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國人親切地封為“第一哏王”,說明魯迅的金句實在太多。
每一句,都像往你心里開了一 槍,而我們反而覺得破裂的創(chuàng)口因此被填滿了苦、辣、酸、甜的復(fù)雜滋味,反而想說:真有您的,干得漂亮。
陰郁?也許??瘫??也許。光明?有時。溫暖?有時。
“第一哏王”的毒舌與妙筆,帶來刺激里的最冷靜,冷靜里的最刺激?!暗谝贿缤酢弊屪x者的大腦倍感智性上的暢爽、滿足,于是倍感受虐又治愈的“變態(tài)”愉悅……
呵呵。魯迅恒久遠,語錄永流傳。
(魯迅:還是拉倒罷。)
從來如此,便對么?
——《狂人日記》
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隨感錄二十五》
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隨感錄五十七》
我所佩服諸公的只有一點,是這種東西也居然會有發(fā)表的勇氣。
——《估<學(xué)衡>》
然而,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竟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戰(zhàn)士和蒼蠅》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小雜感》
浙西有一個譏笑鄉(xiāng)下女人之無知的笑話——"是大熱天的正午,一個農(nóng)婦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嘆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這時還不是在床上睡午覺,醒過來的時候,就叫道:太監(jiān),拿個柿餅來!"
——《人話》
試將粗淺的事來比罷: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yīng)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痂之癖",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對于批評家的希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shè)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記念劉和珍君》
與其不飲不食的履行七日或痛哭流涕的履行一月,倒不如也看書也履行至五年,或者也看戲也履行至十年,或者也尋異性朋友也履行至五十年,或者也講情話也履行至一百年。記得韓非子曾經(jīng)教人以競馬的要妙,其一是"不恥最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補白》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墻壁,壁端的棱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這也是生活》
所以我時常害怕,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nèi)。
我又愿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隨感錄四十一》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