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周,陳淑俠
摘要:C語言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與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通用課程,C語言提供了一種能以簡單方式進行編譯、處理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huán)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本文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以此提升學生邊學、邊練、邊做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及學習效率。
關鍵詞:C語言;理實一體化;編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1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19-0237-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C Language Courses
WU En-zhou, CHEN Shu-xia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China)
Abstract:The C language course is a general course for both computer and non-computer majors. The C language provides a programming language that can be compiled, processed, and run without any runtime environment support.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while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doing, and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 language; rational integration; programming; teaching
1 引言
C語言課程是大學生學習編程的入門級同時也是通用課程,學習C語言的主要理由如下:(1)C語言可以作為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入門語言;(2)C語言是編寫操作系統(tǒng)的首選語言,與計算機硬件打交道時靈巧且高效;(3)C語言具有現代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語法特征;(4)常用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例如C++和Java,其基本語法源于C語言;(5)許多C語言編寫的軟件系統(tǒng)需要維護;(6)用于要求程序高速運行領域的編寫,例如單片機程序、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和通信程序等。隨著互聯(lián)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大學教育的發(fā)展,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及電子技術,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使C語言能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yè)領域[1]。
2 C語言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C語言課程教學模式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后續(xù)幾周學生才有機會到機房進行實踐,由于理論與實踐之間隔離時間較遠,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可知:遺忘是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的,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并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如圖1所示:
結合教學經驗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得,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如不加以復習鞏固,新學知識將會快速遺忘,而且這只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無實驗,學生難以理解與接受,并難以滿足當代教育革新的發(fā)展,這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3 高職C語言理實一體化教學
3.1 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C語言的重要因素,興趣的培養(yǎng)總是從簡單開始,高職院校學生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習,大部分人會覺得難,原因在于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C語言編程,映入眼簾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代碼,從心理上就會抗拒對這門課的學習,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有效率地引導他們學習[2]。
學習的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層層深入。學習本門課程之前,我們老師首先介紹本課程的性質,其次講解全書學習單元架構,再次講解如何學好這門課程,最后就是抓住學生現有特點,提升他們對C語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編程興趣的培養(yǎng),從他們學過的課程中導入案例,例如,讓他們計算出給定圓的半徑為R,求圓的面積S,這個題目放在數學課上,就是一道簡單求圓的面積題目,放在C語言課上,要求編程求解,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興趣,思考用C語言編程求解,原因在于給的題目是熟悉的內容,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便于編程[3]。
3.2 講授與多媒體相結合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班級授課形式,講授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F如今,由于科技的發(fā)展,教師可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教學,便于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4]。多媒體教學的好處是可進行動畫、聲音、視頻展示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比傳統(tǒng)黑板寫代碼教學模式更加靈活。
3.3 上機實驗
上機實驗的前提是理論部分講授完成,然后讓學生打開計算機,再打開計算機上安裝的編程軟件,開始編程[5]。此時,多媒體上顯示一道編程題目:計算出給定圓的半徑為R(R>0),求該圓的面積S。圓面積編程代碼如圖2所示[6]。代碼編寫完成后,要對源代碼進行編譯、連接、運行。
給定半徑R=10,即從鍵盤鍵入10,然后按回車鍵可得圓的面積S=314.160004,所得結果如圖3所示。不同半徑R的值,只需我們改變從鍵盤輸入的值即可求得結果,計算非常便捷,結果準確[7]。
4 課程考核方案改進
傳統(tǒng)考核方案比較粗略,不能夠完整地考察一個學生所學好與壞,所以為了更加科學的考核學生掌握情況,分多種方式進行考核,如表1 所示。
由表1可知,綜合判定一個學生總成績是由多個部分所組成,并不再是傳統(tǒng)粗略考核方案,現考核方案較為全面、科學,老師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容易把控教學走向,讓學生更好地學習C語言課程[8]。
5 結論
高職院校C語言課程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提升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效率,必須對傳統(tǒng)教學方案進行改進,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發(fā)展及學校教育質量。C語言課程要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案進行,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學生,便于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此讓學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完成本課程學習任務,同時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趙濤,張子振,畢殿杰,魏蘇林.創(chuàng)新型培養(yǎng)模式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37-39.
[2] 章飛.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3):161-163.
[3] 鐘小莉,孫琦龍,李永寧.C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8,38(2):94-98.
[4] 王軍英,馬紅梅.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63-64.
[5] 李杰.C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6(11):159.
[6] 戴蒙,李文舉,徐繼延,陳小偉.《程序設計語言》課程過程化考核總結與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 2016(15):197-198.
[7] 鄢穎.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yè),2016(11):50-51.
[8]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15-20.
【通聯(lián)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