礙(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因盆腔支持結構出現(xiàn)退化、損傷而引起的一種婦科疾病,產后多見[1]。主要表現(xiàn)為張力性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便秘等癥狀,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對患者日后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2]。盆底肌肉訓練是PFD 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其中陰道啞鈴能通過訓練盆底肌肉,使PFD 得到有效改善,促進盆底組織功能恢復[3]。而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被認為是治療PFD 革命性技術,能通過電刺激將功能障礙神經肌肉細胞喚醒,提高其興奮性,進而加速盆底功能恢復[4]。但臨床實施后發(fā)現(xiàn),兩者治療差異較大,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婦女經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的效果。
選取江西省德興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60 例產后PFD 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0 例。對照組中,年齡31~39 歲,平均(30.47±2.63)歲;初產婦21例,經產婦9 例;孕齡37~41 周,平均(39.43±0.81)周。觀察組中,年齡31~40 歲,平均(31.51±2.57)歲;初產婦22 例,經產婦8 例;孕齡37~42 周,平均(39.47±0.84)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江西省德興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陰道分娩,且經相關標準[5]判定為產后PFD;②家屬及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均可接受回訪。排除標準:①產后出現(xiàn)盆底功能障礙者;②研究前1 個月內未行其他方式治療者;③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者;④重度壓力性尿失禁者。
1.3.1 對照組 陰道啞鈴訓練:選取直徑最大、最輕陰道啞鈴置入陰道內,通過收縮盆底肌肉,使陰道內啞鈴停留超1 min,停留時間達目標值后可延長至停留時間超出10 min,且能在腹壓增加(如咳嗽)時啞鈴不予脫落,隨后更換直徑更小、重量稍大的啞鈴繼續(xù)練習;30 min/次,1 次/d,持續(xù)治療3 個月。
1.3.2 觀察組 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前期:耐心講解盆底功能原理及治療目的,便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治療時患者將大小便排空,半臥位,幫助患者松弛大腿內側及臀部肌肉,并將大腿外展外旋位,治療前需予以患者10~15 mA 強度電刺激15 min。過后予以生物反饋治療儀(法國PHENIX-U4)治療:首先將探頭置于陰道內,探頭導線連接儀器,并將電極片貼于患者下腹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治療程度,隨后患者根據顯示屏圖形跟隨訓練盆底肌肉,訓練需循序漸進,過程中幫助患者糾正錯誤動作,防止利用臀部和腹肌肌肉力量;15 min/次,2 次/周,持續(xù)治療3 個月。
①盆底功能:根據盆底功能障礙調查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6]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盆底功能進行評價,分別從盆腔、膀胱及腸道進行評估,分值0~100 分,分數越高盆底功能障礙越嚴重。②尿失禁:采用尿失禁問卷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7]評估產婦康復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尿失禁情況,問卷包含尿失禁及其嚴重程度、日常生活、情緒方面等方面內容,分值0~10 分,分數越高尿失禁越嚴重。③盆底肌力: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由測定醫(yī)師手測患者盆底肌淺(深)層Ⅰ、Ⅱ類肌纖維肌力,0 級:無收縮;Ⅰ級:只能抽動;Ⅱ級:微弱收縮,但未有壓迫感覺;Ⅲ級:輕度壓迫感覺;Ⅳ級:收縮正常,可感受抗阻力;Ⅴ級:強力收縮;手指有強有力壓迫感;對應評分0~5 分,得分越高盆底肌力越好。④子宮脫垂:應用POP-Q 分度[8]進行評估,Ⅰ度:宮頸脫垂距處女膜距離<4 cm;Ⅱ度:宮體仍處于陰道內,但宮頸已脫出至陰道口;Ⅲ度:子陰道前、后壁均脫出陰道口。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取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PFDI-20 及ICI-Q-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PFDI-20及ICI-Q-SF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PFDI-20 及ICI-Q-SF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盆底功能及尿失禁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盆底功能及尿失禁的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PFDI-20ICI-Q-SF觀察組(n=30)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0)治療前治療后63.93±8.74 24.27±5.35a 6.47±2.15 2.43±1.04a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64.18±8.69 31.53±6.28a 0.111 0.912 4.820<0.001 6.50±2.21 3.16±1.13a 0.053 0.958 2.604 0.012
治療前,兩組的淺、深肌力纖維Ⅰ和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淺、深肌力纖維Ⅰ和Ⅱ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淺、深肌力纖維Ⅰ和Ⅱ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盆底肌力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盆底肌力的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淺肌力纖維Ⅰ評分深肌力纖維Ⅰ評分淺肌力纖維Ⅱ評分深肌力纖維Ⅱ評分觀察組(n=30)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0)治療前治療后2.43±0.52 4.04±0.42a 2.39±0.48 4.15±0.39a 2.35±0.52 4.19±0.54a 2.42±0.44 4.25±0.50a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2.37±0.54 3.52±0.45a 0.438 0.663 4.627<0.001 2.40±0.51 3.63±0.41a 0.078 0.938 5.033<0.001 2.37±0.49 3.62±0.47a 0.153 0.879 4.361<0.001 2.43±0.45 3.53±0.53a 0.087 0.931 5.412<0.001
觀察組的子宮脫垂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子宮脫垂情況的比較[n(%)]
女性盆底肌參與排便、陰道緊縮度、控尿,在維持膀胱、腸道、子宮等臟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9]。妊娠、分娩是多數女性必經過程,也是PFD 主要誘發(fā)因素,妊娠期會使女性機體多種機能發(fā)生改變,且隨著子宮增大,胎兒對盆底肌壓迫也會隨之增強,產生產道松弛;加之產婦分娩中,因產道擠壓,使盆底肌肉發(fā)生嚴重撕裂、拉伸,造成盆底Ⅰ、Ⅱ類肌纖維肌力受損,使盆底肌力下降,最終形成PFD[10-11]。嚴重者還可能發(fā)生臟器脫垂,若早期未及時干預治療,不僅對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危害,還使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心理健康問題,不利于家庭和諧[12-14]。故早期盆底肌訓練,能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FDI-20 及ICI-QSF 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淺、深肌力纖維Ⅰ和Ⅱ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子宮脫垂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用于產后PFD 障礙患者,能夠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肌力,減少子宮脫垂與尿失禁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在于,陰道啞鈴成本低、訓練簡單,若長期堅持訓練,利于增強盆底肌力[15]。但因PFD 患者多數盆底肌肉受損嚴重,單一使用陰道啞鈴訓練,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尤其多數患者依從性較差,無法自主性進行訓練,因而無法做到長期堅持,對康復效果帶來影響[16-17]。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是產后康復一種有效療法,有無痛、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等特點,目前已獲得產科醫(yī)生及產婦認可[18]。其中生物反饋可通過儀器探查患者盆底肌肉信息,將不易察覺盆底肌肉信息經顯示系統(tǒng)轉化反饋給患者,使患者有意識對盆底肌肉活動進行自我調節(jié),進而形成條件反射,加速盆底功能恢復[19]。而電刺激對盆底神經和肌肉產生刺激,增強其神經敏感度,加速盆底肌肉進行收縮運動,達到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和強度的目的[20]。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可有效改善產后PFD,增強盆底肌肉肌力,改善子宮脫垂及尿失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