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慧,楊丹嬌,張 敏,李 平,張朝輝,湯 承,2,張 斌,2*
(1.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獸醫(yī)學院,成都 610041;2.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青藏高原動物疫病防控創(chuàng)新團隊,成都 610041;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業(yè)科學研究所,康定 626000;4.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康定 626000)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種人和多種動物患病的人獸共患病,一般經(jīng)糞口途徑傳播。人HE在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病率達80%以上,致死率為1%左右,懷孕期為6~8月的孕婦死亡率可達20%[1]。目前在我國HE仍以散發(fā)形式流行[2]。過去認為HE流行地區(qū)主要分布在發(fā)展中國家[3-4],但是近年來在美國、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亦有散發(fā)病例報道[5-6]。人們在豬、羊、老鼠等動物中相繼檢測到戊肝病毒[7-9]。
HEV是一種正鏈單股RNA病毒,屬于肝炎病毒科正嗜肝病毒屬[10]。編碼區(qū)由3個部分重疊的開放式閱讀框(ORF1、ORF2 和ORF3)組成。由于該病毒能感染多種動物宿主,跨物種感染很常見,因此HEV的基因組表現(xiàn)出顯著的多樣性?;谶@種序列多樣性,被分為至少8種基因型(1-8)[11-13]。1型和2型HEV僅感染人類,在發(fā)展中國家,由于飲用污染的飲用水而呈地方性流行[14-15],基因型3和4主要感染人和各種動物,5型和6型主要感野豬,新發(fā)現(xiàn)的7型流行病學分布還不明確,而8型是2016年在我國雙峰駱駝中發(fā)現(xiàn)的另一種新的基因型[11];這些類型的HEV可通過人畜共患病傳播,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感染[16]。在我國,基因4型HEV(HEV-4)是主要流行基因型,參與人畜共患傳播[17],目前已在人和動物中鑒定出9種HEV-4的亞型(HEV-4a至HEV-4i)[18]。豬戊型肝炎可感染人及豬、黑猩猩等多種動物,豬作為僅能感染G3和G4的感染模型,通常表現(xiàn)為隱性,可引起人的高病死率,為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因此推測豬源HEV可能是引起人感染戊型肝炎的重要源頭,所以對其流行及傳播進行監(jiān)測具有重要意義。
藏豬是我國唯一生活在青藏高原東南部重要的地方特色豬種,生活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山或河谷地區(qū)[19],具有適應高海拔惡劣氣候環(huán)境和抗病等特點。藏豬養(yǎng)殖以放牧為主,養(yǎng)殖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較差,能與人以及其他動物緊密接觸,共用水源或食物,這種養(yǎng)殖模式有利于HEV的流行,也有利于其跨宿主傳播。為了調(diào)查四川地區(qū)藏豬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況和遺傳演化,本研究對2018—2020年采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自治州的22個藏豬場332份藏豬糞便樣本進行HEV檢測,并對其進行基因分型后,從每年的毒株中挑出1株典型株進行全基因組擴增以及遺傳進化分析。
KOD OneTMPCR Master Mix Blue和Quick Taq HS DyeMix購自東洋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rizol總RNA提取試劑、反轉錄試劑盒和DL2000 DNA Marker購自TaKaRa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凝膠成像儀購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TGL-16冷凍離心機購自四川蜀科儀器有限公司;PCR儀購自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
病料為2018—2020年采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自治州的22個藏豬場332份藏豬糞便樣本,其中健康樣本105份,腹瀉樣本227份,樣本于-80 ℃保存。按1∶5加入PBS震蕩混勻,反復凍融3次后,10 000 r·min-1離心5 min,取上清液凍存于-80 ℃?zhèn)溆谩?/p>
參考文獻[20]報道HEV的通用檢測引物為套式PCR引物,擴增產(chǎn)物大小為644 bp,參考文獻[21]發(fā)表的HEV全基因擴增的引物序列(表1)對3份陽性毒株進行全基因組的擴增,引物由北京擎科新業(yè)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表1 HEV全基因擴增引物信息
用Trizol法抽提樣本中總RNA。按照反轉錄試劑盒說明書制備cDNA。反應體系:總RNA 4 μL,5×Buffer 2 μL,oligo(dT)0.5 μL,反轉錄酶0.5 μL,RNase-Free Water 3 μL;反轉錄程序:37 ℃ 15 min,85 ℃ 15 s,16 ℃保存。將反轉錄獲得的cDNA放置-20 ℃保存?zhèn)溆谩?/p>
以步驟1.3中合成的HEV檢測引物對cDNA樣本進行PCR檢測,PCR反應體系:QuickTaqHS DyeMix 5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cDNA模板1 μL,ddH2O 3 μL。反應程序:94 ℃ 2 min,94 ℃ 30 s,55 ℃ 30 s,72 ℃ 30 s,循環(huán)35次,72 ℃延伸8 min,16 ℃保存。
用DNAStar等分子生物學軟件,將陽性樣本擴增出的ORF2片段進行拼接,將拼接結果分別與GenBank不同血清型HEV毒株的ORF2進行序列比對,借助線上工具iTOL(http://itol.embl.de/)繪制圓形進化樹,分析其遺傳進化關系,最終確定所有陽性樣本的基因型。
以貝葉斯進化分析軟件(BEAST v1.8.0)的BEAUti程序設置序列的采樣時間、氨基酸置換模型、分子鐘模型、馬爾科夫鏈長和先驗參數(shù)。以BEAST程序運算,通過MCMC方法進行樹的重復抽樣,獲得具有最大后驗概率的進化樹。通過TreeAnnotator程序設置Burnin值。以FigTree v1.4.4軟件對進化樹進行修飾和分歧時間的標定,分析病毒序列的演化過程。
用RT-PCR法對3株典型HEV毒株陽性樣本全基因進行分段擴增,KOD OneTMPCR Master Mix Blue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cDNA模板2 μL,ddH2O 8.5 μL。PCR反應條件:98 ℃ 10 s、62.4 ℃/63.1 ℃/59.4 ℃/61.7 ℃/65 ℃/53.7 ℃ 5 s、68 ℃ 10 s,循環(huán)35次。PCR產(chǎn)物進行1.5%瓊脂糖凝膠電泳。根據(jù)凝膠回收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回收純化,按照pMDT19-T Vector Cloning Kit說明書進行連接,并轉化DH5α感受態(tài)細胞,篩選陽性克隆送北京擎科新業(yè)生物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為了分析不同來源的HEV毒株之間的遺傳關系和重組關系,以RDP4軟件的Chimaera、MaxChi、RDP、GENECONV、SiScan和3Seq方法對3株擴增全基因組毒株進行重組分析,利用SimPlot程序對每個簇分別進行相似性分析,對重組區(qū)和非重組區(qū)構建獨立的進化樹以驗證重組。
利用HEV檢測引物[20],以RT-PCR方法對22個規(guī)?;i場的332份糞便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在糞便樣本中,HEV核酸陽性率為20.48%(68/332,95%CI=16.3%~25.2%);22個規(guī)模藏豬場中,HEV豬場陽性率為77.27%(17/22,95%CI=54.6%~92.2%),健康樣本陽性率為2.86%(3/105,95%CI=0.6%~8.1%)),腹瀉樣本陽性率為28.63%(65/227,95%CI=22.8%~35.0%),結果表明,HEV在四川藏豬中存在且流行。68個陽性樣本中,65份陽性來自腹瀉樣本,3份來自健康樣本,表明HEV可能與腹瀉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通過MEGA對本研究中的68條測序藏豬源HEV序列與23條分型參考序列進行ORF2片段比對,并通過線上工具iTOL(http://itol.embl.de/)繪制圓形進化樹(圖1)。結果顯示,68個序列彼此之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為69.6%~100.0%,與之前報道的1~4型HEV分離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為75.1%~90.2%,與4型HEV的相似性最高(82.5%~90.2%)。根據(jù)目前的亞型分型標準,系統(tǒng)進化分析顯示,68株陽性樣本均為G4型,其中4a型HEV毒株在四川地區(qū)藏豬HEV傳播中占有明顯優(yōu)勢。
.4a型;.4b型;●.4 d型;★.4j型;◆.G4型
為進一步研究HEV的進化過程,通過BEAST v1.8.0軟件對87條(其中包括本研究中分別從22個 豬場各挑選1株典型毒株的ORF2部分片段)確定采樣時間的HEV ORF2部分片段進行分歧時間的估算。采用貝葉斯馬爾可夫鏈-蒙特卡羅(MCMC)算法進行分析,通過BEAUti輸出模型的拓撲結構、分支長度和核苷酸替換模型等參數(shù)進行重復抽樣,得到貝葉斯進化樹(圖2)。結果表明,D7-2018分歧時間最早為1999年,K10-2018分歧時間為2008年,其余20支毒株均晚于2010年之后產(chǎn)生分歧,可以觀察到17株病毒的分歧時間除D7-2018外,均晚于世界各地HEV毒株的分歧時間,說明四川藏豬HEV可能是由其他地區(qū)豬群傳染的。
橫坐標為時間刻度,結點處示病毒分化的時間點?!駷楸狙芯慷局?/p>
為獲得藏豬HEV分離株進化關系更精確的信息,從3年采集的所有樣本中,每年挑選1株典型毒株共3株進行全基因的擴增,并成功獲得了3株毒株的全基因序列。將全基因序列命名并上傳至GenBank,分別命名為SWU/31-12/2018、SWU/301/2019和SWU/A/2020。SWU/31-12/2018序列長度為7 208 bp,GC含量為55.15%,登錄號為MK410046;SWU/30/2019序列長度為7 244 bp,GC含量為54.13%,登錄號為MW365405;SWU/A/2020序列長度為7 215 bp,GC含量為54.12%,登錄號為MW365406,3株全基因的相似性為89.5%~93.1%。68株陽性樣本均將ORF2序列測序結果提交至GenBank,登錄號為MK410054~MK410091、MW365407~MW365436。將本研究中3條全基因與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其他26條HEV全基因序列構建全基因進化樹(圖3),結果表明,3株HEV均屬于G4型,且與人的HEV毒株親緣關系最近。
●.本研究擴增的3條HEV全基因序列
通過RDP4和SimPlot軟件對3條HEV序列全基因組進行重組分析,結果顯示,SWU/301/2019的多聚蛋白ORF1片段(圖4A)存在重組,選取重組序列SWU/301/2019、親本序列SWU/B6/2018和次要親本SWU/31-12/2018,利用SimPlot軟件進行相似性分析(圖4B)。以斷點位置為界,將SWU/301/2019序列劃分為重組區(qū)域(3 746—4 655 bp)和兩個非重組區(qū)域(1—3 745 bp,4 656—3′末端)。通過MEGA 7.0軟件的Neighbor-Joining法對SWU/301/2019三個區(qū)域的核苷酸序列(圖4C1、C2、C3)分別構建進化樹,基于重組區(qū)域構建的進化樹與非重組區(qū)域顯示出不一致的遺傳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進一步支持了SWU/301/2019的重組事件。
A.RDP4重組分析結果;B.SimPlot相似性分析結果;C1、C3.SWU/301/2019非重組區(qū)域構建進化樹;C2.SWU/301/2019重組區(qū)域構建進化樹
HEV引起的戊型肝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作為人獸共患疾病之一,已在世界范圍內(nèi)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7-18]。在高原地區(qū),所有動物均以散養(yǎng)為主,且與人類生活區(qū)域無嚴格的界限,共用水源與食物,使HEV的流行和傳播加劇,同時也更有利于其跨種間傳播[22-23]。盡管已有研究表明HEV是高原一種重要的地方性疾病,但對于其流行率的分析有限,分子水平的遺傳進化分析較少[24]。
本研究藏豬糞便中HEV陽性率為20.48%(68/332,95%CI=16.3%~25.2%),意大利一項研究表明,豬腹瀉樣本中HEV陽性率顯著高于健康樣本陽性率[26],與本研究68份陽性糞便中腹瀉樣本HEV陽性率顯著高于健康樣本相契合,表明HEV的流行可能與腹瀉有關。本研究藏豬HEV陽性率為20.48%,顯著高于2018年對四川豬HEV陽性率進行的報道[27],同時也顯著高于藏豬血清[24]以及膽汁[25]中HEV感染率的調(diào)查,說明在高原地區(qū)藏豬感染HEV的情況相當普遍,且以糞便傳播為主,提示人們要重視高原藏豬HEV的防控及流行情況。
HEV最早被認為只感染人類,引起自限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個體可能發(fā)生慢性HEV感染[29],隨后被證實為人畜共患疾病[10],HEV-4型為主要的人畜共患基因型,近年來,也有研究證明HEV-4型為我國主要流行基因型,但4型亞型的流行在不同地方也有明顯差異,如我國南部人和豬以HEV-4b亞型為主,而我國東部以HEV-4a亞型為主[30],本研究中來自四川藏豬的68株HEV均為4型,且主要為4a型,與該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地域差異。已有研究表明人HEV-4毒株的基因組序列與從同一地理區(qū)域獲得的豬HEV-4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密切相關[15,31],而從22個豬場采集的樣本結果顯示主要為4a型,說明該基因型主要由其他地區(qū)傳給藏豬,該病原已在當?shù)夭刎i群中形成流行。為進一步分析其遺傳演化,本研究通過BEAST v1.8.0軟件對87條(其中包括本研究中分別從22個豬場各挑選1株典型毒株的ORF2部分片段)確定采樣時間的HEV ORF2部分片段進行分歧時間的估算結果分析顯示,四川藏豬的HEV4型毒株進化晚于世界各地毒株,說明藏豬HEV可能是由其他地區(qū)豬傳染的,這種現(xiàn)象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藏豬之間的交配導致豬群之間發(fā)生交叉感染。
HEV的重組事件鮮有報道,但HEV-4a的重組事件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并且在病毒進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證明人和豬HEV毒株之間可能發(fā)生重組,存在雙重組事件,在HEV的ORF2區(qū)域內(nèi)可能發(fā)生重組事件[32],另一項研究也表明,病毒在編碼非結構和結構蛋白的基因組連接處重組,創(chuàng)建新的病毒家族,導致人畜共患新型病原的產(chǎn)生(HEV、星狀病毒)[33]。本研究共獲得了3株HEV全基因組,在四川藏豬中鑒定出1株重組HEV-4a毒株:SWU/301/2019。SWU/301/2019重組發(fā)生在ORF1區(qū)域內(nèi),說明HEV ORF1區(qū)域也有可能發(fā)生重組,產(chǎn)生新的毒株。該重組事件發(fā)生在藏豬和人HEV毒株之間,表明藏豬和人之間傳播HEV的潛在風險。
本研究不僅表明了四川藏豬源HEV是由其他地區(qū)豬傳染給四川地區(qū)藏豬,同時還表明了藏豬源的HEV毒株在不斷進化,毒力有逐漸增強傾向。感染人和動物的HEV 4型毒株為當?shù)刂饕餍卸局昃哂袧撛诘谋┌l(fā)風險,因此應重視HEV的流行,加強對四川藏豬HEV的監(jiān)測。
本研究對采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自治州的22個豬場332份藏豬糞便樣本進行HEV檢測;并對全部樣本進行了ORF2分型以及3份典型陽性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序列擴增分析;通過重組分析發(fā)現(xiàn)SWU/301/2019和SWU/31-12/2018有重組現(xiàn)象;遺傳進化分析發(fā)現(xiàn)藏豬HEV可能是由其他地區(qū)感染豬群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