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秀 丁慧
[摘要]本文通過對敏感性皮膚成因、發(fā)病機制和臨床現(xiàn)狀的論述,闡述目前許多基層皮膚科醫(yī)生,由于學科框架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和對敏感肌膚認識的欠缺,在臨床診療上存在問診不詳細、診斷不明確、治療手段參差不齊等問題,針對敏感性皮膚應在避免誘因的基礎上正確護膚、合理防曬,并及時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除此之外,也應讓基層皮膚科醫(yī)生認識到,敏感性皮膚病的日常宣教大于精心治療,應提高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度和消費水平,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改善敏感性皮膚患者的不適癥狀并提高其生活品質。
[關鍵詞]敏感性皮膚;臨床現(xiàn)狀;皮膚屏障;醫(yī)學護膚品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21)08-0183-03
Professor Ding Hui's Views on the Clinical Status of Sensitive Skin in Dermatology of Primary Hospital
CHEN Chun-xiu, DING Hui
(Clin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uses,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status of sensitive skin,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many basic dermatologist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framework and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ensitive skin, exist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problems of not detailed consultation, unclear diagnosis, uneven treatment methods, etc. Sensitive skin should be based on avoiding inducements, proper skin care, reasonable sunscreen, and timely repairing of damaged skin barrier. In addition, we should also make primary dermatologists realize that the daily education of sensitive skin diseas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arefu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and consumption level of the disease.We nee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uncomfortable symptoms of sensitive ski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ensitive skin; clinical status; skin barrier; medical skin care products
敏感性皮膚是一種高度敏感的皮膚狀態(tài),處于此種狀態(tài)下的皮膚更容易受到各種理化因素的刺激進而引發(fā)炎癥反應,當炎癥產(chǎn)生時,常見的三種皮膚敏感癥狀是瘙癢、痛感及泛紅。此時的皮膚同時兼?zhèn)涿舾卸雀撸褪苄圆詈头磻詮娙筇攸c[1]。如今敏感性皮膚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中醫(yī)認為皮膚病雖然病發(fā)于外,但常源于內(nèi)。因此,要把敏感性皮膚的診治看作是整體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認為是皮膚局部的病癥。敏感性皮膚病與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敏感性皮膚的日常宣教應大于精心治療。丁慧教授從事臨床教學30余年,在敏感性皮膚病的診療方面有獨具特色的臨床見解。筆者跟從丁教授學習,受益頗多,現(xiàn)初步總結其在敏感性皮膚病方面的見解。
1? 敏感性皮膚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和機制原理
1.1 病因病機:何黎等[2]認為敏感性皮膚的形成與個體因素、外在因素以及某些繼發(fā)因素有關。個體因素包含遺傳、年齡、性別、激素波動水平等。雖然個體因素在敏感性皮膚的形成上發(fā)揮著重大作用,但通過改變個人體質而去治療敏感性皮膚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可知的加重敏感性皮膚的外在因素包含:①陽光照射、溫度等物理因素;②化妝品、藥物、醫(yī)美產(chǎn)品等化學因素;③嗜食辛辣油膩、過度護膚、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某些皮膚病也可使敏感性皮膚病的發(fā)病幾率增強[3],如:痤瘡、接觸性皮炎及濕疹均可誘發(fā)敏感性皮膚病。同時,濫用激素也是敏感性皮膚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在個體因素、外在因素以及某些繼發(fā)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皮膚屏障性能損壞,表皮感覺神經(jīng)傳入信號加強,以致皮膚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增強,從而引起皮膚免疫炎癥反應。
1.2 臨床表現(xiàn)及機制原理:敏感性皮膚表現(xiàn)為感官感覺和癥狀體現(xiàn)。感官感覺包括面部緊繃感、刺痛感、灼燒感及瘙癢感。癥狀體現(xiàn)為皮膚潮紅,它是一種皮膚的過度反應,包括受到未經(jīng)處理過的硬水和化妝品在內(nèi)的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時所引起的皮膚過度反應,皮膚的敏感程度因人而異。有關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膚的發(fā)病機制多與角質層變薄、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神經(jīng)因素、免疫炎癥反應及TRPV1被激活有關。其中,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是發(fā)病的重要機制[4]。
2? 目前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學科框架理論知識儲備不足
2.1 敏感性皮膚的認識問題:目前,由于學科教育的缺失和市場認知的不足,導致某些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對敏感性皮膚的認識欠缺,臨床上缺乏針對性的治療,大多予口服抗組胺藥物、復合維生素、羥氯喹等進行醫(yī)治,甚至使用激素。中青年女性容易遭受敏感性皮膚的困擾,患者因為缺少宣教和日常護膚的指導,加之一部分患者的主觀癥狀重于皮膚的客觀表現(xiàn),患者的心情焦慮,盲目地尋求舒敏之星、鹽水濕敷等,隨意放任,治療效果幾乎為零,甚至使原有的皮膚屏障遭受到侵害,進而引發(fā)皮膚免疫炎癥反應。對此,基層皮膚科醫(yī)生應該加強學科教育的建立,提高市場認識,增強對患者的日常宣教。
2.1.1 診斷不清,錯診率高:敏感性皮膚與過敏性皮膚是兩類不同概念的病理性肌膚。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有些基層皮膚科醫(yī)生由于鑒別不清,常常對它們混淆。敏感性皮膚是一種遭受到外界刺激后的皮膚情況,屬于皮膚的亞健康形態(tài)。敏感性皮膚強調(diào)皮膚的耐受性差,正處于脆弱狀態(tài),易爆發(fā)過敏反應,因而必須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而過敏性皮膚是指該類人對某些理化因素出現(xiàn)皮膚過敏反應,屬于醫(yī)學上的第VI型變態(tài)反應。臨床上,需要將兩者鑒別清楚,避免雞肋的過敏源檢查而耽誤病情[4]。
2.1.2 問診不詳細,簡單開藥處理:有些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問診不詳細,對于是原發(fā)病還是繼發(fā)病,是敏感皮膚的刺激反應還是過敏反應這些問題都無法明確,對于發(fā)病原因也難以明辨。對于過敏性皮膚病,原則上盡量少用激素類藥物,而使用普通抗過敏劑和中藥抗敏藥。若不得己,必需使用激素時,應盡量減少全身用藥,而應局部使用。如果臨床上問診不詳細,錯誤的把敏感性皮膚問題當成過敏性皮膚處置,可能會對皮膚整體的組織結構和功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致使角質皮膚受損變薄,皮膚變得越來越敏感脆弱[4]。
2.1.3 治療干預方式參差不齊:有些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在診療過程中,采取的治療干預方式參差不齊,面對敏感肌患者,為了緩解疼痛、泛紅等炎癥反應,常使用冷噴、鹽水濕敷、紅藍光照射等方式,有些干脆讓患者裸臉,更有甚者使用激素類藥物。對于冷噴、鹽水濕敷、紅藍光照射等方法,確實可以讓敏感肌患者的不適癥狀暫時緩解,且不會對皮膚造成進一步損害。對于裸臉,不使用任何措施干預的方法,會讓皮膚處于暴露的環(huán)境下,不利于皮膚屏障的修復。而對于激素類產(chǎn)品,盡管它們能夠迅速改善疼痛、泛紅等炎癥反應,但若長時間、高頻率應用,將會帶來對皮膚整體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損壞。進而誘發(fā)“激素依賴性皮炎”[5]。停用后的一段時間將是患者最難熬的環(huán)節(jié),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瘙癢、痛感、泛紅等癥狀加重現(xiàn)象。皮膚科醫(yī)生在臨床上遇到此類因濫用激素而誘發(fā)敏感性皮膚病的患者,應對其進行心理開導,對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等加以說明,讓患者明白,對依賴的外用產(chǎn)品的停用,是使皮膚屏障修護所必須經(jīng)歷的,提高患者依從性,根據(jù)其自身癥狀治療原發(fā)病。
2.1.4 缺少宣教和日常護膚的指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護膚習慣是誘發(fā)敏感性皮膚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人沒有科學護膚意識,總是過度保濕、過度清潔,損壞皮膚屏障[5]。紫外線可損傷皮膚的表皮和真皮,引起皮膚老化和曬傷;它也可通過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誘發(fā)炎癥的發(fā)生,損傷皮膚屏障。敏感性皮膚容易反復發(fā)作,患者易出現(xiàn)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如果不了解病情,缺乏耐心,會出現(xiàn)頻繁更換外用產(chǎn)品、更換醫(yī)生的情況,從而加重病情[6]。有些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缺少日常宣教和護膚的指導,缺少對患者的心理疏通,導致療效不顯著。醫(yī)生應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對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等加以說明,獲取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2.2 醫(yī)學護膚品的應用問題: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對醫(yī)學護膚品的應用普遍認知欠缺,對護膚品的種類和作用機制,對其功效原料的特征、護膚品的正確應用方面缺少認識。有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膚比較容易受到刺激,對于很多功能型護膚品是不耐受的。而像有些含中藥成分的醫(yī)學護膚品具有修復皮膚屏障、消炎及抗過敏的作用,可以加快皮膚屏障的修復。因此,如何指導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護膚品,是每一個皮膚科醫(yī)生都應該重視和掌握的。
2.2.1 錯誤的認為護膚品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許多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對于皮膚敏感度關注不高,認為這是不需要過度關注的小問題,錯誤地認為護膚品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現(xiàn)實情況是僅依靠護膚品是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相反,過度護膚還會導致敏感性皮膚病的發(fā)生,護膚步驟和產(chǎn)品成分的復雜性是誘發(fā)敏感性皮膚病的重要原因。依據(jù)護膚品的應用程序,頻繁地卸妝、過度清潔、過分保濕及過度修護均可導致皮膚屏障受損。有些不良制造商在產(chǎn)品中加入過量熒光反應物,香料、防腐劑及色素等添加劑,更有甚者在產(chǎn)品中加入激素,患者在使用過程中雖初見成效,但進一步使用則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和皮膚血管擴張。這些護膚品一方面會使皮膚屏障功能損壞,外部刺激因素更容易接觸皮膚,另一方面使末梢神經(jīng)更加敏感,兩者共同作用,導致產(chǎn)生過多的炎癥因子,進一步導致皮膚屏障受損[7]。在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敏感性皮膚問題可以通過使用正確的個人護理來緩解有關癥狀;當皮膚屏障受損、血管擴張后,則需要尋求科學的治療和護膚指導;當患者皮膚瘙癢、痛感及泛紅較嚴重時,應適當運用冷敷、冷噴等物理治療和有關藥物來緩解患者的不適,使患者樹立良好的就醫(yī)觀念。
2.2.2 錯誤地認為不能使用任何護膚產(chǎn)品:有些患者出現(xiàn)敏感性皮膚后,便不再使用任何護膚品,擔心護膚品中的成分會使皮膚敏感性更加嚴重。殊不知,裸臉、暴露皮膚,拒絕使用任何護膚品都不利于皮膚屏障的修護。李坤杰等[9]通過探討透明質酸對敏感性皮膚屏障功能修復的研究進展,提出破損的皮膚屏障需要表皮生長因子加速皮膚及黏膜創(chuàng)傷修復、透明質酸也可以控制炎性介質的釋放,起到抗皺、保濕及修復的功能,有助于面部屏障功能的修復。符移才等[10]通過研究敏感性皮膚與日化產(chǎn)品開發(fā),提出天然植物成分包括蘆薈提取液、紅沒藥醇、積雪草苷等,具備抗敏感、抗菌及抗炎功能,可通過補充皮膚水分,達到加強皮膚屏障的功能作用。這些成分都可以從護膚品中獲得,科學合理的日常護膚可使敏感性皮膚的醫(yī)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康復后的日常修護同樣有重大意義。
3? 如何提高基層醫(yī)院皮膚科醫(yī)生對敏感性皮膚病的認知水平
3.1 掌握充足的學科理論知識:正確認識敏感性皮膚問題,樹立牢固的專業(yè)是根本,皮膚病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臨床醫(yī)學。皮膚病具有病因復雜和不易確定的特點,雖然其在皮膚表面會出現(xiàn)一定的癥狀,但外在的發(fā)病與內(nèi)部機理密切相關。基層皮膚科醫(yī)生需要認識到,不應只從表面看待皮膚問題,而應該從表面分析內(nèi)在,認識疾病的復雜性,積極探索,才能成為一名負責且專業(yè)的臨床醫(yī)生。學好皮膚病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對皮膚病患處進行認知細致的分析和觀察,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出診斷,由局部外在聯(lián)系到人的整體,切忌主觀判斷,進而誤診。同時也要重視皮膚病與其他疾病之間的關系。系統(tǒng)地分析解決問題,了解皮膚病的發(fā)病誘因,從根源處治療皮膚病[8]。
3.2 樹立科學的對癥治療觀念:目前,敏感性皮膚的特效根治療法缺失,多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齊顯龍等[8]學者認為當前應在避免誘因的基礎上正確護膚、合理防曬,并及時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進一步增強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度和重視水平,充分利用中西醫(yī)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改善敏感性皮膚患者的不適癥狀。在藥物使用方面,益生菌對減輕皮膚的敏感度,促進皮膚屏障性能的修復效果顯著。而像維生素C、煙酰胺等,它們可以延緩機體老化、促使人體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皮膚的新陳代謝能力,從而促進敏感性皮膚的修護。中醫(yī)藥和針灸可以從整體觀念出發(fā),辨證論治,緩解皮膚的癥狀并改善體質。適量應用TRPV1抑制劑、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低能量激光及強脈沖光照射、冷療等均可減輕皮膚的炎癥反應,從而加快皮膚屏障修護、減少末梢神經(jīng)纖維興奮性。
3.3 加強對患者的日常宣教及心理疏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護膚習慣非常重要,內(nèi)治和外治缺一不可。在醫(yī)治敏感性皮膚的過程中最為根本的是形成科學的日常護膚習慣。減少清潔的力度及次數(shù),盡量選用接近人類皮膚正常pH值的弱酸性洗面奶,溫水潔面,使皮膚處于吸收養(yǎng)分的最佳狀態(tài)。敏感性皮膚的患者更需要合理防曬,盡量選擇清爽無刺激的防曬用品,遮陽傘、穿長袖等物理防曬也可以起到防曬效果[3]。嗜食辛辣油膩、濫用化妝品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均可導致敏感性皮膚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應誘導患者減少對辛辣油膩刺激食物的食用,如:甜食、咖啡濃茶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絕熬夜,從而給肌膚充沛的時間完成皮膚屏障的修復。在整個治療過程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開導,對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增強患者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3.4 提高對護膚品功效及成分方面的認識: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膚對于很多功能型護膚品是不耐受的,應指導患者選擇適度清潔,保濕修護舒緩為主要功能的護膚品,敏感性皮膚比較容易受到刺激,應選擇防腐劑及添加劑少的護膚品。同時,應對護膚品的安全性進行評估,明確其臨床功效。像:馬齒莧、洋甘菊、蘆薈及青刺果油等中藥成分制成的醫(yī)學護膚品具有修復皮膚屏障、消炎及抗過敏的作用[10],可以補充角質層及皮脂膜的脂質成分,加快皮膚合成神經(jīng)酰胺,從而加快皮膚屏障的修復,提高皮膚對抗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同時,敏感性皮膚比較脆弱,應避免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及維生素A酸等去角質等潔面產(chǎn)品,盡量選用接近人類皮膚正常pH值的弱酸性洗面奶,使皮膚處于吸收營養(yǎng)的最佳狀態(tài)。保證患者所使用護膚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從而獲得刺激性更小和過敏反應發(fā)生率更低的護膚品。
4? 小結
敏感性皮膚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很多基層皮膚科醫(yī)生因為知識結構的缺失和市場認識的不足,遇到敏感性皮膚患者,容易走極端診療思路,或使用激素,或直接讓皮膚處于裸露的狀態(tài)下,不使用任何護膚或醫(yī)療產(chǎn)品,隨意放任,治療效果幾乎為零,甚至損害原有的皮膚屏障,進而引發(fā)皮膚免疫炎癥反應。對此,我們應該加強學科教育的建立,提高市場認識,增強對患者的日常宣教。緩解敏感性皮膚的不適癥狀,對皮膚屏障功用和性能加以修復,強調(diào)內(nèi)服與外治并用,提高其治療效果。同時,在醫(yī)治過程中要給患者正確的護膚指導,使其樹立良好的就醫(yī)觀念。敏感性皮膚為多要素導致的皮膚屏障功能問題,其治療不可單純局限于討論使用功能性護膚品或者某些藥物治療。而應該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從而提高敏感性皮膚病的治愈率,造福更多的人群。
[參考文獻]
[1]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皮膚科醫(yī)師分會.中國敏感性皮膚流行病學調(diào)研[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1,40(2):131.
[2]何黎,鄭捷,馬慧群,等.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31(1):1-4.
[3]李慶春.敏感性皮膚研究進展[J].皮膚病與性病,2013,35(5):264-265.
[4]何黎.美容皮膚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1.
[5]齊顯龍,楊憲偉.敏感皮膚的整合治療[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8,27(10):21-23.
[6]王珊珊,梁虹,胡英姿,等.功效性化妝品對敏感性皮膚的防護作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10):1486.
[7]孫丹,曹毅,陶茂燦,等.敏感肌膚病因研究進展[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9):866-869.
[8]丁姍,金桂蘭,徐婷,等.中醫(yī)臨床思維特點初探[J].光明中醫(yī),2016,31(6):757-758.
[9]李坤杰,黃豪,郭燕妮.透明質酸對敏感性皮膚屏障功能修復的研究進展[J].皮膚科學通報,2017,34(4):403-407.
[10]符移才,談益妹,王學民.敏感性皮膚與日化產(chǎn)品開發(fā)[J].廣東化工,2015,42(16):148-150.
[收稿日期]2020-05-08
本文引用格式:陳春秀,丁慧.丁慧教授對于敏感性皮膚在基層醫(yī)院皮膚科臨床現(xiàn)狀的見解[J].中國美容醫(yī)學,2021,30(8):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